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综合医院转化医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乐 王晓英 姜小明 《医院管理论坛》 2013年第5期31-33,共3页
转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加速基础科学研究向临床科学应用的转化进程,已经成为提高人类健康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医学科学研究发展的新的宏观趋势。我国的医学科研人员也已经开始探索转化医学,并依托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医学... 转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加速基础科学研究向临床科学应用的转化进程,已经成为提高人类健康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医学科学研究发展的新的宏观趋势。我国的医学科研人员也已经开始探索转化医学,并依托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以转化研究为主题的医疗和科研机构。文章以某医院为例,从探索和实践的角度与读者共同探讨转化医学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应用,并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10 位作者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耳甲部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脑负激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质粒介导耐药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明贵 JohnH.Tran +3 位作者 GeorgeA.Jacoby 张婴元 汪复 DavidC.Hooper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78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分离自上海5所教学医院。以克隆斑点杂交及Southern杂交方法筛选质粒介导耐药基因qnr;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 目的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78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分离自上海5所教学医院。以克隆斑点杂交及Southern杂交方法筛选质粒介导耐药基因qnr;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对qn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引物步移法对qnr周边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8株大肠埃希菌中,6株(7.7%)qnr检测阳性。在6株阳性菌中,喹诺酮耐药性均可通过质粒转移,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较受体菌上升16~250倍。qnr基因与最早报道的序列一致,qnr位于In4族的Ⅰ类整合子上,本研究中的2个新整合子命名为In36及In37。结论与qnr相关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有一定程度流行,这可能是我国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上升迅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质粒介导耐药 喹诺酮类 QNR
下载PDF
大健康的要素:“欧米伽-3” 被引量:1
4
作者 康景轩 《沪港经济》 2016年第4期78-81,共4页
看到欧米伽-3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世界名表。其实这种物质也确实丝毫不比名表逊色,因为它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作用被发现以来,共有41000余篇研究关于欧米伽-3不... 看到欧米伽-3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世界名表。其实这种物质也确实丝毫不比名表逊色,因为它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作用被发现以来,共有41000余篇研究关于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的论文;研究领域已从营养深入到治疗,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类风湿、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心脑血管疾病 郁症 痴呆症 炎症细胞 低血脂 胰岛细胞 冠心病人 致病因子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担心西药副作用,帕金森病可以用中医药治疗吗?
5
作者 叶青 《科学生活》 2021年第6期71-72,共2页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了解到抗帕金森病的西药存在明显副作用,尤其目前仍然是治疗“金标准”的左旋多巴类药物,其使用“蜜月期”仅为5年左右。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中,有许多新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因害怕西药副作用...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了解到抗帕金森病的西药存在明显副作用,尤其目前仍然是治疗“金标准”的左旋多巴类药物,其使用“蜜月期”仅为5年左右。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中,有许多新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因害怕西药副作用而求治于中医。中医药能否代替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答案是部分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门诊 中医药治疗 帕金森病 蜜月期 副作用 医学知识 西药 左旋多巴类药物
下载PDF
怀念我的母亲
6
作者 张昭达 《今日科苑》 2018年第3期32-38,共7页
张丽珠教授(1921-2016),是我国著名妇产科学家。她抗战期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来赴美国从事为期三年的研究工作,主攻妇科内分泌学、局部解剖学和肿瘤早期诊断;之后受聘去英国做妇产科临床工作并通过英国国... 张丽珠教授(1921-2016),是我国著名妇产科学家。她抗战期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来赴美国从事为期三年的研究工作,主攻妇科内分泌学、局部解剖学和肿瘤早期诊断;之后受聘去英国做妇产科临床工作并通过英国国家考试,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新中国成立后,她于1951年回国,次年就职于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后来参与创建北医三院并长期领导该院妇产科的工作,数十年来致力于我国妇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和进行学科建设,是新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现代生殖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培育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医界同行和广大患者当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今年正值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周年,我们特编发了两篇纪念文章。作者张昭达先生和唐昭华女士是张教授的子女,他们的文章写于去年张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试管婴儿 妇产科 医学院 博士学位 内分泌学 早期诊断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挑战及其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彭英 马飞 +5 位作者 许婷婷 王珊 黄龙舰 王晓英 王拥军 王晓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6,共8页
目前缺血性卒中临床前研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临床转化困难,造成转化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动物模型无法复制人类所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实验设计没有遵循盲法、随机原则;没有预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样本量设置不合理;终点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 目前缺血性卒中临床前研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临床转化困难,造成转化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动物模型无法复制人类所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实验设计没有遵循盲法、随机原则;没有预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样本量设置不合理;终点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不科学;实验数据的统计缺陷、发表偏倚或不完全等。为此世界各卒中研究学会为临床前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报道制订了相关的准则与指南,包括:改进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设计;使用新技术方法对终点指标进行检测;发表阴性结果;建立临床前研究的事先注册与过程监督机制;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前实验;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前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除以神经保护为靶点外,关注神经血管单元和卒中病理生理级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治疗药物 临床前研究 临床转化
原文传递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林霖 敖英芳 李国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55-862,共8页
前十字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断裂后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并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前十字韧带断裂后,临床上普遍采用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来恢复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减少半月板和软骨继发损伤,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长期的临床... 前十字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断裂后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并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前十字韧带断裂后,临床上普遍采用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来恢复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减少半月板和软骨继发损伤,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表明,重建前十字韧带后膝关节仍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传统的单束重建前十字韧带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该方法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并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重建前十字韧带后能否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尚无一致性结论。采用骨-髌腱-骨重建前十字韧带20年后,61%的患者X线片示骨关节炎改变。近年来,随着对前十字韧带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进一步认识,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新术式不断涌现,包括双束重建、解剖重建和个体化重建,这些新术式能否更好地保护膝关节,减少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骨关节炎的发生仍存争议。目前,各种手术技术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尚无法准确评估哪种技术在重建前十字韧带后能在减少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方面更具优势。未来对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治疗,尤其是采用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不仅应注重恢复关节的前向和旋转稳定性,也应注重恢复膝关节关节软骨包括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的正常受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骨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十字韧带重建 创伤性骨关节炎 术后 膝关节运动损伤 前十字韧带断裂 十字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前十字韧带损伤
原文传递
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春宝 刘玉杰 +1 位作者 冯勇 李国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0-1247,共8页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正常运动和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通常认为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组成.而ACL双束重建是近年来根据ACL解剖特点而提出的手术新理念。由于重建的后外侧束能够发挥抗旋转的生物力...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正常运动和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通常认为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组成.而ACL双束重建是近年来根据ACL解剖特点而提出的手术新理念。由于重建的后外侧束能够发挥抗旋转的生物力学作用,因此理论上认为双束重建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十字韧带 双束重建 生物力学 力学研究 临床 解剖结构 解剖特点 膝关节
原文传递
腰椎椎体间旋转中心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群 Shaobai Wang Guoan Li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测定生理载荷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屈伸运动中心及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为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40-450岁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 目的测定生理载荷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屈伸运动中心及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为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40-450岁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和MR检查相结合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从受试者腰椎MRI获取每一节段腰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DFIS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时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利用三维坐标系计算出生理载荷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屈伸运动中心点及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点。结果在矢状面上L2,3 和L3,4的椎体中心点、骨性椎管中心点和棘突尖部运动范围分别为(0.3±0.3)mm、(0.6±0.3)mm;(2.5±1.7)mm、(2.3±1.1)mm;(7.5±3.2)mm、(7.3±3.6)mm。在横断面上L2,3和L2,4的椎体中心点、骨性椎管中心点和棘突尖部运动范围分别为(0.7±0.4)mm、(1.0±0.9)mm;(1.1±1.0)mm、(1.4±1.3)mm;(1.6±0.9)mm、(2.3±1.6)mm。经过线性拟合计算获得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L2,3L3,4)屈伸运动中心位于椎体中轴后方5mm处,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位于椎体前方35.1mm(L2,3)和32.2mm(L3,4)。结论正常人体在生理载荷条件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L2,3L3,4)屈伸运动中心在椎体中后1/3部位;而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L2,3L3,4)左右旋转中心在椎体前方约30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旋转中心 椎间盘 假体设计
原文传递
结构分析电子清肠X线断层结肠成像术检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
11
作者 许永华 蔡文立 +1 位作者 Nappi J Yoshida H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价结构分析电子清肠软件应用于粪便标记三维X线断层结肠成像术(SAEC-3DCTC)检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可行性和检出敏感度,并与Viatronix三维CT结肠成像(V3DCTC)和无电子清肠的二维CT结肠成像(2DCTC)比较。方法40例经CT结肠... 目的评价结构分析电子清肠软件应用于粪便标记三维X线断层结肠成像术(SAEC-3DCTC)检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可行性和检出敏感度,并与Viatronix三维CT结肠成像(V3DCTC)和无电子清肠的二维CT结肠成像(2DCTC)比较。方法40例经CT结肠成像(CTC)检查的患者发现69个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结肠镜检查证实后,将这些病例分别独立进行SAEC-3D、V3D和2DCTC研究分析其检出敏感度。以结肠镜观察为金标准,结直肠平坦型病变定义为病变高度≤2mm或小于其宽度的1/2。结果69个结直肠平坦型病变中,直径2~3mm27个、4~6mm28个、7~9mm11个、≥10mm3个。SAEC-3DCTC的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检出敏感度为51%(35/69),明显高于V3DCTC的32%(22/69)和2DCTC的29%(20/69)(P〈0.05);SAEC3D、V3D和2DCTC对不位于结肠黏膜皱襞的平坦型病变检出敏感度分别为61%(23/38)、45%(17/38)和42%(16/38),高于对位于结肠黏膜皱襞内的平坦型病变检出敏感度的39%(12/31)、16%(5/31)和13%(4/31)。这三种CTC方法均未检出所有8个位于盲肠的病变(直径2~9mm)。除盲肠病变外,SAEC3DCTC对直径≥4mm平坦型病变的检出敏感度达84%(31/3F)。结论结构分析电子清肠软件应用于粪便造影剂标记3DCTC检测直径≥4mm结直肠平坦型病变可达到较高的敏感度;而且对不位于结肠黏膜皱襞的病变检出敏感度高于位于结肠黏膜皱襞的病变。盲肠平坦型病变可能是CTC的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盲肠疾病 结肠镜检查 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