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源流、主要议题与前沿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詹姆斯·马奇 乔罕·欧森 +1 位作者 马雪松 陈虎(编译)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将制度作为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在与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研究路径对话的基础上拓宽政治科学的研究视野,为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中观层次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阐明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特定作用,探讨制度...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将制度作为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在与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研究路径对话的基础上拓宽政治科学的研究视野,为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中观层次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阐明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特定作用,探讨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独立和持续的影响,推进政治制度的概念化与理论化。制度通过认同与适应机制,构造政治行动者的行为选择框架,使行动者在特定制度条件下具有展开适宜行动的动机和能力。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从主体能动性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断续性变迁与渐进性变迁的界限、历史经验与全新规则的抉择等方面,理解制度的变迁方式,并关注不同制度领域的制度分化及相互竞争的原则规范如何导致制度框架的冲突,揭示制度更替的动力机制。从理论完善和方法更新的角度来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对政治科学其他研究路径的补充而非完全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制度自主性 制度秩序 制度变迁
下载PDF
美国政治衰败:经验事实与理论溯源 被引量:4
2
作者 曹起曈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自亨廷顿提出政治衰败理论以来,这一最初仅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经历了适用范围的持续扩展,直至福山近年来阐述了政治衰败体现于当代美国社会的理论可能和经验事实。美国如今遭受政治衰败源自法治和"民主"无法为国家能力... 自亨廷顿提出政治衰败理论以来,这一最初仅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经历了适用范围的持续扩展,直至福山近年来阐述了政治衰败体现于当代美国社会的理论可能和经验事实。美国如今遭受政治衰败源自法治和"民主"无法为国家能力所平衡。否决制政体和家族制复辟协同作用导致政治衰败最为典型的实例,体现于美国面临的预算危机之中。导致否决制政体和家族制复辟的,不仅仅是现有的政治制度,同时还有公众对于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态度。审议式民主模型在美国的广泛推行,可能成为缓解美国政治衰败的一种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衰败 否决制政体 家族制复辟 政治漠视 审议式民主
下载PDF
新身份政治 被引量:13
3
作者 弗朗西斯·福山 吴万伟(译) 罗亮(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7,共7页
本文从身份政治的视角探讨了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作者首先区分了对民粹主义的三种理解,即经济民粹主义、政治民粹主义和种族/民族民粹主义。接着,作者从全球经济状况、人们渴望强人领袖克服民主体制缺少决策力这一弊端的政治心态以及... 本文从身份政治的视角探讨了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作者首先区分了对民粹主义的三种理解,即经济民粹主义、政治民粹主义和种族/民族民粹主义。接着,作者从全球经济状况、人们渴望强人领袖克服民主体制缺少决策力这一弊端的政治心态以及与身份认同相关的文化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粹主义在当前崛起的原因。然后,作者追溯了“身份认同”这一概念的来源,指出它在根源上与灵魂渴望得到尊重和承认有关。最后,作者指出,左翼政党在思考不平等问题从主要关注工人阶级转向更多关注妇女、少数族裔和其他族群,从而开始与传统白人工人阶级脱离联系,而后者转而投向了右翼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右翼民粹主义 左翼政党 传统工人阶级
原文传递
极化精英政党如何影响公众意见的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詹姆斯.德鲁克曼 埃里克.佩特森 +2 位作者 卢恩.斯劳瑟斯 张丽琴 陈平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107,共14页
竞争是民主的决定性要素之一。在过去25年里,美国政治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精英政党之间竞争性质的变化:政党已日益极化。极化政党大大增强了政党认可对公众观点的影响,削弱了实质性信息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公众意见的形成。
关键词 政党竞争 政党极化 公民决策 公共政策 民主
原文传递
公民大会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约翰.费雷约翰 欧树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72,共17页
公民大会模式为在现代世界建立某种真正的民主开辟了一条道路,普通人可以就重要或带根本性的政治事务展开严肃深刻的商议,并在搜集证据、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人民本身而非特殊利益集团可以控制提议或议程设置过程。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模式为在现代世界建立某种真正的民主开辟了一条道路,普通人可以就重要或带根本性的政治事务展开严肃深刻的商议,并在搜集证据、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人民本身而非特殊利益集团可以控制提议或议程设置过程。公民大会体现了直接民主的两个核心要求:一是允许对未来的立法进行公开的公共商议,尽管是在规模不大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公民组织中进行;二是允许选民整体批准或认可立法。同时,公民大会模式还提供了两条宽广的改革路径。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把民选政客排除在某种决策之外的模式,既具有独立性与公正性,又可以形成处理棘手问题的高超技能。其次,公民大会提供了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兑现"民治"这一古老民主承诺的路径。简言之,人民需要可以视为"己出"的框架法,公民大会路径既可以证明公众创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公投或神秘主义的泥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民主机制 商议民主 公民大会 正当理由 民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