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康德与“应当蕴含能够”
- 1
-
-
作者
张杨(译)
-
机构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哲学系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
-
出处
《德国哲学》
2022年第1期35-58,340,341,共26页
-
文摘
虽然康德经常被认为是“应当蕴含能够”(Ought Implies Can,OIC)这一有争议原则的创始人,但我们却完全不清楚康德自己是如何理解和捍卫这一原则的。本文对康德关于OIC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基本解释。我认为康德支持两种版本的OIC:一种版本与我们的身体能力有关,另一种版本假定了道德义务与意志的选择能力之间存在联系。我将表明,虽然在一些重要方面,康德的OIC概念不同于近年来哲学所讨论的OIC,但他的论述提出了当代理论的重要问题。例如:它突出了OIC的接受或拒绝程度,该程度反映了有关规范性来源的确信。
-
关键词
应当蕴含能够
理性能动性
康德的行动理论
道德自律
意志自由
-
Keywords
Ought Implies Can
Rational Agency
Kant’s Theory of Action
Moral Autonomy
Free Will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亚里士多德的善和恶
- 2
-
-
作者
孔祥润(译)
-
机构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哲学系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共11页
-
基金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里夫译注版《尼各马可伦理学》翻译及研究”(项目编号:20YJC72000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亚里士多德确实有一种关于恶的理论。善在定义上优先于恶,这是由善所需要的本体论边界决定的。如果善实际上就是卓越的存在,那么恶必定是这种存在的缺乏。在实体范畴中,亚里士多德的善是一种活的存在,在对自身的沉思中,第一性的神获得了善并且是幸福的。由此类推,如果存在一种实体范畴上的恶,那么它必定是一种能对自身加以沉思的活的存在。然而在亚里士多德勾勒的事物体系中,这种观念是无法实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善的理论排除了把一种恶(即实体性的巨大的恶)等同于善的可能性。这种理论认真对待伦理上的恶,把它当作心理学、政治学问题,而不是当作本体论问题。无条件的恶说的不是理性的神灵,而是心理变态之人或反社会之人,说的是一位恶人,尽管这个人处在一种特定的社会,即良好的社会之中。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善
恶
幸福
-
分类号
B12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