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病免疫机制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达泽蛟 祝秉东 张颖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结核病是一种棘手的重大传染病。虽然存在一些有一定疗效的治疗药物,亦有预防性疫苗———卡介苗(BCG);但结核病仍在世界范围流行,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结核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疫苗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核分枝杆菌通过T... 结核病是一种棘手的重大传染病。虽然存在一些有一定疗效的治疗药物,亦有预防性疫苗———卡介苗(BCG);但结核病仍在世界范围流行,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结核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疫苗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核分枝杆菌通过Toll样受体(TLR)等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巨噬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清除细菌和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的CD4+和CD8+T细胞,以及CD1限制的T细胞和γδT细胞参与抗结核获得性免疫反应,其中记忆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但是,人们对结核病发生机制的认识仍然不足,限制了对结核病治疗药物和新型疫苗的研发。由于BCG对成人缺乏有效的保护力,故研制新型的结核疫苗是预防结核病的当务之急。当前处于实验阶段的候选疫苗包括重组BCG、减毒结核分枝杆菌和可用于加强BCG的亚单位疫苗,后者又包括痘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新型佐剂辅助的蛋白疫苗。目前可行的疫苗免疫策略主要是使用BCG或其他疫苗初次免疫,然后选择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然而,疫苗的免疫策略、免疫剂量、免疫途径、强化免疫次数和免疫时机都有待研究。反映疫苗保护力的免疫指标不明确、很难确定哪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缺乏临床试验场地、疫苗效果评价需要很长时间及耗资巨大,增加了结核疫苗研究的难度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免疫学 疫苗
下载PDF
分枝杆菌所致家兔皮肤液化病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明珠 史大中 +3 位作者 杨爱军 焦志刚 祝秉东 张颖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第4期208-211,218,共5页
目的建立卡介苗(BCG)、H37Ra和耻垢分枝杆菌感染的新西兰兔皮肤模型,为肺结核干酪样坏死和继而发生的液化提供研究模型。方法新西兰兔皮内分别注射BCG、H37Ra和耻垢分枝杆菌的5×106CFU、5×104CFU、5×102CFU/ml菌液,6周... 目的建立卡介苗(BCG)、H37Ra和耻垢分枝杆菌感染的新西兰兔皮肤模型,为肺结核干酪样坏死和继而发生的液化提供研究模型。方法新西兰兔皮内分别注射BCG、H37Ra和耻垢分枝杆菌的5×106CFU、5×104CFU、5×102CFU/ml菌液,6周后在病灶周围再次以相同剂量皮内注射,14d后病变明显时取材,制作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新西兰兔分别经皮内接种BCG、H37Ra或耻垢分枝杆菌后,高剂量组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脓肿液化、破溃等改变。再次免疫可观察到郭霍现象。引起病变的严重程度依次为BCG强于H37Ra,后者又强于耻垢分枝杆菌。显微改变可具典型的结核结节样病灶。皮肤模型处取材,行细菌抗酸染色,结果阳性。BCG中、低剂量组再次免疫可诱导小结节样病变,但不发生液化溃疡,其余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没有观察到明显改变。结论BCG、H37Ra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可引起皮肤干酪样坏死和液化,病理损伤与感染细菌剂量密切相关,5×106CFU/ml浓度的分枝杆菌可有效诱导液化和坏死,其中BCG引起的病理改变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分枝杆菌 病理 新西兰兔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