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液FIB,NLRP3和LECT-2水平表达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红英 王依阳 +6 位作者 赵慧 梁宸源 姜瑞嘉 任园园 陈亮 许百灵 程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5-41,共7页
目的 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 目的 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和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taxin 2,LECT-2)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9月冠心病PCI术后仍有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提示心外膜冠脉狭窄直径<50%,根据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检查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分为CMVD组(CFR<2.0,n=78)和对照组(CFR≥2.0,n=47)。检测血液FIB,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糖化血红蛋白(HbA1c),NLRP3和LECT-2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PCI术后CMVD发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液FIB,PLR,HbA1c,NLRP3和LECT-2对冠心病PCI术后CMV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MVD组血液FIB(3.31±1.09g/L vs 2.83±0.77g/L),PLR[742.69(515.82,968.25) vs 642.23(482.28,767.54)],HbA1c[6.20%(5.70%,7.50%) vs 5.80%(5.50%,6.50%)],NLRP3[343.29(217.20,504.90)pg/ml vs 245.02(170.00,328.60)pg/ml]和LECT-2[23.24(14.92,27.24)ng/ml vs 17.85(10.30,26.41)ng/ml]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Z=-2.172,-2.213,-3.239,-2.59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FIB[OR(95%CI):4.213(1.481~11.981)]和NLRP3[OR(95%):1.004(1.000~1.007)]是冠心病PCI术后CM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7.274,4.061,均P<0.05)。血液FIB和NLRP3对冠心病PCI术后CMVD发生的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8和0.679,二者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2。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液FIB和NLRP3表达水平升高,与CMVD发生密切相关。血液FIB和NLRP3可作为冠心病PCI术后CMVD发生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纤维蛋白原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
下载PDF
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蒋红英 王依阳 +9 位作者 赵慧 梁宸源 姜瑞嘉 任园园 陈亮 杨达 胡小虎 许百灵 方纬 程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93-898,共6页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行PCI术后发生CMVD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葛兰心宁软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suPAR和sST2水平变化。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既往史、服药史及常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5%(34/38)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suPA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sST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ST2在观察组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观察组suPAR、sST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4±2.5)μg/L比(5.6±2.6)μg/L、6.12(4.51,10.35)μg/L比9.92(6.33,15.5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PCI术后CMVD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还可以下调血浆suPAR和sST2水平,且安全性好。推测以上2个因子的下调可能与葛兰心宁软胶囊对CMVD损伤的防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葛兰心宁软胶囊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下载PDF
葛兰心宁软胶囊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NLRP3炎症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蒋红英 程功 +7 位作者 王依阳 赵慧 梁宸源 姜瑞嘉 任园园 陈亮 许百灵 方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葛兰心宁软胶囊是否可通过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反应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方法对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成功行PCI,术后仍... 目的探讨葛兰心宁软胶囊是否可通过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反应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方法对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成功行PCI,术后仍反复发作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复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通过SPECT测定冠脉血流储备(CFR)评价其冠脉微血管功能,将CFR<2.0诊断为冠脉微血管疾病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40)。试验组给予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浆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NLRP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LR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IL-1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SA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均能降低NLRP3水平,并增加SAQ评分,但联合葛兰心宁治疗对NLRP3水平和SAQ评分的改善更大,推测葛兰心宁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反应改善CM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白介素-18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无创定量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骥 程功 +4 位作者 李文豪 张雪梅 白永利 方纬 许百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近年冠心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还需要借助冠状动脉功能学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目前,针对CMVD的无创定量评估技术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笔者通过检索...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近年冠心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还需要借助冠状动脉功能学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目前,针对CMVD的无创定量评估技术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综述了CMVD无创定量评估指标、常用冠状动脉扩张剂及心肌声学造影、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基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导出的微循环阻力指数等技术在评估微循环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CMVD无创定量评估技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无创定量评估技术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