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压力性损伤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穆佳欣 王浩成 +2 位作者 倪翠萍 刘秀萍 刘宇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分析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老年人压力性损伤(PI)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方法检索2个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1日-2022年6月26日。应用BICOMB软件对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gCLUTO软件对高频词进行聚类可视... 目的分析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老年人压力性损伤(PI)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方法检索2个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1日-2022年6月26日。应用BICOMB软件对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gCLUTO软件对高频词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041篇,其中中文文献1449篇(71.0%),英文文献592篇(29.0%)。国内外近5年来该领域每年发文量基本稳定。国内发文量高于国外,研究场所多聚焦于医院环境,而国外更多关注养老机构。中文文献聚类共6类:延续性护理对高危人群PI发生率的影响、长期卧床老人的综合护理、集束化护理研究现状、PI护理小组的预防效果、老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PI)、老年人PI的风险评估。英文文献聚类共3类:养老机构PI的预防与护理质量、老年PI患者的伤口护理、老年人PI的风险评估。结论集束化护理是我国未来研究的热点趋势,国内外该领域的共同热点是老年人PI的预防与风险评估,未来国内研究还可以多关注于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PI的预防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老年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下载PDF
进步儒学与人伦 被引量:3
2
作者 安靖如 罗妍(译) 彭国翔(译审) 《孔学堂》 2018年第2期77-88,178-195,共13页
经过适当理解,进步儒家学者认可人伦与人际关系作为现代人生活的核心。进步儒学注重伦理和人际关系,同时也批评片面或过于僵化地理解这些概念,因为这种解读没有把握住儒学思想的要义,甚至还削弱了儒家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进步儒学 人伦 性别 婚姻
下载PDF
儒家领袖与儒家民主 被引量:1
3
作者 安靖如 田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9,共11页
儒家民主主义者认为,如同现代儒家政治体必须从君主制转变到民主制一样,必须对儒家政治领袖的角色进行反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儒家必须摈弃传统儒家视野下的领袖观。尽管在现代民主儒学的新背景下,一些关键的儒家见解在某种程度上... 儒家民主主义者认为,如同现代儒家政治体必须从君主制转变到民主制一样,必须对儒家政治领袖的角色进行反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儒家必须摈弃传统儒家视野下的领袖观。尽管在现代民主儒学的新背景下,一些关键的儒家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新的意涵,但这些洞见的传统内涵依旧重要。陈祖为和陈永政在论证儒家强调领导力胜过制度这一观点上并无过错,但我们还应该重视那些儒家所依赖的用来培养和选拔贤德领袖的制度。儒家从未认为政治的运转可单独依赖于启发型的领袖,优秀领导力的运作依赖于一系列背景制度的支撑和推进。慈继伟认为儒家在深层次上是非民主的,但这一观点却恰恰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儒家必须向民主演进。儒家民主仍然需要政治领袖来扮演那些能够承继传统儒家领袖精神的角色,现代儒家需要通过拥抱人本民主,而不是民本威权主义,来解决传统儒学中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领袖 民主 进步儒学 民本
下载PDF
超越批判性思维
4
作者 迈克尔·S·罗斯 丁俊娜(译) 《新华文摘》 2010年第24期148-149,共2页
长期以来,人文学科的非职业性特点既让人引以为傲又令人局促不安。事实证明:人文学科教育能够培养一个人阅读、写作、思考和阐释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我们的经济体系和文化传统中备受推崇,而该学科却一直被公认是无用的,这简直莫名其... 长期以来,人文学科的非职业性特点既让人引以为傲又令人局促不安。事实证明:人文学科教育能够培养一个人阅读、写作、思考和阐释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我们的经济体系和文化传统中备受推崇,而该学科却一直被公认是无用的,这简直莫名其妙。当然,断断续续的特定技能训练可能会使你从容应对人生中最糟糕的工作(也可能是你从事的第一份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人文学科教育 非职业性 事实证明 文化传统 经济体系 技能训练 能力
原文传递
反思启蒙:超越激进人类中心主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舒衡哲 张小溪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1,共5页
在今天看来,当我们回望18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盲目自信时,就会看到,他们陶醉于人类的智慧而蔑视阳光背后的阴影,启蒙的思想并未真正得以展开。对理性和科学的过度追求造成的结果,需要我们超越光芒耀眼的"启蒙"去重新评估"... 在今天看来,当我们回望18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盲目自信时,就会看到,他们陶醉于人类的智慧而蔑视阳光背后的阴影,启蒙的思想并未真正得以展开。对理性和科学的过度追求造成的结果,需要我们超越光芒耀眼的"启蒙"去重新评估"启蒙"。同时,如果我们试图为后代拯救启蒙的遗产,需要批判的精神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唯有超越理性的傲慢,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话,以期让弥漫着思想的专制、独裁和陈习陋规的世界重焕生机。在此,中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词汇或许可以开启一条思考之路,从而在对人类智慧力量至上的盲目信仰中有所"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激进主义 觉悟 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亡国人·采珠者·有情的共同体:民初上海遗民诗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盛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61,共16页
本文简要论述民国初年在沪的两个主要遗民团体——超社与晨风庐唱和集团的雅集情况。通过还原历史的图像,探讨民初士人创伤性的历史经验是如何在断裂或封闭的时空的主轴上展开的,同时雅集的文化语境又是如何构成了遗民与文化遗物之间崭... 本文简要论述民国初年在沪的两个主要遗民团体——超社与晨风庐唱和集团的雅集情况。通过还原历史的图像,探讨民初士人创伤性的历史经验是如何在断裂或封闭的时空的主轴上展开的,同时雅集的文化语境又是如何构成了遗民与文化遗物之间崭新的暗喻关系的意义场所。遗民结社酬唱,抒发其共同的世变沧桑之慨、黍离麦秀的悲情,形成了所谓的"有情的共同体"。而正是这种文人雅集的生态样式,继续发挥着抒情传统的社会功能。其间有延续斯文的自我担待,也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现代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多维向度,展示了螺旋回返式的、魔幻的历史进程中感性而又感伤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社 晨风庐唱和集团 有情的共同体 文学现代性
原文传递
儒家民族主义与混合政体 被引量:1
7
作者 安靖如 徐志跃(译) 《文化纵横》 2011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兴盛不衰,既有积极后果,也有消极后果。贝淡宁《儒家与民族主义能否相容?》一文的核心论辩是,儒家民族主义既是可能的又是可欲的;我们确实应该“希望儒家民族主义赢得中国人民的心灵”。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儒家 混合政体 中国人民
原文传递
儒家公共理性可依赖于公民宗教?
8
作者 安靖如 武海霞(译) 《中国政治学》 2020年第1期38-52,115-116,共17页
根据金圣文的观点,儒家公共理性这一概念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有助于表述现代儒家文化圈(如韩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又可以起到理论规范的作用,从而指导儒家文化圈国家发挥更好的社会与政治功能。然而我认为,金圣文对儒学公共理性... 根据金圣文的观点,儒家公共理性这一概念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有助于表述现代儒家文化圈(如韩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又可以起到理论规范的作用,从而指导儒家文化圈国家发挥更好的社会与政治功能。然而我认为,金圣文对儒学公共理性的论述过于薄弱、抽象,与韩国文化之根所表现出的价值与实践背离太远。因此,他需要更明晰地阐述其理论并纳入新的概念,如陈明所推崇的"公民宗教"。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并置公民宗教与公共理性的概念,将使我们有机会更好地理解儒学公民宗教及其潜在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仅与韩国有关,而且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公共理性 公民宗教 民主 公民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9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88,共6页
1.赫尔曼·保罗:《呈现历史:认知德性如何塑造历史研究》解释与叙事话语是近年来广受历史哲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受此趋势的影响,他们始终而且几乎只关注历史学家出版的成果,因而忽视了历史研究是一项集阅读、思考、讨论、... 1.赫尔曼·保罗:《呈现历史:认知德性如何塑造历史研究》解释与叙事话语是近年来广受历史哲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受此趋势的影响,他们始终而且几乎只关注历史学家出版的成果,因而忽视了历史研究是一项集阅读、思考、讨论、写作于一体的实践,成功的历史研究要求研究者积极培养特定的技能、态度与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提要 论文 叙事话语 历史学家 赫尔曼 哲学家 研究者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0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历史与理论》(Historyand Theory)创刊于1960年,由美国康涅狄格州维思里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主办,是一份专门讨论人类历史及其研究的意义与本质、具有国际视野、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学术期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维思里安... 《历史与理论》(Historyand Theory)创刊于1960年,由美国康涅狄格州维思里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主办,是一份专门讨论人类历史及其研究的意义与本质、具有国际视野、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学术期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维思里安大学达成的有关协议,《历史研究》从本期开始刊登《历史与理论》的论文提要,对方亦同时刊登我社《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和《历史研究》的相应内容。我们希望借此推动与国际史学界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 提要 论文 《历史研究》 国际视野 康涅狄格州 国际知名度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1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5-189,共5页
1.科南·范·德·米鲁普:《黑人历史月的利弊与后种族时代的创制》 文章从尼采的历史必须“服务于人生”这一论断出发,分析美国行之经年的“黑人历史月”。虽然很多美国人仍坚信历史教育是解决种族问题的重要手段,但... 1.科南·范·德·米鲁普:《黑人历史月的利弊与后种族时代的创制》 文章从尼采的历史必须“服务于人生”这一论断出发,分析美国行之经年的“黑人历史月”。虽然很多美国人仍坚信历史教育是解决种族问题的重要手段,但作者认为,种族问题的过度历史化会导致一如遗忘历史般的严重后果:黑人历史月对历史的强调,反而令人产生种族主义已成为既往陈迹的错觉。对历史视角的强调,使美国公众可以依靠阅读历史的方式轻轻放下自身的包袱,免于直面仍然根深蒂固的种族不公。换言之,对黑人史漫灌式的宣讲,恰恰构建了“后种族时代”这一似是而非的历史范畴。“后种族时代”的问题并非对过去回忆与言说的拒斥,其问题在于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现实视为曾经真实但已然解决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种族问题 提要 论文 严重后果 种族主义 历史视角 美国公众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2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8,共6页
1.约纳斯·格瑞特莱茵:《未来的过去:论(古代)史学中的时间和目的论》 历史学家对过去的记载,受到所述事件未来发展的强烈影响。换言之,过去的人展望未来时,视野所及的“目的”影响着后世史家选取和整理史料的过程。对当... 1.约纳斯·格瑞特莱茵:《未来的过去:论(古代)史学中的时间和目的论》 历史学家对过去的记载,受到所述事件未来发展的强烈影响。换言之,过去的人展望未来时,视野所及的“目的”影响着后世史家选取和整理史料的过程。对当时参与历史进程的人而言,这一“目的”是尚未到来的“将来”,但对治史者而言,它却已是既往的“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提要 论文 历史进程 “将来” “过去” 目的论 约纳斯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3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9,共7页
2011年10月号 1.布兰科·米特洛维奇:《概念的归属与时代错置问题》 在思想史家以特定概念(concept)指称某个历史对象时,往往引发时代错置(anachronism)的问题。学术界对此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实际上,这种争论的产生源于... 2011年10月号 1.布兰科·米特洛维奇:《概念的归属与时代错置问题》 在思想史家以特定概念(concept)指称某个历史对象时,往往引发时代错置(anachronism)的问题。学术界对此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实际上,这种争论的产生源于对“概念”的本质主义(essentialist)理解,而本质论的“概念”本身缺乏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支撑。本文提出以原意论(intentionalism,即文本的意义取决于原作者阐明或暗示的“原意”,译注)替代本质主义,从而澄清并避免时代错置的典型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提要 论文 本质主义 形而上学 概念 学术界 认识论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4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作者希望指出历史知识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领域的新的可能性。分析哲学传统之下由丹托(Danto)和达米特(Dummett)等人代表的学派试图在两组共有前提下解决“过去”是否实存的问题:其一,个体命题是语句分析和哲学分析的相关单位;其... 作者希望指出历史知识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领域的新的可能性。分析哲学传统之下由丹托(Danto)和达米特(Dummett)等人代表的学派试图在两组共有前提下解决“过去”是否实存的问题:其一,个体命题是语句分析和哲学分析的相关单位;其二,各式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已经穷尽了形上学在实存问题上的可能选项,并由此确定了知识论的可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知识 提要 论文 反实在论 形而上学 “过去” 哲学传统 哲学分析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5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论坛专刊:作息之所——中世纪以来西欧的家庭与职业空间1.比特·库敏、康奈利·于斯伯尼:《作息之间:“空间转向”的史学导论》近年来,文化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从空间和性别角度研究历史问题的新动向。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 论坛专刊:作息之所——中世纪以来西欧的家庭与职业空间1.比特·库敏、康奈利·于斯伯尼:《作息之间:“空间转向”的史学导论》近年来,文化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从空间和性别角度研究历史问题的新动向。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理论研究中心和德国历史研究所在2010年4月召开了题为“作息之所——中世纪以来西欧的家庭与职业空间”的国际跨学科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问题 空间转向 提要 论文 文化史研究 2010年 历史研究所 历史理论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6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188,共7页
1.阿德里安·威尔森:《对海登·怀特〈元史学〉自反性的检测》 文章通过自反性测试(test of reflexivity)评估了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怀特宣称的“关于历史性思维模式结构的一般性理论”是否适用于其所描述的19世... 1.阿德里安·威尔森:《对海登·怀特〈元史学〉自反性的检测》 文章通过自反性测试(test of reflexivity)评估了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怀特宣称的“关于历史性思维模式结构的一般性理论”是否适用于其所描述的19世纪“历史意识”史?作者认为,怀特书中的大部分理论构件,包括其“历史著述论”(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work)和“比喻论”(theory of tropes)所援引的大量概念,均无法通过自反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提要 论文 自反性 19世纪 模式结构 怀特 of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7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3-188,共6页
1。大卫.L。马歇尔:《罗伯特.布兰顿的推论主义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昆廷。斯金纳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思想史的治学理路一直很有影响。尽管这一模式在历史学家看来仍然很重要,但是哲学家却认为最初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范式已经落... 1。大卫.L。马歇尔:《罗伯特.布兰顿的推论主义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昆廷。斯金纳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思想史的治学理路一直很有影响。尽管这一模式在历史学家看来仍然很重要,但是哲学家却认为最初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范式已经落伍。在这一领域,最近有没有重新讨论这一理论问题的着作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言语行为理论 思想史研究 提要 论文 布兰顿 罗伯特 马歇尔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8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4-189,共6页
1.哈里·简森:《时间、叙事与虚构:利科与异质时间感之间的紧张关系》 文章评论了保罗·利科在《时间和叙事》一书中关于时间体验的看法。利科通过对史学著述和小说的考察,强调了时间体验与其典型表现之间的关系,着重探... 1.哈里·简森:《时间、叙事与虚构:利科与异质时间感之间的紧张关系》 文章评论了保罗·利科在《时间和叙事》一书中关于时间体验的看法。利科通过对史学著述和小说的考察,强调了时间体验与其典型表现之间的关系,着重探讨了三部关于时间的小说,即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托马斯·曼的《魔山》和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认为这三部小说体现了相同的时间感。哈里·简森不同意利科这一观点,认为这些小说展现了不同的时间观念,伍尔芙笔下的交错时间是所谓“异刻共时性”;托马斯·曼通过对“兴衰”这种浪漫化时间观的反讽,力图营造一种不同的时间感;尽管利科在分析《追忆逝水年华》时明确否认了柏格森的时间哲学对普鲁斯特的影响,简森却认为该书显然体现了柏格森所提倡的异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逝水年华》 提要 论文 历史 时间感 普鲁斯特 时间观念 达洛维夫人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19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3-188,共6页
2012年2月号 1.维罗尼卡·托齐:《目击证词的认知和道德作用》 本文旨在对目击证词进行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分析,以避免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二元对立两分法,这种两分法在当前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中很盛行。
关键词 历史理论 提要 论文 道德作用 二元对立 历史哲学 两分法 批判性
原文传递
《历史与理论》论文提要
20
作者 杨光烁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89,共5页
2015年10月号 1.布兰科·米特洛维奇:《作为语境的历史认识与历史解读》 文章探讨历史语境与解读、认识历史之间的关系。一些史家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兼顾其历史语境;其他人则指出,史学家自身也受限于历史的局限,并进而... 2015年10月号 1.布兰科·米特洛维奇:《作为语境的历史认识与历史解读》 文章探讨历史语境与解读、认识历史之间的关系。一些史家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兼顾其历史语境;其他人则指出,史学家自身也受限于历史的局限,并进而质疑对以往的概念体系、信仰及思维方式进行超然分析的可能性。文章建议将“语境化”视为理解历史的既成部分,并以此阐发化解前述矛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解读 提要 论文 历史语境 历史认识 认识历史 思维方式 史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