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意外胆囊癌 被引量:6
1
作者 秦净 王炳生 +6 位作者 韩天权 张柏和 沈铭昌 邓杰 Asif Rashid Ann W Hsing 高玉堂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2001年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4例意外胆囊癌中男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1岁。术前诊断1例为胆囊息肉,余13例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2001年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4例意外胆囊癌中男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1岁。术前诊断1例为胆囊息肉,余13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92.8%)。有7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发现转移仅在腹腔镜下行腹壁肿块活检术,6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TNM分期:0期1例,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b期3例。至随访截止时,已有9人死亡,5人仍存活,存活期超过36个月者有4人,最长者已存活68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适用于胆囊癌病人。提倡腹腔镜术中对可疑病灶进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对胆囊癌侵犯深度超过肌层者应中转开腹或术后再次开腹行根治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胆囊切除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面积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疗效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月明 JacquesJGHMBergman +7 位作者 薛丽燕 贺舜 吕宁 David E Fleischer Bas Weusten Sanford M Dawsey 窦利州 王贵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应用射频消融系统(RFA)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范围广泛的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于2010年1月对经活检病理确诊的2例鳞状细胞癌、...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应用射频消融系统(RFA)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范围广泛的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于2010年1月对经活检病理确诊的2例鳞状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MGIN)和1例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HGIN)患者予以内镜下RFA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RFA时间为3~12(8.3) min,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时间6~20(10.3) min;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和穿孔的发生。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病变长度分别为12和8 cm,非表浅平坦性病变长度分别为3和4 cm;MGIN患者的病变长度6 cm ,非表浅平坦性病变长度2 cm;HGIN患者的病变长度12 cm ,非表浅平坦型病变长度1 cm;术后病理与术前活检病理一致。4例术后均出现狭窄,其中2例为轻度狭窄,未予处理;2例为重度狭窄,行内镜下水囊扩张术均缓解。平均住院时间3d。3例经过3月及1年以上随访,治疗区域活检病理均达到完全缓解;余1例术后3月复查可见散在的碘染色阳性灶,活检病理为HGIN,分别追加RFA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RFA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面积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 非表浅平坦型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