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心学的功夫伦理与价值重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倪培民 《孔学堂》 2017年第1期26-33,共8页
王阳明常用"功夫"这个概念来概括其学问,这是极具深意的。阳明学的核心是"致良知"。将良知看作功夫的本体,它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合法性,就显现为在那"致"的过程当中所展现的功效。这里面所蕴含的功夫伦理,... 王阳明常用"功夫"这个概念来概括其学问,这是极具深意的。阳明学的核心是"致良知"。将良知看作功夫的本体,它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合法性,就显现为在那"致"的过程当中所展现的功效。这里面所蕴含的功夫伦理,反映了儒家伦理观所最具特色和最有当代价值的内容。本文将从阳明心学的"吾性具足,天理流行;同体异根,万物一体;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这三个核心思想,来阐发功夫伦理学的主要特点,从而探讨阳明心学对于重构当代价值体系所能够发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功夫 功夫伦理 心学
下载PDF
礼治与法治:对立还是互补? 被引量:3
2
作者 倪培民 《孔学堂》 2015年第2期29-35,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共18页
儒家的礼治不应该被看作是和法治对立的体系,而应该看作是同一治国理念里与法治互补的必要层次。所谓法治主张平等而礼治强调等差和关系,是过于简单的看法。其实两者都承认等差和关系。儒家等差观的本质不是维护等级特权,而是落实个人... 儒家的礼治不应该被看作是和法治对立的体系,而应该看作是同一治国理念里与法治互补的必要层次。所谓法治主张平等而礼治强调等差和关系,是过于简单的看法。其实两者都承认等差和关系。儒家等差观的本质不是维护等级特权,而是落实个人的责任范围,并且责任与权力和财富成正比,越是有权的,责任也越大。所以法治建设需要的不是抛弃礼治精神,而是对礼治中双向责任的更好贯彻。近代以来对礼治束缚自由的批评,针对的不应当是所有的礼,而是不合理的礼。合"礼"的理恰恰是实现自由的必要条件。最后,礼和法的冲突不能简单地认作两种规范原则的冲突,而且这类冲突导致的困境也不是礼和法之间的紧张所特有的,更不能一有了礼和法的冲突,就认定问题出在礼这一边。那种把儒学当作反对法治、提倡特权、束缚自由等等封建积习的理论基础的看法,本身就基于对儒学的曲解和简单化。只有避开了以上所分析的一系列误区,才能保证礼治和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治 法治 平等 自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