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村田乌江的梅兰芳戏剧观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婷婷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6期75-81,共7页
梅兰芳1919年首次访日演出之前,日本学者村田乌江发表了《中国剧与梅兰芳》。在历来的中国戏剧史著作中,标明“中国剧与梅兰芳”,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的,这是第一部。村田乌江通过此书,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梅兰芳戏剧观,同时由于他是将... 梅兰芳1919年首次访日演出之前,日本学者村田乌江发表了《中国剧与梅兰芳》。在历来的中国戏剧史著作中,标明“中国剧与梅兰芳”,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的,这是第一部。村田乌江通过此书,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梅兰芳戏剧观,同时由于他是将梅兰芳视为中国戏剧的典型代表,因此实际上也阐明了他的中国戏剧观。村田乌江的梅兰芳戏剧观,可以分四个层次加以讨论:(一)在中国戏剧的大背景下审视梅兰芳;(二)从角色行当的角度看梅兰芳对京剧表现力的拓展;(三)从表演要素的角度看梅兰芳对京剧表现力的拓展;(四)“我相信他将拥有未来”:从伶人到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中国剧 戏剧观 表现力 艺术家
下载PDF
1920年代初期洪深的艺术经历和心路历程--新发现的洪深、贝克往来书信考释
2
作者 赵婷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5,共11页
笔者于2019年夏季在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发现1920—1923年洪深与其导师贝克教授之间往来书信八封、贝克写给某编辑而涉及洪深的书信一封。这些书信绝大部分未曾被人提及,个别被提及的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百年前的这些书信对于洪深研... 笔者于2019年夏季在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发现1920—1923年洪深与其导师贝克教授之间往来书信八封、贝克写给某编辑而涉及洪深的书信一封。这些书信绝大部分未曾被人提及,个别被提及的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百年前的这些书信对于洪深研究弥足珍贵,笔者特将它们译成中文,并试作初步考释。这些书信不但可以透露洪深早期在美国学习戏剧的经历、他的探索与思考,亦可以帮助学者重建洪深在美国戏剧圈里的人脉和关系。事实证明,洪深对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百老汇戏剧中心并不是外来者,而是一位直接参与者。信中提到的导演、演员来自美国甚至世界各地,他们将世界文化投射到戏剧舞台,也视戏剧为世界的舞台。在如此多样文化的影响之下,洪深的视野也是跨文化的。在哈佛大学和纽约的早期经历,对于洪深日后的戏剧生涯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深 贝克 书信 艺术经历 心路历程
下载PDF
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梅兰芳访美演出的艰辛历程与文化意义——以纽约公共图书馆馆藏16封信件为依据
3
作者 赵婷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9,共17页
纽约公共图书馆馆藏的16封信件显示了梅兰芳访美演出所涉的大量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双方诸多人士交流沟通,通力协作,准备工作中包括可行性论证、目标定位、市场和观众预测,以及经纪人、剧场、剧目等诸多事项选择与安排。上述所... 纽约公共图书馆馆藏的16封信件显示了梅兰芳访美演出所涉的大量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双方诸多人士交流沟通,通力协作,准备工作中包括可行性论证、目标定位、市场和观众预测,以及经纪人、剧场、剧目等诸多事项选择与安排。上述所有工作都经历了多方探索与反复磋商,而参与这一过程的美国人士涉及当时的社会各界,显示了人心所向和人际网络的作用。梅兰芳的访美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文化交流的目标。文化交流是梅兰芳1930年访美演出贯彻始终的第一要义,不仅访问演出本身是文化交流,筹备访问演出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访美演出 人际网络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以表演为中心——论日本学者滨一卫的中国戏剧研究
4
作者 赵婷婷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2,共7页
日本学者滨一卫的《中国戏剧论》系统梳理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其研究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以表演为中心,提纲挈领,抓住了戏剧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从观众角度,探讨中国戏剧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力量,即深厚的群... 日本学者滨一卫的《中国戏剧论》系统梳理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其研究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以表演为中心,提纲挈领,抓住了戏剧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从观众角度,探讨中国戏剧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力量,即深厚的群众基础;从演员角度,探讨保存中国戏剧价值的历史责任及其实现;从学员角度,探讨科班培养确有真才实学、具备发展前景的艺人的途径。这些都是中国戏剧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一卫 中国戏剧 观众 演员 科班
原文传递
有根的中国戏剧:王国维戏曲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文化自信
5
作者 赵婷婷 《戏曲研究》 2019年第4期5-27,共23页
20世纪初,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化,即中国文化的合理性遭遇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文化的挑战。从西学中学的讨论,到白话文运动,到是否废弃中国传统戏剧的论争,每一位中国学者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众多的可能中,王国维选择的是对中国文... 20世纪初,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化,即中国文化的合理性遭遇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文化的挑战。从西学中学的讨论,到白话文运动,到是否废弃中国传统戏剧的论争,每一位中国学者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众多的可能中,王国维选择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坚守与自信。就文学而言,他将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贯注在对于中国文学不同文类的研究中,发掘小说、诗词、戏曲强大的文化意义,认为它们可以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戏曲家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抵抗时间消逝,营造戏剧环境--富连成的历史贡献
6
作者 赵婷婷 《戏曲研究》 2021年第2期231-248,共18页
表演是一门时间的艺术。任何一门表演艺术,都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表演本质上的稍纵即逝性。演员在现场结合训练的内容,面对当下的观众,展现技艺,然而接近时间的尾端,这场表演也就结束了。下一场表演与上一场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而上一场... 表演是一门时间的艺术。任何一门表演艺术,都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表演本质上的稍纵即逝性。演员在现场结合训练的内容,面对当下的观众,展现技艺,然而接近时间的尾端,这场表演也就结束了。下一场表演与上一场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而上一场表演的精彩未必会在下一场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连成 戏剧环境 表演艺术 训练的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