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教育、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的瓦解
1
作者 柯任达 朱修春 《教育与考试》 2010年第5期78-84,共7页
本文集中探讨民国时代知识分子转化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疏离,研究近代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认为它增加了中国社会的长远瓦解。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近代教育 知识分子 城市与乡村 传统文化 社会瓦解
下载PDF
精英流动与中国引入近代教育的首次尝试--兼论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阻碍
2
作者 柯任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8-75,共8页
在19世纪,中国饱受了外来侵略,国内的行政和社会处于崩溃边缘。知识分子与执政精英之间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为了挽救国家,他们必须考虑前所未有的改革。鉴于儒家政治传统的重负和人才是有效性管理的关键,改革所采取的方式是建立能够培养... 在19世纪,中国饱受了外来侵略,国内的行政和社会处于崩溃边缘。知识分子与执政精英之间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为了挽救国家,他们必须考虑前所未有的改革。鉴于儒家政治传统的重负和人才是有效性管理的关键,改革所采取的方式是建立能够培养出更好地应付一套新型问题的人才和系统。由于中国已经具有一个漫长而古老的传统的教育和招募官吏的机制,这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传统系统实际上是学生与资源的一种竞争,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大部分中国人的需要。改革家很快发现,建设新系统不容易,建设新系统必须在传统系统这一特定背景和领域内发展。所以,中国的第一次实施教育和官吏招募的改革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科举制度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巨大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清末教育改革 精英流动 社会流动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地方学校的等级制度
3
作者 柯任达 王丽华 《考试研究》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传统的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符合千百万人利益,并成为促成国家和社会统一稳定的一种力量。笔者分析了晚清时期中国地方学校的等级制度,通过研究各地以考试为基础的私立学堂与书院,探讨年轻学子在考... 传统的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符合千百万人利益,并成为促成国家和社会统一稳定的一种力量。笔者分析了晚清时期中国地方学校的等级制度,通过研究各地以考试为基础的私立学堂与书院,探讨年轻学子在考试阶梯上不断上升的道路,同时考察科举文化是如何渗透到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的。文章认为,这种金字塔式的教育体系将精英文化的价值从社会上层的城市纵向植入中国社会基础的自然村,以从顶到底的形式满足了各个社会阶层对知识的要求。而科举考试的重大作用之一在于通过等级教育体系,吸引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参加考试,为政府提供了选拔忠心为朝廷与封建帝制服务的官员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地方学校等级 统一稳定 私塾
下载PDF
外来和尚会念经?--基于民国西式教育本土化的考量
4
作者 柯任达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9-214,共6页
中国政府在20世纪初迅即推行教育改革政策,采纳了与西方模式较为接近的学校体制。由于实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社会发展的非稳态现象非常明显。鉴于传统教育承担着大量综合的功能,新的教育结构趋向于使中国的社会两极分化。20世纪20至40年... 中国政府在20世纪初迅即推行教育改革政策,采纳了与西方模式较为接近的学校体制。由于实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社会发展的非稳态现象非常明显。鉴于传统教育承担着大量综合的功能,新的教育结构趋向于使中国的社会两极分化。20世纪20至40年代,知识分子未完全就业的问题一直在加剧。被称作"洋八股文"的现代教育,不仅削弱了知识分子的影响力,也使得知识分子精英与权势阶层分离,渐渐疏离了中国的主流社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教育 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