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亦列、合答、豁孛格秃儿:蒙古史书中的三位金朝将领
1
作者 马晓林(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8,共8页
《元朝秘史》第251节记载了三位金朝将领亦列、合答、豁孛格秃儿,波斯语史书也有类似的记载。以往学者勘定前二人为移剌蒲阿、完颜合达,但未考出第三人。综合全部史料,从蒙古文、波斯文的写形来看,可以推知:合答在波斯语史书中的写形当... 《元朝秘史》第251节记载了三位金朝将领亦列、合答、豁孛格秃儿,波斯语史书也有类似的记载。以往学者勘定前二人为移剌蒲阿、完颜合达,但未考出第三人。综合全部史料,从蒙古文、波斯文的写形来看,可以推知:合答在波斯语史书中的写形当为QadāyWangšay,三人名的蒙古语形式当为Ila、Qada、QuBögetür。这些名字在契丹语、女真语中具有形态的演变。QuBögetür可勘同为汉文史料中的纥石烈牙吾塔。联系契丹语、女真语形态,可认为Qu即纥石烈的蒙古语形式,而Bögetür(蒙古语,意为驼背)的词意对应了他与南宋作战时所得的绰号“卢鼓椎”(汉语俗语,意为曲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帝国 人名学 蒙金战争 元史
下载PDF
《照世杯》3与帝国边界问题叙述
2
作者 Tina Lu 梁俊艳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09年第1期367-386,共20页
这篇论文关注了《照世杯》四个故事的第三个故事,“走安南玉马换猩绒”(帕特力克·汉南(Patric Hanan)将其翻译为“在去越南的途中,一匹玉马和猩红丝绒相互交换”)。很可能回溯到17世纪60年代,有一位自称“酌园亭主”(或日... 这篇论文关注了《照世杯》四个故事的第三个故事,“走安南玉马换猩绒”(帕特力克·汉南(Patric Hanan)将其翻译为“在去越南的途中,一匹玉马和猩红丝绒相互交换”)。很可能回溯到17世纪60年代,有一位自称“酌园亭主”(或日“酌园亭的主人”)的作者,将本故事从一首诗写起,暗示了整个故事的主题,其最后两行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问题 叙述 帝国 60年代 17世纪 故事 主人
下载PDF
红砖美术馆庭园三识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仪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5,共4页
1槐谷庭:小径分叉的空庭每游留园,每于石林小屋一带流连。此区面积颇小,不足五峰仙馆建筑之半,然而,入则迷,迷于难寻回路;出则恍,恍于不知不觉间已回到起点。一日携童寯先生手绘旧图与实景相比照(图1),发现此区的迷离空间,平面竟极简... 1槐谷庭:小径分叉的空庭每游留园,每于石林小屋一带流连。此区面积颇小,不足五峰仙馆建筑之半,然而,入则迷,迷于难寻回路;出则恍,恍于不知不觉间已回到起点。一日携童寯先生手绘旧图与实景相比照(图1),发现此区的迷离空间,平面竟极简单,如忽略植物及与五峰仙馆交界处的局部扩大,则规整近于九宫格。且9块方格似无差异:线段纵横相交处为实墙,实墙上留窗洞门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庭园 红砖 交界处 九宫格 留园 建筑 空间
原文传递
英译文(一)(英文)
4
作者 梅维恒 温静 《华西语文学刊》 2010年第2期22+407-409,共388页
The millennially embittered soul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cuckooA,Calling out in a far away woodsB,its cries ever borne on the mournful windC;Spring’s flamboyance dies when the blood of grief drops on the blossoms... The millennially embittered soul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cuckooA,Calling out in a far away woodsB,its cries ever borne on the mournful windC;Spring’s flamboyance dies when the blood of grief drops on the blossoms,The reflection of the moon drifts upon the waves,‘til its cold light sink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
原文传递
新城王氏与传李龙眠《十六应真图》
5
作者 俞乐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5,共11页
本文考察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幅被忽视的传李龙眠《十六应真图》手卷。长久以来,此图被历代鉴赏家认定为北宋名作,但它更可能是晚明赝品。尽管如此,鉴藏者留下的三十六枚印章与十一则题跋为我们提供了这幅画自17世纪到20世... 本文考察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幅被忽视的传李龙眠《十六应真图》手卷。长久以来,此图被历代鉴赏家认定为北宋名作,但它更可能是晚明赝品。尽管如此,鉴藏者留下的三十六枚印章与十一则题跋为我们提供了这幅画自17世纪到20世纪的可靠的递传信息,并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他们对这件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本文主要探讨《十六应真图》与新城王氏收藏者(即王象乾与王士禛)的关系。其一,通过探究董其昌跋文的可靠性,更好地理解王象乾的收藏活动;其二,以王士禛友人留下的七则跋文佐证王氏在17世纪中期的交游、生活与仕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应真 新城王氏 王士禛 题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