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域外杜甫英译专著之文化语境、诠释立场及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江岚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9-28,共10页
1929年,杜甫专门英译文本的出现,打破了域外唐诗英译领域长期重李轻杜的状态。两位文学译家,艾斯科夫人和昂德伍夫人,为此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到五十年代,美国华裔学者洪业立足于中国传统诗学,以系统性的学术译介匡正了此前非母语译家们... 1929年,杜甫专门英译文本的出现,打破了域外唐诗英译领域长期重李轻杜的状态。两位文学译家,艾斯科夫人和昂德伍夫人,为此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到五十年代,美国华裔学者洪业立足于中国传统诗学,以系统性的学术译介匡正了此前非母语译家们的种种偏误,为英语世界确立了杜甫“中国最伟大诗人”的形象。随后,杜甫与杜诗的文学译介与化用、学术翻译与研究相互取长补短,稳步发展。不同译家的不同诠释立场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杜甫诗歌的世界文学意义,成功达成了双向的跨文化、跨语际文学交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研究 域外唐诗英译 中国古典诗歌海外传播
下载PDF
“生态文化精神”与中国古诗词的世界文学性——评陈琳《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
2
作者 江岚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4期70-76,共7页
同济大学教授陈琳推出的新著《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立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角度,通过考察欣顿对源文本的剪裁角度及其得失,提炼出规律,寻绎差异性文化内涵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将现代自然生态的理念与美国社会文化相联系,... 同济大学教授陈琳推出的新著《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立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角度,通过考察欣顿对源文本的剪裁角度及其得失,提炼出规律,寻绎差异性文化内涵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将现代自然生态的理念与美国社会文化相联系,在辨析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立论,审视欣顿的译介独钟情于山水类内容的现象及其译本的世界文学性表现形态,提出了“翻译的话语建构性”,从“语言的话语建构性”、“翻译的片面性与操控性”及“翻译的跨文化话语性”三个层面,更新了对于翻译本体的认识,也是迄今为止比较少见的,大胆探讨海外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话语建构 海外中国典籍英译 戴维·欣顿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