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锋 汪国栋 +5 位作者 Chao Xie 刘曦明 Edward M. Schwarz 蔡贤华 齐凤宇 钟炎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横形伴后壁骨折6例。根据术前术中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技术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1±14.2)岁;常规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3.7±13.2)岁。3D技术组患者术前应用3D快速成型打印个体化骨折模型进行预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4例患者术后获3~16个月(平均11.1个月)随访。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2±13.5)min】较常规组患者[(96.8±13.1)min】短、术中出血量【(257.3±54.7)mL】和术中透视次数【(2.7±0.8)次】较常规组患者【(327.1±70.4)mL、(3.3±0.9)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89.5%(17/19),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平均分别为(16.2±1.6)、(16.0±1.5)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O%(3/15)、26.3%(5/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减少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是一种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晓霞 黄诚 +3 位作者 尹至 洪必根 姜洪江 黄相杰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文登整骨医院就诊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B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无菌条件下连续3...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文登整骨医院就诊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B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无菌条件下连续3次每月行关节腔注射培养的BMSC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术后3、6、12个月测量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关节评分为(70.9±18.9),对照组关节评分为(69.7±20.9),治疗前两组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治疗后治疗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40.9±20.2),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为(51.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自体BMSC具有较少并发症并能够提高术后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关节炎 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细菌感染及耐药的地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任有亮 彭笳宸 +5 位作者 李政道 刘曦明 杨晋 Stephen L. Kates Edward M.Schwarz Chao Xie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Gram阳性和阴性细菌感染的地域性分布态势及耐药率,旨在为手术前、后经验性使用抗菌素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筛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因四肢创伤性骨折住院治疗的3728例患者,按照CLSIM.100-S2...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Gram阳性和阴性细菌感染的地域性分布态势及耐药率,旨在为手术前、后经验性使用抗菌素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筛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因四肢创伤性骨折住院治疗的3728例患者,按照CLSIM.100-S22标准,收集经手术、病理及细菌培养证实细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整理其病理、窦道分泌物或病灶穿刺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数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等主要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细菌感染率为1.37%(51/3728)。常见感染骨折部位依次为胫腓骨(25例,49.02%)、股骨(11例,21.57%)、尺桡骨(8例,15.69%)。单株菌感染45例(88.23%),混合感染6例(11.76%)。Gram阳性细菌感染以S.aureus(27例,47.37%)、表皮葡萄球菌(4例,7.02%)、鸟肠球菌(2例,3.51%)为主;Gram阴性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E.coli)(9例,15.79%)、阴沟肠杆菌(4例,7.02%)、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3.51%)为主。药敏试验发现主要Gram阳性菌耐药率为40.74%-100.00%,以耐林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为主,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耐药的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和鸟肠球菌。主要Gram阴性细菌耐药率为44.44%~100.00%,以耐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他啶等为主,未检出对亚硫胺霉素耐受的主要Gram阴性菌。S.aureus感染的27例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1例(40.74%),全部对吗啉恶酮、氨苄西林、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等敏感。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感染以下肢长骨和尺桡骨感染单株S.aureus、E.coli、表皮葡萄球菌或阴沟肠杆菌为主,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不仅MRSA感染率较高,且混合感染多以S.aureus合并其他细菌感染为主。根据耐药谱结果分析、对本地区感染病灶彻底清除术前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选择建议为:Gram阳性细菌感染选用替加环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Gram阴性细菌感染选用亚胺硫霉素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骨折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丝素蛋白膜表面亲水基团对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刁小娟 赵东旭 +2 位作者 秦博 李珺山 尹至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通过交联剂分别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及羧基的屏蔽,测定其表面亲水性基团的作用效果。方法以只铺加丝素膜的聚苯乙烯板为对照,采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介导细胞黏附的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和羧基... 目的通过交联剂分别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及羧基的屏蔽,测定其表面亲水性基团的作用效果。方法以只铺加丝素膜的聚苯乙烯板为对照,采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介导细胞黏附的主要基团氨基、羟基和羧基进行屏蔽,确定屏蔽反应的最适反应时间及最适p H值,并采用MTT方法间接检测屏蔽效果。EGDE对羟基、氨基、羧基的屏蔽作用2组间SUVmax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DE均可以起到屏蔽羟基(0.514±0.020,P<0.01)、氨基(0.583±0.036,P<0.01)、羧基(0.523±0.023,P<0.01)的目的,且对丝素蛋白膜表面亲水性基团屏蔽的最适时间为10 h,屏蔽羧基所选用的缓冲液最适p H为4。通过MTT法检测丝素蛋白膜表面三种亲水性基团(羟基、羧基、氨基)介导细胞黏附作用总和的大小,羟基、羧基、氨基的屏蔽率分别为:16.67﹪、14.05﹪、10.44﹪,而在丝素蛋白膜表面:含羟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的数量比例为17:4:2。结论对于单个羟基、羧基、氨基亲水性基团来讲,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大小为:氨基>羧基>羟基;但三种亲水基团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总和是:羟基>羧基>氨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羟基 羧基 氨基 细胞黏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