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乐在美国卡尔顿学院发展的来龙去脉——国外与国内教学方式的差别
1
作者 高虹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我在美国如何从白手起家到将民乐纳入正规课程,最后达到用中国民族乐器专业拿到美国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Art)的故事,以及在美国教学与在中国教学的不同意义和...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我在美国如何从白手起家到将民乐纳入正规课程,最后达到用中国民族乐器专业拿到美国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Art)的故事,以及在美国教学与在中国教学的不同意义和体会。自2017年以来,我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些我的卡尔顿学院民乐团、世界乐团、唐宋民乐队以及几个美国出生长大的学生演奏琵琶、中阮和二胡的视频以后,顿时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乐器 美国文学 教学方式 学院发展 卡尔 民乐 差别 国内
下载PDF
最新发现抗战时期成都大轰炸影像史料--一位美国人镜头里的成都大轰炸
2
作者 戚亚男 刘湘蕙 《文史杂志》 202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被日机大轰炸那天,一位即将离开成都返回美国的美国友人德慕克(Paul Clifford Dom e又译为多姆克)遇了这次大轰炸。他用他的摄影器材和文字记录了它。德慕克80多年前的中国之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电影资料。上世纪90年代,其家人把德慕... 被日机大轰炸那天,一位即将离开成都返回美国的美国友人德慕克(Paul Clifford Dom e又译为多姆克)遇了这次大轰炸。他用他的摄影器材和文字记录了它。德慕克80多年前的中国之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电影资料。上世纪90年代,其家人把德慕克生前珍藏的这些照片和电影资料捐献给了他的母校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Carl eton College)。202年,其校图书馆员刘湘蕙借助一种众人辨认研究方案(Crowdsourcin g Project)着手解读些照片。四川大学戚亚男编辑有幸受邀参与其中,并且意外地发现了“6·11”成都大轰炸的历史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 摄影器材 影像史料 中国之行 文字记录 卡尔顿 抗战时期 PAUL
下载PDF
现代美国种族资本主义之理论洞见
3
作者 沙里塞·伯登-施特利 王文彬(译) 王满林(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7,共9页
"种族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概念框架而出现,旨在理解种族化与资本主义剥削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文章借鉴20世纪黑人反资本主义者的知识、观点和批判性阐释,对现代美国种族资本主义进行理论构思:现代美国种族资本主义是一种种族... "种族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概念框架而出现,旨在理解种族化与资本主义剥削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文章借鉴20世纪黑人反资本主义者的知识、观点和批判性阐释,对现代美国种族资本主义进行理论构思:现代美国种族资本主义是一种种族分级的政治经济学,它造成了战争和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积累、统治性征收和劳动力超级剥削。现代美国种族主义根植于黑人性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反黑人性和反激进主义的合法化架构中。将种族资本主义理论化可以从根本上对麦卡锡主义发起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种族资本主义 黑人性 反黑人性 反激进主义
原文传递
鬼斧神工的第十五章——《唐璜》后现代主义解读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虹 邹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2,共6页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围绕《唐璜》第十五章探讨鬼的意象对全诗所产生的重大意义。鬼作为一种非实质性存在,象征着形式与内容的冲突、表象与本源的疏离,而《唐璜》整体上的叙事魅力正是建立在各个层面的不协调以致冲突之上。从...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围绕《唐璜》第十五章探讨鬼的意象对全诗所产生的重大意义。鬼作为一种非实质性存在,象征着形式与内容的冲突、表象与本源的疏离,而《唐璜》整体上的叙事魅力正是建立在各个层面的不协调以致冲突之上。从这个角度考察,作为浪漫主义经典文本的《唐璜》因而具备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的"差异"诗学色彩,可以与巴特关于文本的"愉悦"和"极乐"之论相映照。另一方面,鬼这一意象还促成了friction-fiction这一对类比关系的成立,从而把作为《唐璜》主要内容的情爱和作为其主要创作技巧的反讽联系在一起,成为诗歌灵感的隐喻,也是拜伦超越现实与自我的凭借。鬼这一意象作为矛盾与游离之魂统领全书,承载着《唐璜》的主导精神,是流放诗学中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璜》 巴特 后现代主义 冲突 反讽
原文传递
再论杜牧之《兵部尚书席上作》诗本事
5
作者 文征 《中国诗学研究》 2018年第1期222-238,共17页
本文通过杜牧在洛阳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任职洛阳的现实处境对他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和杜牧本人的作品,着力于投射杜牧在洛阳时期的心态及其在他的个人生活上的反映。据此本文认为杜牧之《兵部尚书席上作》诗本事,即本文所称的《洛阳故事... 本文通过杜牧在洛阳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任职洛阳的现实处境对他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和杜牧本人的作品,着力于投射杜牧在洛阳时期的心态及其在他的个人生活上的反映。据此本文认为杜牧之《兵部尚书席上作》诗本事,即本文所称的《洛阳故事》中的杜牧形象既不反映杜牧当时的心态,也不契合他当时的处境,因此,《洛阳故事》没有史实依据,不应该在杜牧研究中作为杜牧生平史料来运用。客观看待轶事资料,才能尊重古人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兵部尚书席上作》 诗本事 洛阳 湖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