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零起点第一堂汉语课的特点及教学——以美国某科技大学成人零起点班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3期126-127,共2页
本文以美国某科技大学成人零起点班为对象,分析了在非目的语环境中零起点第一堂汉语课的特点,并据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成人 零起点 第一堂中文课
下载PDF
反思与重建:论学校教育的特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霍巍 王泽亮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通过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超越生活化"和"超越儿童化"的过程。正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殊价值,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澄清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流行着的... 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通过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超越生活化"和"超越儿童化"的过程。正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殊价值,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澄清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流行着的学校教育"泛化论"和"理想论"的错误认识,具体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我国的学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泛化论 完美论
下载PDF
正本与清源:论学校教育责任的有限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霍巍 王泽亮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学校教育对个体素质的发展只具有有限责任,这种有限责任主要表现在为个体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明确学校教育的有限价值,才能澄清当前有关学校教育的种种错误认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 学校教育对个体素质的发展只具有有限责任,这种有限责任主要表现在为个体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明确学校教育的有限价值,才能澄清当前有关学校教育的种种错误认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有限责任 知识学习
下载PDF
词切分对美国大学生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白学军 田瑾 +1 位作者 闫国利 王天琳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40-153,184-185,共16页
本研究以16名初级汉语水平的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眼动记录仪记录他们阅读四种不同词切分方式的汉语句子。四种词切分方式是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结果发现:(1)被试在非词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正常无空... 本研究以16名初级汉语水平的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眼动记录仪记录他们阅读四种不同词切分方式的汉语句子。四种词切分方式是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结果发现:(1)被试在非词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正常无空格条件下的;(2)被试在词间空格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明显短于正常无空格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对于只有初级汉语水平的美国大学生来说,加入他们熟悉的词间空格促进其阅读;加人非词空格干扰他们的阅读;而加入字间空格对他们阅读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切分 眼动 初级汉语水平 汉语阅读 美国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白少君 白冬瑞 耿紫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8-92,共5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依靠各种资源要素投入获得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已经势在必行。甄选一些依靠创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与作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依靠各种资源要素投入获得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已经势在必行。甄选一些依靠创新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与作法,可为其它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与阅读——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业应深度思考的五个关键命题 被引量:44
6
作者 吴赟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6,共5页
大数据将革新出版业对信息和知识的搜集、储存、传播方式,对整个出版产业体系的重构产生深刻影响。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业如何应对大数据,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这些都需要出版业界进行前瞻性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 产业重构 出版 阅读 大数据
下载PDF
人类胚胎的民法地位刍议 被引量:24
7
作者 满洪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102,共6页
人工生殖技术、干细胞研究和人类基因复制的发展,使人类胚胎的伦理与法律地位日益受到关注。我国社会主流伦理观念对胚胎享有人的地位持否定观点,当前在制定民法典的探讨中主要学说也未给予胚胎以独立的地位,而是作为与人体分离的组织... 人工生殖技术、干细胞研究和人类基因复制的发展,使人类胚胎的伦理与法律地位日益受到关注。我国社会主流伦理观念对胚胎享有人的地位持否定观点,当前在制定民法典的探讨中主要学说也未给予胚胎以独立的地位,而是作为与人体分离的组织定位为特殊的物。有关胚胎法律地位的"人"的模式不足取,但"物"的模式也面临着困境。我国民法典应当回应科技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胚胎的法律定位,通过分阶段模式保护胚胎的合法权益,并从民法理论与立法两方面探索在人与物之间建立中间存在模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民法 地位 保护
下载PDF
中外学术对话:中美课程教学的透视与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本陆 托马斯·S.波克维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2013年4月12—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之"国际知名学者讲学"项目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课程与教学系原系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知名学者托马斯·S.波克维茨(Th... 2013年4月12—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之"国际知名学者讲学"项目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课程与教学系原系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知名学者托马斯·S.波克维茨(Thomas S.Popkewitz)教授前来北京讲学,并就相关感兴趣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学活动共举行了三场学术报告和两场中外学术对话。学术对话活动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本陆研究员(下文简称王)和托马斯·S.波克维茨教授(下文简称汤姆)之间展开的。①第一场对话的主题为课程与教学的概念理解,第二场对话的主题为中美基础教育改革。现把对话内容整理成文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学术对话 中美 北京师范大学 “985工程” 威斯康星大学 讲学活动 基础教育改革
下载PDF
学术纪律源自学术自由
9
作者 林毓生 《财经》 2006年第10期103-103,共1页
凡是学术研究,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学术纪律,就像开车都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这应该是不言自明、没有争论余地的共识。如果国内仍然要讨论学术研究是不是需要学术规范、学术纪律,这样讨论的本身就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 学术纪律 学术自由 学术研究 学术规范 交通规则 严重性
下载PDF
性别、文化与语言
10
作者 周永明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4期7-8,共2页
论起学科之间的距离远近,语言学和人类学应该是最相近的学科,具体而言是两者的研究领域有相当重合。美国人类学系传统上开设四个专业: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人类学。顾名思义,语言人类学关注的重点是语言,实际上语言人... 论起学科之间的距离远近,语言学和人类学应该是最相近的学科,具体而言是两者的研究领域有相当重合。美国人类学系传统上开设四个专业: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人类学。顾名思义,语言人类学关注的重点是语言,实际上语言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工作难以泾渭分明。当然,细分起来,两者还是各有侧重。早期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是世界各地的土著民族。要研究这些人群的社会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语言人类学 语言学家 社会科学家 人类学家 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 性别歧视 男性
下载PDF
迈入“融合性真实”:文生视频技术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安斌 郑恩 《传媒观察》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本文从理论取向和实践路径入手,探讨了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技术对新闻传媒业的重塑功能,归纳出其所呈现的“融合性真实”特征,及其带来的在线“叙事新闻学”的“时空临场”、心智上传的“去介质化”、“巨型拟态”以及“数字共情”... 本文从理论取向和实践路径入手,探讨了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技术对新闻传媒业的重塑功能,归纳出其所呈现的“融合性真实”特征,及其带来的在线“叙事新闻学”的“时空临场”、心智上传的“去介质化”、“巨型拟态”以及“数字共情”的新业态。这也成为跨越“数字巴别塔”、构建“全球南方”数字社群的转文化传播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文生视频技术 跨文化传播 全球南方 融合性真实 去介质化
原文传递
认知秩序及其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忠党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共12页
新闻业是社会认知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新闻生产是有序的,这是知识生产的秩序,也即认知秩序(epistemic order)。在美国的场景下,社交媒体和党派媒体的兴起,极大冲击了已有的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认知秩序,也因此引发了维护“制度化新闻... 新闻业是社会认知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新闻生产是有序的,这是知识生产的秩序,也即认知秩序(epistemic order)。在美国的场景下,社交媒体和党派媒体的兴起,极大冲击了已有的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认知秩序,也因此引发了维护“制度化新闻业”的命题,这也契合了反思社会建构主义、重振科学的权威这个命题。以此为视角,本文讨论挑战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的认知秩序的三种表现:(1)缺乏足够认知卷入度而造成的真伪难辨;(2)依赖直觉主义认识论造成的对科学知识和权威的抗拒,以及它被政治化后演变为“民粹主义”或“部落主义”的认识论,拒绝任何确定事实的标准和模式;(3)以对外群体的敌意作为认知模式,形成党派之间的“认知极化”。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探讨如何在“认知的基础结构”语境下建设包括新闻生产在内的知识生产的认知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秩序 认知权威 制度 制度化新闻业 认知的基础结构 后真相
原文传递
探寻第三场所:一个空间可供性的视角 被引量:9
13
作者 於红梅 潘忠党 陈意如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64,共20页
以空间与传播互构为路径,本文集中关注如下问题:城市居民如何可能在其生活中获取具有第三场所性的空间体验?为此,我们进一步挖掘奥登伯格的“第三场所”概念的理论蕴意,将“第三场所性”阐释为一种空间的可供性,即行动者可能镌刻、挖掘... 以空间与传播互构为路径,本文集中关注如下问题:城市居民如何可能在其生活中获取具有第三场所性的空间体验?为此,我们进一步挖掘奥登伯格的“第三场所”概念的理论蕴意,将“第三场所性”阐释为一种空间的可供性,即行动者可能镌刻、挖掘并实现的展开社交、建立联结、培育情谊、形成归属感的空间潜能。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地理符号学的逻辑和语汇,论述这一可供性如何在不同符号系统交织所形塑的人与场所的互动中生成。最后,我们描述并解读对上海市嘉定区“我嘉书房”这个“社区公共文化场所”的观察,以之为示例,展示本文所阐述的理论视角如何可能落实于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场所性 可供性 城市空间 我嘉书房
原文传递
国际大都市的想象与诠释--作为符号的《良友》画报及其文本 被引量:4
14
作者 於红梅 潘忠党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2期54-69,共16页
上海近年兴起的"怀旧热",是上海朝向"国际大都市"崛起过程中认同焦虑与建构的文化现象,而"《良友》热"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本文以此为起点,采用后殖民的分析取向,将《良友》画报(1926~1945)置于半殖民时... 上海近年兴起的"怀旧热",是上海朝向"国际大都市"崛起过程中认同焦虑与建构的文化现象,而"《良友》热"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本文以此为起点,采用后殖民的分析取向,将《良友》画报(1926~1945)置于半殖民时期的"老上海"——各种文化体系交织而成的"第三空间"——的历史场景中,以解读其文本所呈现的文化杂合。在此基础上,反观当下的"《良友》热",作者认为,在当下上海都市发展和文化认同的建构中,这个以现代性重述本土历史的文化建构,以这份历史画报为符号和历史资源,在契合当下历史场景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后殖民理论 文化杂合 第三空间 国际大都市 想象
原文传递
在“后真相”喧嚣下新闻业的坚持——一个以“副文本”为修辞的视角 被引量:50
15
作者 潘忠党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6,共13页
本文借助文学理论中"副文本"这一学术概念及研究路径,反视新闻职业理念讨论所牵涉的一些周边话语。这些基础性概念,在新闻职业理念的讨论中常被用作不需论证的预设,但在现实变幻的情境下,它们又因为缺乏阐述而常常寓意含混。... 本文借助文学理论中"副文本"这一学术概念及研究路径,反视新闻职业理念讨论所牵涉的一些周边话语。这些基础性概念,在新闻职业理念的讨论中常被用作不需论证的预设,但在现实变幻的情境下,它们又因为缺乏阐述而常常寓意含混。本文聚焦周边话语中的以下话题:新闻业的管辖区垄断与开放,新闻真实性背后的事实观和真相观,"后真相"以及"后学"语境的批判逻辑。通过这个"凸显副文本"的思想之旅,本文强调,社会交往伦理规范在网络时代面临重构的挑战,重新阐发新闻的专业主义理念是直面这个挑战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性重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新闻职业理念 事实 后真相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走向有追求、有规范的新闻创新——新闻业的危机及认知的危机 被引量:18
16
作者 潘忠党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0,共13页
新闻是一个创新推动的知识生产行业。新闻创新有经验和规范这两个维度,对其认知(或认识,epistemic)规范的维度,我们亟须重述一个基本的理解,因为新闻业——不仅其自身,而且它所处的社会情境——正面临"认知的危机"(epistemic ... 新闻是一个创新推动的知识生产行业。新闻创新有经验和规范这两个维度,对其认知(或认识,epistemic)规范的维度,我们亟须重述一个基本的理解,因为新闻业——不仅其自身,而且它所处的社会情境——正面临"认知的危机"(epistemic crisis)。作为一个真相探寻的行业,新闻业展开的创新,须在一个社会的"知识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knowledge)及其构成的过程当中得到评判和筛选,须指向巩固"发掘事实、呈现真相"这一知识生产的基础秩序,以此维系其"认知权威",并服务公共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创新 真相 认知权威 知识宪章 公共生活
原文传递
走向反思、多元、对谈的传播学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忠党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2,共6页
本文运用克里蓬朵夫和克雷格等人关于传播理论的论述,提出以交往和中介为基本元素界定传播,形成"元理论"层面的共同趋势,展开不同传统、视角和路径之间的对话,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对话的传播研究领域。
关键词 反思传播学 元理论 多元 对话
原文传递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一项市民融合及国族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查德·艾伦·戈德堡 於红梅(译)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21,共18页
威廉姆·托马斯和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合著的多卷本《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自1918到1921年陆续出版后,成为早期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它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以影响深远的社会解体范式区分原初群体的组织、社会解体和社会重... 威廉姆·托马斯和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合著的多卷本《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自1918到1921年陆续出版后,成为早期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它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以影响深远的社会解体范式区分原初群体的组织、社会解体和社会重组。本文认为,这一范式得以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是一战之后在波兰和美国展开的国族建设和犹太人的市民融合。本文通过三重比较以支持这一主旨。首先是《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与《旧世界特质的移植》之间的比较。后者出版于1921年,虽然当时署名为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和赫伯特·米勒,但主要由托马斯撰写。在这一文本间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在波兰和美国两国发生的社会重组展开比较。最后,文章聚焦于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对分处这两个国家的波兰人和犹太人之间所做的比较,以及这些比较在社会解体范式生成中的作用。本文最后的落点是从《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中出发,反思为何对外来群体的市民融合有时会失败,以及如何才有可能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融合 国族建设 报刊 舆论 社会解体
原文传递
天津年轻女性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9
作者 燕芳 王倩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本文考察了天津市各类商场服务员对20-30岁年轻女性顾客称谓语的真实使用情况,并对20-30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此年龄段女性对各种称谓语的满意程度反馈,与使用情况对比。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服务员使用的称谓语有明显差... 本文考察了天津市各类商场服务员对20-30岁年轻女性顾客称谓语的真实使用情况,并对20-30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此年龄段女性对各种称谓语的满意程度反馈,与使用情况对比。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服务员使用的称谓语有明显差异,该年龄段女性本身对大部分的称谓语满意度不高,而对一种特殊的"零称谓"方式更容易接受,表现出当代年轻女性称谓语的缺失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年轻女性 称谓语 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