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读早期电影理论:器件转向、情动机制、动作喜剧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6,共7页
早期电影研究从1990年代初开始风行,已经成为欧美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让科技创新、视觉文化与都市现代性并行进入电影史的视域,丰富了原先以文本细读为主流的电影学界的学术成果。本文继续笔者对早期电影研究的追踪,重点在探索近年... 早期电影研究从1990年代初开始风行,已经成为欧美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让科技创新、视觉文化与都市现代性并行进入电影史的视域,丰富了原先以文本细读为主流的电影学界的学术成果。本文继续笔者对早期电影研究的追踪,重点在探索近年研究中强调的"媒介考古学"的方法论问题。笔者的《阅读早期电影理论:集体感官机制与白话现代主义》(2005)聚焦汉森的电影理论与张真的上海电影文化史重构,后续的《再读早期电影理论:追寻都市现代性的感官体验》(2008)回溯克拉考尔和本雅明等人的现代性文化理论和现代都市文化的视觉转向。12年之后,笔者三读早期电影理论,追踪作为早期电影研究最新发展的媒介考古学的"器件"转向,一方面以包卫红等人的新作为例,思考器件转向与情动在中国早期电影研究的呈现,另一方面以默片时代的卓别林的动作喜剧《城市之光》为例证,探求电影的情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感官 情动 器件 动作喜剧 卓别林
下载PDF
华语电影研究在海外--张英进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瑜莲 张英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5,共10页
上海交通大学于二○一一年开始聘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教授张英进博士为访问讲席教授。二○一一年七月,张教授应邀来沪,为交大学子开设了“华语电影研究”的系列讲座,
关键词 电影研究 教授 张英 华语 访谈录 美国加州大学 海外 上海交通大学
下载PDF
牛津在线参考书目“华语电影”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瑜(译)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71,共15页
本文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华语电影"的参考书目的中译版本。
关键词 牛津出版 华语电影 参考书目
下载PDF
朱利安《万重浪》的跨地实践与跨媒体美学
4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共10页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上海记忆,多种影像与声音不停流动,产生跨越不同媒体和类型(电影、摄影、影像装置、救援录像、书法、诗歌、绘画、明星表演等)的多层次、多时空的意义断想/联想。跨界视觉艺术无疑增强了作者的魅力,但遗留的关键问题是西方观众对东方意象的接受能否超越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实践 跨媒体美学 艾萨克·朱利安 《万重浪》(2010年) 上海记忆 移动观影 动态美学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电影的文化消失与文化重写的方式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英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城市电影 电影文化 重写策略 全球化 本土化 地域性 《秋月》 《股疯》
原文传递
华语电影跨学科研究的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英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电影研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其跨学科的特性尤其明显。本文首先简略回顾中西电影研究的跨学科发展,然后以专辑其后的4篇论文为例,概述华语电影跨学科研究——电影与绘画、电影与媒体、电影与话剧、电影重拍、电影与录像... 电影研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其跨学科的特性尤其明显。本文首先简略回顾中西电影研究的跨学科发展,然后以专辑其后的4篇论文为例,概述华语电影跨学科研究——电影与绘画、电影与媒体、电影与话剧、电影重拍、电影与录像艺术——的实践,并以录像转置和艺术电影为例,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研究 跨学科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