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溧阳上黄中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齐陶 K.克里斯托弗.毕尔德 +3 位作者 王伴月 玛莉.R.道森 郭建崴 李传夔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214,共13页
扼要地介绍了发现于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裂隙堆积中的一个中始新世(距今约4500万年)哺乳动物群,共12目。其中中华曙猿(Eosimiassinensis)的发现表明高级灵长类起源于亚洲而不是非洲的可能性更大;其它的众多发现表明亚洲的东南部是... 扼要地介绍了发现于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裂隙堆积中的一个中始新世(距今约4500万年)哺乳动物群,共12目。其中中华曙猿(Eosimiassinensis)的发现表明高级灵长类起源于亚洲而不是非洲的可能性更大;其它的众多发现表明亚洲的东南部是早第三纪哺乳动物主要类群演化的重要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始新世 哺乳动物纲 江苏 上黄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始新世脑木根组上部的奇蹄类(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元青 孟津 +6 位作者 金迅 毕丛山 白滨 李萍 倪喜军 李茜 Daniel L.GEBO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脑木根组上部(早始新世伯姆巴期)两种奇蹄类:脊齿貘类的二连明镇貘(新属新种)Minchenoletes erlianensisgen.et sp.nov.和蹄齿犀类的Pataecops parvus。二连明镇貘区别于其他脊齿貘类的特点是:个体小,颊齿齿冠低,...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脑木根组上部(早始新世伯姆巴期)两种奇蹄类:脊齿貘类的二连明镇貘(新属新种)Minchenoletes erlianensisgen.et sp.nov.和蹄齿犀类的Pataecops parvus。二连明镇貘区别于其他脊齿貘类的特点是:个体小,颊齿齿冠低,齿脊相对不发育,牙齿较横宽(长宽比小),M3相对较长。两种化石分别将脊齿貘科和犀超科的化石记录提前到最早始新世。最新的地层资料表明,明镇貘仅发现于脑木根组上部,相当于伯姆巴期的地层中;施氏貘(Schlosseria)和脊齿貘(Lophialetes)则分别发现于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因此,这些化石在生物地层对比和早期奇蹄类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依据二连地区的新资料和中亚考察团的野外记录,我们认为蒙古的Pataecops parvus标本可能来自比Kholobolchi动物群大多数种类更低的层位,可能相当于伯姆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早始新世 奇蹄目 脊齿貘科 蹄齿犀科 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壮鼠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伴月 翟人杰 M.R.道森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我国北京长辛店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了壮鼠亚科的化石:杨氏东方壮鼠Eosischyromysyoungi新属种。它的齿冠较低,齿脊亦较低,齿尖较明显等特点表明它比北美目前已知的壮鼠都原始。这是壮鼠亚科化石在亚洲首次发现,扩大了壮鼠亚科... 在我国北京长辛店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了壮鼠亚科的化石:杨氏东方壮鼠Eosischyromysyoungi新属种。它的齿冠较低,齿脊亦较低,齿尖较明显等特点表明它比北美目前已知的壮鼠都原始。这是壮鼠亚科化石在亚洲首次发现,扩大了壮鼠亚科的分布范围。特别是由于它比较原始,可能它出现的时代较早,进一步确认长辛店组的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中始新世 长辛店组 壮鼠亚科
下载PDF
内蒙古苏崩地点的古新世软食中兽(哺乳纲,中兽目):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东方伊甸园”扩散模式的新证据(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毕丛山 王元青 +3 位作者 孟津 倪喜军 Daniel L.GEBO 李传夔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89,共15页
记述了发现于内蒙古苏崩晚古新世格沙头期的中兽类软食中兽Hapalodectes属的一个新种。这是软食中兽在中国古新世地层中的首次发现,也是亚洲格沙头期的第二种软食中兽。已有的系统学和生物地层学证据支持软食中兽属和软食中兽科(Hapalod... 记述了发现于内蒙古苏崩晚古新世格沙头期的中兽类软食中兽Hapalodectes属的一个新种。这是软食中兽在中国古新世地层中的首次发现,也是亚洲格沙头期的第二种软食中兽。已有的系统学和生物地层学证据支持软食中兽属和软食中兽科(Hapalodectidae)亚洲起源的观点。软食中兽显然是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期间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大陆的,因而符合"东方伊甸园"学说中的生物地理格局。软食中兽有限的(即非欧洲的)地理分布使得我们可以重建该属生物地理学历史。如同软食中兽一样的"东方伊甸园"式的扩散模式,可以看作是大的环境变化事件导致多个支系产生相似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的生物地理扩散机制。严格地检查了所谓的在古新世-始新世界线上或其附近的与"东方伊甸园"模式相矛盾的大陆间哺乳动物扩散事例,结果发现这些例子都是不可靠的。"东方伊甸园"生物地理学说充分解释了PETM时期哺乳动物群更替以及劳亚古陆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新世 始新世 软食中兽 中兽目 生物地理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下载PDF
亚洲始新世啮齿目一新科——争胜鼠科(Zelomyidae)(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Dawson M.R. 黄学诗 +1 位作者 李传夔 王伴月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70,共22页
继 1 990年王伴月和李春田记述了发现在吉林桦甸中始新世的争胜鼠 (Zelomys)之后 ,近年又在山西垣曲、河南卢氏、江苏溧阳等地的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 (Irdinmanhan lateShara murunianorErgilian)的 5个地点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争胜鼠相... 继 1 990年王伴月和李春田记述了发现在吉林桦甸中始新世的争胜鼠 (Zelomys)之后 ,近年又在山西垣曲、河南卢氏、江苏溧阳等地的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 (Irdinmanhan lateShara murunianorErgilian)的 5个地点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争胜鼠相近的新材料。经研究后 ,将所有材料归诸于创建的一新科 :争胜鼠科 (Zelomyidaefam .nov .)。它包括了争胜鼠及本文新记述的安氏鼠 (Andersomysgen.nov.)、耗子 (Haozigen .nov .)和苏鼠 (Suomysgen .nov.)共 4属 6种。新科的特征是 :始啮型头骨 -松鼠型下颌 ;门齿釉质层散系 ;颊齿具有发育的次尖和下次脊 ,后期种类上颊齿的外侧齿尖的唇侧发展成平凹到新月形。新科的系统关系不很清楚 ,尽管与始鼠科 (Eomyidae)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它更可能是独立发展的一个支系。争胜鼠属化石分布较广 ,在我国吉林、江苏和山西的中、晚始新世地层中都有发现 ,它的特征是下颊齿p4 m2宽度逐渐增大 ,p4 m3具下前边尖 ,并与短的下原尖前臂相接。属中除属型种———东方争胜鼠 (Z .orientalisWangetLi)外 ,还建立了一个约翰争胜鼠新种 (Z .joannessp .nov.) ,一约翰争胜鼠相似种 (Z .cf.Z .joannes)。同时认为Z .gracilisWangetLi,1 990是Z .orientalis的同物异名。约翰种与属型种的区别在于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东部 始新世 争胜鼠科 啮齿目
下载PDF
尖吻兽(Akidolestes)的齿列和头后骨骼
6
作者 陈萌 罗哲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尖吻兽(Akidolestes)是新近在中国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发现的对齿兽动物,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头后骨骼。其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鼹兽超科(Spalacotheroidea)中的鼹兽科动物(Spalacotheriidae),该科是以臼齿齿尖呈对称三角形排列、上下... 尖吻兽(Akidolestes)是新近在中国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发现的对齿兽动物,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头后骨骼。其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鼹兽超科(Spalacotheroidea)中的鼹兽科动物(Spalacotheriidae),该科是以臼齿齿尖呈对称三角形排列、上下臼齿反转咬合为特征的单系类群,是现生兽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的近亲,拥有许多兽类骨骼的原始特征。尖吻兽区别于张和兽科的特征是具有更宽大的下颌冠状突和臼齿齿尖呈更小的锐角排列。对尖吻兽的骨骼解剖学和比较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尖吻兽演化模式是一种镶嵌式的,保留有原始特征并初具进步的特征的雏形,并且它很可能是兼有攀援和陆栖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可能是同时兼有两种习性的一般性哺乳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兽 齿列 头后骨骼 陆栖生活 树栖生活
下载PDF
硅藻鼠科(哺乳纲,啮齿目)与亚洲中始新世啮齿类的双脊齿(英文)
7
作者 Mary R.DAWSON 李传夔 齐陶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8-335,共8页
亚洲特有的啮齿类硅藻鼠科自渐新世以来分布于东亚和南亚。现生硅藻鼠类的分布只限于老挝的喀斯特地区。就目前所知,这些具有豪猪型头骨-松鼠型下颌的啮齿类的颊齿都是不同程度的横向双脊齿。时代最早的硅藻鼠类产于巴基斯坦渐新世地层... 亚洲特有的啮齿类硅藻鼠科自渐新世以来分布于东亚和南亚。现生硅藻鼠类的分布只限于老挝的喀斯特地区。就目前所知,这些具有豪猪型头骨-松鼠型下颌的啮齿类的颊齿都是不同程度的横向双脊齿。时代最早的硅藻鼠类产于巴基斯坦渐新世地层中,其颊齿的双脊齿构造上仍保留齿尖残迹,基本符合双脊齿型牙齿结构。至渐新世末期,硅藻鼠科的牙齿出现分化。中新世及以后硅藻鼠类的化石记录相对较少。分子生物学证据将硅藻鼠类归入Ctenohystrica,这种归属也从始新世梳趾鼠类的臼齿形态上得到一定的支持。除此之外,有关硅藻鼠类的起源问题几乎一无所知。亚洲中始新世的Hydentomys臼齿表现出轻微的双脊型,然而其他方面却与硅藻鼠类不同。另一个具双脊齿的啮齿类Dolosimus(新属)产于江苏中始新世,其具有更为发育的双脊齿,特别是臼齿型下牙。新属的不完整记录及其形态不能解决如下问题:它是否与后来出现的像硅藻鼠类和跃兔类这些具有明显双脊齿型颊齿的啮齿类有亲缘关系,或者只是这种形态发育中没有留下后继者的早期试验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始新世 啮齿目 硅藻鼠科 双脊齿型颊齿
下载PDF
中生代哺乳型动物与现代哺乳动物起源
8
作者 罗哲西 《大自然》 2021年第2期1-1,共1页
哺乳动物起源是人类起源的序曲。人类是灵长动物,而灵长动物又是哺乳动物的一个支系。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哺乳动物有着从远到近的亲缘关系。探索远古的哺乳动物在中生代的演化历程,可以给现代哺乳类(包含人类)增添演化历程的涵义。
关键词 演化历程 人类起源 哺乳动物 灵长动物 亲缘关系 哺乳类 中生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