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最早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8
1
作者 卫奇 裴树文 +3 位作者 贾真秀 迟振卿 王永 Geoffrey G.Pope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8-32,共5页
2002年7月5日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了"‘小矮人’是走出非洲的先行者吗?"一文,现在的答案是:非也,因为"小矮人"在格鲁吉亚的Dmanisi出现的时候,东亚地区已经有了人类活动,黑土沟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就是一个例证... 2002年7月5日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了"‘小矮人’是走出非洲的先行者吗?"一文,现在的答案是:非也,因为"小矮人"在格鲁吉亚的Dmanisi出现的时候,东亚地区已经有了人类活动,黑土沟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就是一个例证。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官厅村西北侧黑土沟的下更新统泥河湾组,文化层厚1.3m,下伏侏罗系火山角砾岩,上覆68.6m厚的河湖相沉积层和12.6m厚的黄土层。依据磁性地层学资料进行地层对比,遗址所在地层位于Matsuyama反极向期的Olduvai正极向亚时顶界面以下,其年龄在1.77~1.95 Ma范围偏老阶段。黑土沟遗址的发现,为人类最早走出非洲抵达东亚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黑土沟遗址 OLDUVAI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玛雅文字的破译:方法与历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95,共6页
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第一个对玛雅文字发生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是16世纪的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朗达,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玛雅字母表。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学者们... 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第一个对玛雅文字发生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是16世纪的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朗达,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玛雅字母表。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诺罗索夫找到了破译玛雅文字的正确轨道。70年代,学者们终于基本成功地破译了玛雅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雅 文字 诺罗索夫(Yuri knorosov) 琳达·席勒(Linda Schele)
下载PDF
卡尔·雅斯贝尔斯视野中的人类全球史——轴心时代与文明相互嫁接理念
3
作者 乔安妮.赵美羊 金寿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33,159,共6页
本文将审视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类全球史中的一些关键部分。第一,我将探究雅斯贝尔斯的"文明连续性"理念及其"轴心时代"中的范例。轴心时代聚焦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同时而又彼此独立发生的诸文明起... 本文将审视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类全球史中的一些关键部分。第一,我将探究雅斯贝尔斯的"文明连续性"理念及其"轴心时代"中的范例。轴心时代聚焦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同时而又彼此独立发生的诸文明起源上。尽管轴心时代展现出一个清晰的世界主义意向,但它容易受到缺乏一种经验根据的指责。第二,我认为,雅斯贝尔斯的文明相互嫁接理念比轴心时代更有助于人类确立文明连续性理念,因为这一见解是建立在经验历史基础之上的。我将充分利用历史学学术研究,详细阐述耶稣会会士与包括康熙皇帝在内的中国上层阶级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对彼此文化表现出严肃郑重的承诺,甚至到了借鉴彼此文化实践的程度。因此,雅斯贝尔斯的文明相互嫁接理念拒绝那种指责其过分肤浅的不实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人类全球史 轴心时代 文明相互嫁接 耶稣会会士 康熙皇帝
下载PDF
新疆洛浦山普拉出土人物纹栽绒毯内容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82,143,共11页
山普拉新发现的栽绒地毯是首次在新疆和中亚发现的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有众多写实人物的叙述性纺织品,它首次在新疆甚至中国展示了印度—婆罗门教的故事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这两个首次已经无疑地为新疆考古、历史、艺术史、宗教史、丝绸之... 山普拉新发现的栽绒地毯是首次在新疆和中亚发现的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有众多写实人物的叙述性纺织品,它首次在新疆甚至中国展示了印度—婆罗门教的故事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这两个首次已经无疑地为新疆考古、历史、艺术史、宗教史、丝绸之路研究等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1、2号地毯画面中人物的逐个分析和辨识,基本确认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两张内容基本相同的毯子主要描述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神祇克利希纳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包括"巧换婴儿"、"偷吃奶油"、"命名仪式"、"林中娱乐"和"返回秣菟罗"等比较有名的情节。克利希纳神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要人物,他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户晓,关于他的艺术作品也多得数不胜数。本文就是对照神话故事和各种艺术表现来进行辨识和推测的。为使读者能够对应了解地毯内容,本文也同时提供了克利希纳故事的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栽绒地毯 克利希纳 印度教 婆罗门教 黑天
原文传递
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人物栽绒毯艺术特征及风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6,F0002,共13页
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 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绒毯 编织技术 艺术母题 艺术风格 洛浦县山普拉
原文传递
新疆洛浦山普拉出土人物栽绒毯内容再探——兼论印度教传入和田的年代及途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4,140-141,共15页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发现,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新课题:和田地区或新疆是否有过印度教的传播甚至存在过印度教社区。通过对和田出土的从战国到唐代末期文物及历史文献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汉初至唐初这段时间,或者更早,和田以及楼兰地区不仅有印度教传播的土壤和条件,而且存在过印度教社区。印度教传入的时间应该以贵霜和笈多时期的可能性为最大,路线以克什米尔为主要通道。和田官方文字在4~5世纪时由佉卢文转为笈多体婆罗迷文字,而地毯上同时现有印度教故事和笈多体文字,说明地毯更可能是受笈多影响的产品。传入印度教的信徒有可能是来自印度北部或西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已经皈依印度教的塞人,他们的到来给早已生活在和田的塞人注入新的宗教热情和自我管理的社会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于田塞语 贵霜 克什米尔 山普拉 人物栽绒毯 克利希纳
原文传递
红色转型--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及其与过去的对话
7
作者 蒋涛 王文斌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100,共7页
曾经繁荣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在后共产时代的国家政体交迭和经济体制变更过程中,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任务。本文对近年来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在跨国联合制作、电影教育事业、电影节活动、电影学术研究等国际化趋向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详... 曾经繁荣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在后共产时代的国家政体交迭和经济体制变更过程中,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任务。本文对近年来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在跨国联合制作、电影教育事业、电影节活动、电影学术研究等国际化趋向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近年来的代表性影片,并探讨了今天的新阿尔巴尼亚电影与其旧电影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阿尔巴尼亚电影 红色转型 电影教育 电影节 电影学术
原文传递
玛雅历法和2012年预言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禾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4,120,共7页
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了玛雅"长数"历法中对2012年的"预言"以及相关的几种玛雅历法。玛雅各种历法的产生和运用都和玛雅创世神话及宗教信仰直接相关。文中列举了玛雅纪念碑和手抄本中的历史记载。从玛雅历法的循环性质... 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了玛雅"长数"历法中对2012年的"预言"以及相关的几种玛雅历法。玛雅各种历法的产生和运用都和玛雅创世神话及宗教信仰直接相关。文中列举了玛雅纪念碑和手抄本中的历史记载。从玛雅历法的循环性质可以得出结论:2012年12月23日并非玛雅人预告的"世界末日",而仅仅是一个记日历法中一个循环期的结束和另一个循环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雅 玛雅文化 历法创世神话 宗教信仰 宇宙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