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跨境城市一区域的多层级管治--以大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45
1
作者 杨春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1期79-84,共6页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并驾齐驱的格局下,全球城市—区域(GlobalCity-Region)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跨境区域(CBRs:Cross-Border Regions)大量涌现。近年来欧盟国家有关大都市区的研究揭示了多中心(Polycentric)格局和区域融合中...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并驾齐驱的格局下,全球城市—区域(GlobalCity-Region)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跨境区域(CBRs:Cross-Border Regions)大量涌现。近年来欧盟国家有关大都市区的研究揭示了多中心(Polycentric)格局和区域融合中多层级管治(multi-level governance)的形态,但罕有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制订对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的影响。目前,对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大都市多中心和多层级管治的系统研究尚不多,本文尝试揭示大珠三角作为多中心都市区和跨境区域的多层级管治的形成、演变和影响。本文进一步透过跨境大桥的案例分析,尝试揭示这个跨境城市—区域的多中心和多层级管治格局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城市一区域 多中心都市区 多层级管治 大珠江三角洲 香港 一国两制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十次留学潮 被引量:3
2
作者 姚蜀平 《科学文化评论》 2015年第2期34-67,130,共34页
本文概述了从19世纪首次官派幼童留美,直到21世纪新生代留学的十次留学潮,历时140余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起始的第一次官派幼童留美伴随着以器物(经济)变迁为主的现代化运动;其后第二次留欧潮已由经济变... 本文概述了从19世纪首次官派幼童留美,直到21世纪新生代留学的十次留学潮,历时140余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起始的第一次官派幼童留美伴随着以器物(经济)变迁为主的现代化运动;其后第二次留欧潮已由经济变迁转向政治变迁;20世纪初带来了辛亥革命的第三次留学潮是数万人留日;而第四次庚款留美带来了文化变迁;带来无产阶级革命的留法勤工俭学为第五次留学潮,抗战前后留美留欧第六次留学潮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人力储备;五十年代留苏(第七次)和同阶段台湾大规模留美(第八次)为海峡两岸现代化提供了人力资源。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九次留学潮和新世纪第十次留学潮是当代现代化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化 留学 归国潮 文化交流 变迁
下载PDF
历史书写的无声之处:一位历史学者的自白--以《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的撰写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柯文 崔华杰(译) 曲宁宁(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2,共8页
历史学者在历史著述创作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两种忧虑:其一为著者与写作主题间的隔离感;其二为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感。著者的历史学者身份意识及其所掌握的本体认识论,将是解决此两点忧虑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学者亦面临创作过程... 历史学者在历史著述创作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两种忧虑:其一为著者与写作主题间的隔离感;其二为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感。著者的历史学者身份意识及其所掌握的本体认识论,将是解决此两点忧虑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学者亦面临创作过程中的"无声之处"问题,即历史学者没有言表的担心或其他事项、写作中的迂回曲折或使用方法的来回摇摆,以及历史学者的工作程序。这些都需要其他历史学者在阅读时体会,并把这些原则运用于历史著述创作过的过程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历史三调》 义和团 拳民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档案对海峡殖民地华侨华人的文献概述
4
作者 黄靖雯 安乐博 《海洋史研究》 2021年第2期459-473,共15页
前言1786年,英国率先占领槟榔屿,随后合并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与新加坡等地,于1826年成立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海峡殖民地位于中印海上贸易、东南亚海域与东西方航海交通的交会点,新加坡、马六甲与槟榔屿因而成为盛极一时的口... 前言1786年,英国率先占领槟榔屿,随后合并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与新加坡等地,于1826年成立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海峡殖民地位于中印海上贸易、东南亚海域与东西方航海交通的交会点,新加坡、马六甲与槟榔屿因而成为盛极一时的口岸,留下大量有关英国、印度、海峡殖民地和中国经济贸易往来的英国官方书信与文献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tish Colonial Office Records Straits Settlements Chinese Southeast Asia
下载PDF
毛泽东的海外传记:80年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英文)
5
作者 罗斯·特里尔 《现代传记研究》 2014年第1期1-16,283-284,共17页
海外关于毛泽东的传记既有埃德加·斯诺写的圣徒传记式的先锋作品,也包括最近极端的攻击。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还有以下观点:'追求伟大的目标,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后期之前的毛泽东是伟大的,而此后的毛... 海外关于毛泽东的传记既有埃德加·斯诺写的圣徒传记式的先锋作品,也包括最近极端的攻击。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还有以下观点:'追求伟大的目标,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后期之前的毛泽东是伟大的,而此后的毛泽东则犯了错误';1949年成为毛泽东一生中真正的分水岭;毛泽东体现了'革命理想主义'和'政治现实主义'双重属性,心理传记揭示了领袖作为人的本质;如果毛泽东的社会建设能够合理地开展,就能够极为成功地实现。海外传记在此期间的演变有4个原因:起初的倾向偏重于猎奇,毛泽东的新奇之处在于他和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者截然不同。全世界对领导力看法的改变,导致对毛泽东的看法由政治英雄转变为对其政治领导力持怀疑态度。由于中国共产党1981年作出的决议,使此前一直不敢强烈批判毛泽东的人士能够畅所欲言,同时中国国内也允许某些学术著作出版,这使国外对毛泽东的研究著作可以从中受益。新的资料是这一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诸如《毛泽东年谱》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资料对国外传者具有重要影响。我注意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海外的毛泽东研究在视角和资料的运用方面都出现了共性。我认为一篇论战性质的传记很难成为真正的传记,但如果它能够有论据作为支撑且中国研究和政治史需要这样去做的话,这也是合理的。我在总结中说明了毛泽东传记中未完成的任务和未来毛泽东声誉的各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毛泽东 埃德加·斯诺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