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7
- 1
-
-
作者
M.J.汤普森
齐艳红
李琛
-
机构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政治学系
南开大学哲学院
-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0,共7页
-
文摘
本文勾勒了一种源自马克思的伦理推理形式,力图提出一种具有独特本质的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伦理学。马克思的独特方法体现在辩证地综合了人类生活的规范的、伦理的观念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科学的研究。首先,马克思的思想拥有一种伦理结构,正是它构成了认知的、事实的或科学的陈述以及规范一评价性的陈述之间的辩证统一。其次,马克思的批判性社会理论关注人类完善性的本体论进展以及这种本体论如何植根于有关人类社会生活自身本性的具体假设。再次,马克思的伦理理论就其本性来说是客观的,这是其批判性的判断理论的本质,这种判断理论为一切批判性的社会理论创造了更具说服力的理性空间。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伦理结构
评价-认知性断言
社会本体论
自我实现
-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使批判理论走出危机:从后形而上学走向社会本体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迈克尔·J.汤普森
孙海洋(译)
-
机构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政治学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
-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判理论语境中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再研究”(17CZX00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章认为,真正的批判理论应该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一是对现存的社会病理的批判性诊断,二是对替代性的伦理生活形式的规范性构想,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然而,随着批判理论的“后形而上学转向”,哈贝马斯及其追随者不再聚焦于主体的畸变、物化的现实、权力的反抗和社会的转型,而是把话语、交往、承认、辩护视为中心议题。这使得当代批判理论陷入了危机,无法有效回应今日资本主义发展到新自由主义和控制论社会阶段带来的“超级物化”的病理现象,无法为批判思考和自主意识留有一席之地。要想突破物化的界限,重获批判的能力,批判理论就必须回到马克思,将批判的社会本体论作为其哲学框架,在重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基础上洞察复杂而微妙的社会统治机制,同时拓展其实践意识的视野,在当前的断裂中打开新的社会想象的可能性空间。
-
关键词
批判理论
资本主义
后形而上学
社会本体论
新观念论
-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