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碰撞激活诱导的双势阱势能面可以实现9-甲基-8-氧鸟嘌呤-9-甲基腺嘌呤碱基对阳离子自由基的质子转移
1
作者 May Myat Moe 刘剑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30-340,I0022-I0039,I0104,共30页
8-氧鸟嘌呤(OG)是最常见的核碱基氧化损伤,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用Hoogsteen的模式与腺嘌呤(A)错误配对.0G.A碱基对不仅可以诱发G·C→T·A的颠换突变,而且由于OG的电离势和氧化电位低于天然DNA碱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和单电子氧... 8-氧鸟嘌呤(OG)是最常见的核碱基氧化损伤,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用Hoogsteen的模式与腺嘌呤(A)错误配对.0G.A碱基对不仅可以诱发G·C→T·A的颠换突变,而且由于OG的电离势和氧化电位低于天然DNA碱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和单电子氧化的影响,本文报道了[9MOG·9MA]^(·+)碱華对阳离子自由基的形成.和碰撞诱导解离,该碱基对利用9-甲基8-氧鸟嘌呤(9MOG)和9-甲基腺嘌呤(9MA)模拟相对应的核苷酸.实验通过电喷雾产生Cu(Ⅱ)碱基复合物继之以氧化分离产生[9MOG·9MA]^(·+),并使用导向离子束串级质谱仪检测[9MOG·9MA]^(·+)的碰撞诱导解离、通过测量在不同碰撞能量下的解离产物和反应截面,可以得出[9MOG-H]+[9MA+H]^(+)(主要解离通道)和9MOG^(·+)+9MA(次要通道)的0 K解离阈能分别为1.8和1.65 eV.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9MOG·9MA]^(·+)的结构计算发现其所有重要构象都发生了质子转移生成[9MOG-H]^(·)·[9MA+H]^(+).另一方面,9MOG^(·+)+9MA的解离通道却需要9MOG^(·+)9MA作为中间体.看似矛盾的结果可以用碰撞活化后反应势能面上出现的双重势阱和由此触发的激发态质子转移平衡([9MOG-H]^(·)·[9MA+H]^(+))^(*)→←(9MOG6(·+)·9MA)^(*)来解释.本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这种生物学上重要的非规范碱基对如何在氧化和电离损伤时发生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对阳离子自由基 碰撞诱导解离 碱基对内质子转移 反应势能面 电喷雾电离质谱 导向离子束散射
下载PDF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拆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昆 王绍强 +4 位作者 王辉民 仪垂祥 周蕾 刘允芬 石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52-5265,共14页
涡度通量观测可直接获取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CO2净交换量(NEE),但深入认识碳循环过程和校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不同时间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等碳通量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中... 涡度通量观测可直接获取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CO2净交换量(NEE),但深入认识碳循环过程和校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不同时间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等碳通量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2003—2009年的涡度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两种NEE拆分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GPP和Re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拆分方法得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GPP和Re)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都在生长季7、8月份达到峰值;(2)非线性回归模型拆分得到的全年Re和GPP相较于光响应曲线模型分别高出2%—28.6%和1.6%—23%,最大高出317.6 gC·m-2·a-1(2006年),逐月最大差值主要发生在8、9月份;(3)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方法拆分得到的GPP和Re之间差值的环境响应因子不同。在广泛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拆分时,如果当月光合有效辐射接近到905mol·m-2·月-1,月平均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接近1.18 kPa时,需要考虑使用光响应曲线模型拆分该月通量,结合两种拆分方法以减小全年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碳通量 拆分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中国与人类发展型政府 被引量:3
3
作者 卡尔.瑞斯金 代秀兰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5,共11页
卡尔·瑞斯金(KarlRiskin)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并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他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贫困和收入分配等问题。
关键词 发展型政府 中国 人类 哥伦比亚大学 城市大学 经济问题 经济发展 60年代
原文传递
河南龙湖国棉一厂遗址东周到两汉先民食谱的转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博闻 樊温泉 +2 位作者 Melanie J MILLER Kate PECHENKINA 董豫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7-1748,共12页
东周到汉代(770 BC~220A. D.)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历了由列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研究这一时期的食谱变迁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重要意义。龙湖国棉一厂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北距郑韩... 东周到汉代(770 BC~220A. D.)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历了由列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研究这一时期的食谱变迁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重要意义。龙湖国棉一厂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北距郑韩故城30多千米。本研究对龙湖国棉一厂遗址55例样本(包括51例人骨和4例动物骨骼)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从东周(δ^(13)C=-12.7‰±1.6‰,δN=7.9‰±0.8‰;n=33)到两汉时期(δ^(13)C=-15.2‰±1.3‰,δN=8.8‰±0.9‰;n=17),龙湖国棉一厂遗址居民食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食谱中C食物和肉食资源的比例显著升高,这可能与两汉时期小麦的推广及经济发展有关。此外,本研究对东周时期生活在郑韩故城城内和城外地区居民食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时生活在城内的居民食物质量普遍较高;相较之下,生活在防守城邑附近(龙湖国棉一厂遗址)的居民食物质量较差。龙湖国棉一厂人群的稳定同位素数据为了解东周-两汉时期生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郊居民的食谱差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东周 两汉 食谱 小麦 城郊差异
原文传递
东周时期男尊女卑制度化的生物考古证据
5
作者 董豫 Kate Pechenkina 樊温泉 《东方考古》 2019年第1期-,共12页
虽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学证据,学界对于东周时期男女社会地位已有基本认识,然而关于平民男女地位差异的相关证据较少。对河南新郑地区东周墓地出土人骨进行的稳定同位素和古病理研究发现这两个墓地的平民女性可能从幼时就受到父母的较... 虽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学证据,学界对于东周时期男女社会地位已有基本认识,然而关于平民男女地位差异的相关证据较少。对河南新郑地区东周墓地出土人骨进行的稳定同位素和古病理研究发现这两个墓地的平民女性可能从幼时就受到父母的较差对待,女性较男性食用更少肉类并食用更多C3类食物(可能是小麦),且贫血较男性多发。类似男女地位差异是否普遍存在于各个地区的东周墓葬中还需将来更多工作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性别考古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