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TP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内NSF表达变化
1
作者 徐红 余伟志 +7 位作者 薛莹 邢悦 肖昭扬 孙艺平 张万琴 赵杰 唐一源 殷盛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内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融合蛋白(NSF)表达变化。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24),包括对照组和MPTP处理组,雌雄各半。MPTP处理组给予C57BL/6J小鼠MPTP(20 m...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内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融合蛋白(NSF)表达变化。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24),包括对照组和MPTP处理组,雌雄各半。MPTP处理组给予C57BL/6J小鼠MPTP(20 mg/0.2 ml/(kg·d),s.c.)连续8 d,每天一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同样方法处理。第9天起采用水迷宫实验,连续4 d检测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变,水迷宫实验测试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脑内NSF表达改变。结果:每组选取小鼠24只进行水迷宫测试,与对照组相比,MPTP处理组小鼠出现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每组选取小鼠5只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同时每组选取5只小鼠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NSF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减弱(P<0.01),前额叶皮层NSF的免疫反应活性(P<0.01)和蛋白表达(P<0.05)都明显增高。结论:MPTP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内NSF表达出现异常,可能参与MPTP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空间学习记忆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融合蛋白
下载PDF
社会隔离对小鼠攻击和防御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冬 陈薇 +7 位作者 殷盛明 徐红 于德钦 武俊呈 杨媛洁 李赢 孙艺平 唐一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社会隔离对小鼠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21d健康昆明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化原则分为对照组、隔离组(2,4和8周)和群居组,每组10只。隔离组分别于生后21d起,单笼饲养2,4和8周,群居组于隔离2周后恢复群居至... 目的探讨社会隔离对小鼠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21d健康昆明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化原则分为对照组、隔离组(2,4和8周)和群居组,每组10只。隔离组分别于生后21d起,单笼饲养2,4和8周,群居组于隔离2周后恢复群居至成年,同一月龄正常小鼠为对照组。采用入侵者实验评估其攻击性和防御性的改变。结果2周社会隔离后,实验动物试探性社会行为增加,攻击性明显下降[攻击潜伏期:隔离组(433.7±174.4)S,对照组(28.7±15.4)s],防御性增强;4周社会隔离后,小鼠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明显增强[攻击次数:隔离组(7.4±4.3)次,对照组(0.5±O.9)次],防御性降低;8周社会隔离后,小鼠社会行为增多,攻击性明显增强[攻击次数:隔离组(20.0±16.9)次,对照组(2.3±7.3)次],防御性降低。群居组与对照组相比,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增强,防御性降低,恢复群居没有缓解异常的社会行为、攻击和防御行为。结论不同程度的社会隔离能够引起隔离小鼠攻击性和防御性的改变,群居无法改善隔离引起的异常攻击和防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小鼠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原文传递
社会隔离对小鼠探索行为和工作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薇 安冬 +7 位作者 殷盛明 徐红 于德钦 孟旭 张莹 孙艺平 李冬冬 唐一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社会隔离对小鼠的探索行为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21d的昆明小鼠,随机化区组设计为对照组、隔离2周组、隔离2周群居组、隔离4周组和隔离8周组,每组10只。隔离2、4和8周组于生后21d开始,单独饲养2、4和8周,隔离2... 目的:探讨社会隔离对小鼠的探索行为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21d的昆明小鼠,随机化区组设计为对照组、隔离2周组、隔离2周群居组、隔离4周组和隔离8周组,每组10只。隔离2、4和8周组于生后21d开始,单独饲养2、4和8周,隔离2周群居组于单独饲养2周后再恢复群居至成年,同一月龄的正常饲养小鼠为对照组。采用旷场实验和自发选择性实验评估探索行为、焦虑程度和工作记忆的改变。结果在旷场实验中,隔离4周组(0.07±0.04)在中心区域所占总时间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10±0.04),隔离8周组(0.64±0.12)在边缘区域所占总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43±0.08)。在T迷宫实验中,隔离2周组自发选择变换次数[第1天(5.92±0.79)次,第2天(6.67±1.3)次,第3天(7.42±1.08)次,第4天(8.17±1.27)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第1天(6.80±1.14)次,第2天(7.60±0.84)次,第3天(8.30±0.95)次,第4天(9.20±1.32)次]。恢复群居组自发选择变换次数与相应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隔离4周组自发选择变换次数第2天[(8.18±1.99)次]高于对照组[(6.60±2.11)次],隔离8周组自发选择变换次数第4天[(8.29±3.04)次]高于对照组[(7.80±2.53)次]。结论隔离2周组小鼠工作记忆能力降低,可被恢复群居至成年有所改善。隔离4周组和8周组的小鼠,其探索新事物能力降低,焦虑程度增加和工作记忆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探索行为 工作记忆
原文传递
医学生内向性格和社会支持在抑郁情绪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薛莹 徐红 +8 位作者 徐岩 余伟志 陈薇 安冬 李怀锐 肖昭扬 邓玉琴 唐一源 殷盛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抑郁情绪对孤独感的影响,内向型人格和社会支持在抑郁情绪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孤独感问卷(UCLA)、社会支持度问卷(SSRS)和POMS情绪问卷进行调查,以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抑郁情绪对孤独感的影响,内向型人格和社会支持在抑郁情绪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孤独感问卷(UCLA)、社会支持度问卷(SSRS)和POMS情绪问卷进行调查,以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作为被试。结果抑郁情绪的得分为(17.77±4.45)分;内向性格的得分为(11.97±5.21)分;社会支持的得分为(34.52±6.15)分;孤独感的得分为(38.02±6.36)分。抑郁情绪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6,P〈0.01),与内向性格呈显著正相关(r=0.508,P〈0.0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负相关(r=-0.443,P〈0.01),内向性格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01,P〈0.01)。总效应值为0.670,其中内向性格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值为0.221,占总效应的33%,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O.449,占总效应的67%。抑郁情绪和内向性格之间的效应标准化值为0.508(95%CI=0.475~0.725,P〈0.01),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之间的效应标准化值为-0.150(95%CI=0.989~1.469,P〈0.01),内向性格作为抑郁情绪和孤独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标准化值为0.156(95%CI=0.0800.232,P〈0.01),社会支持作为抑郁情绪和孤独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标准化值为0.317(95%CI=0.177~0.457,P〈0.01)。结论抑郁情绪通过内向型人格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孤独感 多重中介 人格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