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北缘顶山盐池组中新世哺乳动物(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文裕 孟津 +3 位作者 叶捷 倪喜军 毕顺东 魏涌澎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33,共26页
顶山盐池组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新建立的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孟津等,2008)。2006年本文作者在该组地层中采集了以小哺乳动物为主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记述的化石采自位于同一陡坎的相距约1.6 km的两个剖面上的3个化... 顶山盐池组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新建立的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孟津等,2008)。2006年本文作者在该组地层中采集了以小哺乳动物为主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记述的化石采自位于同一陡坎的相距约1.6 km的两个剖面上的3个化石点,分属两个层位。化石点XJ 200613(46°24.572′N;87°28.541′E)和XJ 200617(46°24.479′N; 87°29.818′E)都位于顶山盐池组的底部层位:前者位于该组底界2.3 m之上,后者则位于该组底部砂岩透镜体中。除少数大哺乳动物外,从这两个地点采集到的化石都是由筛洗法获得的小哺乳动物。另一个化石层位位于剖面的上部,在建组剖面中位于距底界34.5 m、距顶界12.4 m处,在该层位的化石点XJ 200614(46°24.757′N;87°28.476′E)采集到一些大哺乳动物的牙齿碎片。这里将底部和上部层位的化石分开描述。顶山盐池组底部XJ 200613和XJ 200617两个化石点有相当多共同的小哺乳动物(见表5),同归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放在一起描述。该动物群总共有22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种和4个大哺乳动物种,分属食虫目、翼手目、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7个目的16科:鼩鼱科、鼹鼠科、蝙蝠科、鼠兔科、沙鼠科、仓鼠科、睡鼠科、始鼠科、跳鼠科、林跳鼠科、松鼠科、梳趾鼠科、啮齿目不定科、鹿科、马科和熊科。其中小哺乳动物中有11个种和1个属与通古尔期的默尔根动物群分子相同(见表5):Alloptox gobiensis,Desmatolagus sp.,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Protalactaga major,P.grabaui,Democricetodon lindsayi,D.toagt, Megacricetodon sinensis,M.pusillus,Plesiodipus leei,Miodyromys sp.和Keramidomys fahlbuschi。大型哺乳动物中能鉴定的属种Anchitherium和Hemicyon cf.H.stehlini也是通古尔动物群中曾有记载的属。此外有两种不能鉴定到属种的鹿科动物牙齿碎片。邱铸鼎等(2006)基于近20年来对内蒙古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研究的新进展,将通古尔期的动物群进一步细分为推饶木、默尔根和铁木钦三个次级动物群。认为这三个动物群的产出层位和动物组成代表了时代早晚不同的序列。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不具有铁木钦动物群中较为进步的Plesiodipus progressus,也没有较早的推饶木动物群中所含有的从渐新世和早中新世延续下来的属,如Prodistylomys和Tachyoryctoides,以及较为原始的食肉动物,其时代应与默尔根动物群相当。在我国,与默尔根动物群时代相当的小哺乳动物群还有甘肃永登咸水河组上部的泉头沟动物群(邱铸鼎,2000,2001a,b)、青海西宁盆地的车头沟组及咸水河组动物组合(邱铸鼎等, 1981,2006;李传夔等,1981)。泉头沟动物群有11属12种小哺乳动物,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相同的种有7个: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Protalactaga major,P.grabaui,Megacricetodon sinensis, Plesiodipus leei,Ganocricetodon cheni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其中前5个种是与默尔根动物群共有的,而Ganocricetodon cheni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仅为泉头沟和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共有。此外,泉头沟动物群中的沙鼠类Myocricetodon和Mellalomys在默尔根动物群中是没有的,而在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有属于Myocricetodontinae的成员。青海西宁盆地车头沟组和咸水河组的动物组合中目前已知的小哺乳动物很少。车头沟组内有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和Megacricetodon sinensis(原来描述的Megacricetodon cf.sinensis无疑可归入Megacricetodon sinensis),咸水河组动物组合中小哺乳动物仅有Plesiodipus leei和Alloptox chinghaiensis。结合与它们共生的大哺乳动物成分,以及不具有较古老的动物分子的特点,这两个哺乳动物组合的时代可与默尔根动物群大致相当。此外,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也可与甘肃秦安剖面148 m处的A4组合(Guo et al.,2002)对比。A4组合中6个属种内有4个属种可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比较:Desmatolagus sp.,Alloptox gobiensis,Plesiodipus leei(原鉴定为Gobicricetodon sp.)和Cricetodon sp.。笔者有机会观察到A4组合中的Cricetodon.sp.很可能归属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的Cricetodon volkeri sp.nov.。因此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可与我国内蒙古通古尔期默尔根动物群、甘肃的泉头沟动物群、青海西宁盆地的车头沟组和咸水河组动物组合及甘肃秦安剖面A4动物组合对比。这些动物群的时代应大体上和欧洲新近纪陆相哺乳动物分期中的MN7+8较早期相当,为中中新世中期(依邱铸鼎等,2006)。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具有泉头沟动物群中特有的沙鼠类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比通古尔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更为干旱和开阔(邱铸鼎,2001b)。顶山盐池组上部层位中产出有一枚很可能为贺风三趾马Hipparion(Plesiohipparion) houfenense的下臼齿、不能鉴定的犀类、长鼻类的牙齿残片和鸵鸟蛋片。贺风三趾马在中国的生存时期为保德期至游河期(或榆社期)(邱占祥等,1987)。新近,对2008年夏季采集的小哺乳动物的初步鉴定表明,顶山盐池组上部层位的时代不会晚于晚中新世的最晚期。因此顶山盐池组上部含化石层位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晚期,顶山盐池组的时代应该为中中新世中期至晚中新世晚期。文内的测量数据,若无特殊说明,均为:齿冠长度×宽度;单位为毫米(mm)。古仓鼠属Cricetodon Lartet,1851弗尔克古仓鼠(新种)Cricetodon volkeri sp.nov. (图3A-D)种的特征M1的前边尖仅轻度二分,具短的前纵脊外距。M1、M2的前尖后刺弱或缺失,后脊舌端与后边脊的中部相交。M1可能仅具三齿根。上下颊齿的横脊近于横向伸展,上臼齿的内脊和下臼齿的下外脊近于前后方向伸展。名称由来纪念已故德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Volker Fahlbusch教授对仓鼠类化石研究的重大贡献。正型标本左M1(IVPP V 15621.1);2.93×1.98。副型标本右M1前段(V 15621.2)和一枚未经磨蚀的右M2(V 15621.3;2.25×2.05)。模式地点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顶山盐池西北XJ 200613地点。归入标本左m2(V 15622;2.27×1.71,齿冠的最大高度在舌侧下后尖处,为1.32 mm)。XJ 200617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中新世 顶山盐池组 哺乳动物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新近系顶山盐池组及相关地层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津 叶捷 +2 位作者 吴文裕 倪喜军 毕顺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110,共21页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建立了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顶山盐池组。该组平行不整合于哈拉玛盖组之上,是一套以红色泥质粉砂岩为主体的细碎屑岩堆积,厚约50 m,含有上下两个化石带。上化石带时代为中新世晚期或上新世;下化石...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建立了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顶山盐池组。该组平行不整合于哈拉玛盖组之上,是一套以红色泥质粉砂岩为主体的细碎屑岩堆积,厚约50 m,含有上下两个化石带。上化石带时代为中新世晚期或上新世;下化石带为中中新世中晚期,与通古尔期默尔根小哺乳动物群大体相当。根据岩性和化石组合,推测顶山盐池组含有风成沉积物,或主要为风成堆积。其下部地层与流域中可可买登组为同期异相沉积。通过下伏的哈拉玛盖组,顶山盐池组可以和附近地区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衔接,构成乌伦古河流域一个从晚渐新世到中新世晚期或上新世大体连续的地层序列。这个序列有可能包含了塔本布鲁克期至保德期的沉积物和动物群。我们将这个序列与中国以及欧洲的相同时段生物年代序列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并讨论了有关的生物年代和年代地层问题。以哈拉玛盖动物群为代表的中中新世动物群的繁盛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和中中新世全球气候最佳期的温暖气候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新世 顶山岩池组 生物地层 环境变化
下载PDF
新疆布尔津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岩石及生物地层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捷 孟津 +1 位作者 吴文裕 倪喜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上部克孜勒托尕依组。额尔齐斯河组为一套富含铁质的色彩鲜艳的碎屑堆积 ,克孜勒托尕依组是一套浅黄绿色砂岩夹杂色泥岩地层。克孜勒托尕依村附近的建组剖面为一连续沉积剖面 ,含有 3个确切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5个化石地点。最下部化石层含有典型的始新世Ergilian期哺乳动物 ,其余两个层位的化石均属早渐新世Shandgolian期哺乳动物。因此 ,该剖面为一Ergilian Shandgolian(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过渡时期的地层剖面 ,是进一步研究该过渡期哺乳动物群替代及Ergilian/Shandgolian地层界线的理想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布尔津盆地 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建组 哺乳动物地层 岩石地层 乌伦古河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玛盖组中的Anchitherium 被引量:8
4
作者 叶捷 吴文裕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过去都被归入Anchitheriumaurelianense种。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Anchitherium的材料表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具有Anchitheriumgobiense的特征:上臼齿... 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过去都被归入Anchitheriumaurelianense种。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Anchitherium的材料表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具有Anchitheriumgobiense的特征:上臼齿的原小尖弱但可辨认,次附尖较发育并与后部齿带共同封闭成一三角形窝,前齿带发育但内齿带弱;下颊齿相对较宽,下颊齿齿叶呈V形,外端显得较为尖锐;下臼齿列由前向后明显变窄;距骨较高窄。这些特征均与内蒙古通古尔的AnchitheriumgobienseColbert,1939一致,而与欧洲的A.a.aurelianense、A.a.steinheimense及A.a.hippoides者不同。因此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应归属Anchitheriumgobiense。我国湖北房县的安琪马也应是A.gobiense种。A.gobiense的前臼齿列的宽度由后向前,尤其是臼齿列的宽度由前向后减小的程度,大于欧洲的A.aurelianense种,这一特征与下颊齿相对较宽、齿叶外端较尖锐、上颊齿的内齿带弱等特征一起组成了中国Anchitherium支系的特征。中国的三趾马化石层位中的大型安琪马Sinohippuszitteli具有明显不同于欧洲安琪马类的特征:1)齿冠很大,上颊齿外脊的外壁呈宽V形;2)其前臼齿列及臼齿列的宽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明显变小,特别是下前臼齿列向前变窄的程度远超过安琪马属。因此应保留Sinohippus属,Sinohippuszitteli是亚洲大陆上特有的安琪马支系的晚期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化石层位 中新世 特征 齿列 材料表 三角形 内蒙古 欧洲 宽度 三趾马 新疆 发育 内齿 V形 前向 中国 马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中新世小哺乳动物群及其时代顺序  被引量:29
5
作者 邱铸鼎 王晓鸣 王晓鸣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报道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几个中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嘎顺音阿得格、阿木乌苏、查干诺尔、沙拉等的新发现。探索了这些动物群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经典的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和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嘎顺音... 报道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几个中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嘎顺音阿得格、阿木乌苏、查干诺尔、沙拉等的新发现。探索了这些动物群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经典的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和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嘎顺音阿得格动物群的时代更可能为早中新世,过去认为有属于晚渐新世的可能性不大。动物群的组成分析说明,中新世时内蒙古中部的生态环境具有浓厚的现代古北区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 中新世 小哺乳动物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Pliopithecus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文裕 孟津 叶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6,共11页
1997和 1 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 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 980 1 7地点 ,地理坐标为 46°39.997′N ,88°30 .41 2′... 1997和 1 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 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 980 1 7地点 ,地理坐标为 46°39.997′N ,88°30 .41 2′E。另一枚左下第一门齿和左上第四前臼齿产自该地点附近的同一砂层中。这是在中国境内、也是亚洲的第二个上猿化石地点。该 4枚牙齿中 ,下门齿可能与m2、m3属同一个种。m2刚开始经受磨蚀 ,m3则刚萌出齿槽。它们不同于所有已知种 (P .zhanxiangi、P .vindobonensis、P .antiquus、P .platyodon和P .priensis)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唇侧有一个很深的、间于下原尖和下次尖的漏斗状小坑。该坑由前次脊 (prehypocristid)、下次尖前方的斜脊的唇侧分支和沿下原尖唇侧壁向下延伸的一条脊所围成。此外 ,m3稍短于m2。在其他形态特征方面 ,新疆的种又以m2和m3尺寸较小、齿尖较低、齿脊较锐、近中凹和远中凹发育、釉面褶皱和唇侧齿带很发育而不同于我国宁夏同心的Pliopithecuszhanxiangi;以m2和m3的冠面较短宽且有很发育的上猿三角与P .vindobonensis区分 ;其m2和m3的尺寸明显大于P .antiquus。但在尺寸和其他形态上与P .platyodon很相似。铁尔斯哈巴合的m2、m3和下门齿应代表上猿属内的一个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中中新世 哈拉玛盖组 上猿
下载PDF
Paraceratherium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叶捷 孟津 吴文裕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Paraceraterium sui sp.nov. is represented by a lower jaw collected at Loc.20004 (46°35.779′N , 87°43.818′E) of Saerduoyila, Halamagai Village, Fuhai Coun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new specie... Paraceraterium sui sp.nov. is represented by a lower jaw collected at Loc.20004 (46°35.779′N , 87°43.818′E) of Saerduoyila, Halamagai Village, Fuhai Coun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new species is similar to the type species of the genus, P. bugtiense , in general morphology of the mandible and teeth, bu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larger size, the proportionally deeper horizontal ramus, the more anteroventrally curved symphysis and the much deeper trenched dorsal surface of symphysis. The associated small mammals indicates an age of Late Oligocene. The occurrence of Para ceratherium sui demonstrates that the genus Paraceratherium erected by Forster Cooper, based on the lower jaw from Pakistan, is a valid taxon different from Indricotheriu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ceratherium 新疆 准噶尔盆地 晚渐新世 副巨犀
下载PDF
亚洲古近纪早期的年代学和哺乳动物群更替(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丁素因 童永生 +6 位作者 William C.CLYDE Paul L.KOCH 孟津 王元青 Gabriel J.BOWEN 李茜 Kathryn E.SNELL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共28页
对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安徽潜山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古新世和早始新世沉积物进行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第一次给亚洲早古近纪地层框架提供了严格的年代限定。亚洲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地层划分... 对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安徽潜山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古新世和早始新世沉积物进行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第一次给亚洲早古近纪地层框架提供了严格的年代限定。亚洲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地层划分为4个生物年代单位(陆生哺乳动物期),从老到新为上湖期、浓山期、格沙头期和伯姆巴期4个亚洲陆生哺乳动物期。南雄盆地古地磁数据显示上湖期的底界约位于C29r的上2/3位置。南雄盆地的古地磁资料及池江盆地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结果显示上湖-浓山期界线在C27n的上部和C26r的下部之间,接近C27n-C26r转换界面。这一记录支持将上湖-浓山期的界线与北美陆生哺乳动物期中的Torrejonian-Tiffanian期以及海相记录中丹尼-塞兰特期(Danian-Selandi-an)的界线相对比。二连盆地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典型的格沙头动物群延续至C24r,并且可能向下延伸至C25r和C26n。南雄盆地的记录指示浓山组和古城村组可能相当于C26r的上部。这些结果表明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中的浓山-格沙头期的界线可能在北美哺乳动物分期的Tiffanian期中。衡阳盆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证据指示,以短暂的碳同位素漂移为标志的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出现在栗木坪组和岭茶组之间,位于C24r中,与海相记录中的坦尼特-伊普里斯期(Thanetian-Ypresian)界线一致。伯姆巴期岭茶动物群的时代似乎与北美Wa-satchian-0带的动物群可以比较。上湖期和浓山期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特有的动物组成。发生在上湖期和浓山期界线处的动物群更替,与北美Torrejonian-Tiffanian期界线以及丹尼-塞兰特期界线一致。在相隔很远的生态系统上的这种巧合,可能反映出各自独立的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和/或进化上的响应。格沙头动物群的地方性色彩更弱,有与北美Clarkforkian期动物群共有的属一级分类单元。伯姆巴动物群是全球性的。现生哺乳动物各目在格沙头-伯姆巴期界线处突然出现,与北美和欧洲的记录一致,显示动物群的更替与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处短暂出现的全球变暖事件(又称古新世-始新世高温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古新世 早始新世 年代学
下载PDF
中国内蒙古最早始新世的啮齿类(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津 李传夔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401,共12页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伯姆巴期Gomphos层的啮齿类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新属种:周氏原鼠(Yuanomys zhoui)。新属种与其他早始新世的梳趾鼠区别在于颊齿具有纤细且孤立的齿尖和小尖,前尖与后尖横向延伸,面对三角座盆的齿尖面陡直。这些特征...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伯姆巴期Gomphos层的啮齿类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新属种:周氏原鼠(Yuanomys zhoui)。新属种与其他早始新世的梳趾鼠区别在于颊齿具有纤细且孤立的齿尖和小尖,前尖与后尖横向延伸,面对三角座盆的齿尖面陡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alagomyids类似。依据古地磁与生物地层对比,这些啮齿类的出现表明,现代类型的啮齿类最早的辐射演化,很可能位于中古新世到最早始新世这个时间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早始新世 啮齿类 啮齿类分异时间
下载PDF
山西保德印度熊一新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占祥 理.戴福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8-288,共11页
记述了印度熊一新种 ,Indarctoszdanskyi。正型标本是保存在一起的相当完好的头骨、下颌和寰椎 ,采自山西保德赵家沟的三趾马红土层中。新种以个体大 ,头骨矢状嵴高耸 ,乳突特别粗大并向外伸展 ,外耳道很细长 ,内鼻孔特别窄长 ,下颌联... 记述了印度熊一新种 ,Indarctoszdanskyi。正型标本是保存在一起的相当完好的头骨、下颌和寰椎 ,采自山西保德赵家沟的三趾马红土层中。新种以个体大 ,头骨矢状嵴高耸 ,乳突特别粗大并向外伸展 ,外耳道很细长 ,内鼻孔特别窄长 ,下颌联合后缘接近p4,颊齿相对较小 ,前臼齿高度退化 ,P4长于M1 ,m1前窄后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保德 晚中新世 印度熊 新种
下载PDF
江西池江盆地上古新统一种类似偶蹄类的古有蹄类(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素因 孟津 +6 位作者 李茜 王元青 童永生 Judith A.SCHIEBOUT Paul L.KOCH William C.CLYDE Gabriel J.BOWEN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6,共9页
奇蹄类和偶蹄类是现代的主要有蹄动物,它们的起源一直是古哺乳动物学界关心的课题。近年来的发现表明,在早始新世奇蹄类出现之前,亚洲已有牙齿形态与奇蹄类相近的有蹄类存在。偶蹄类的情况可能也是如此,这里记述的古新世新村里赣蹄兽就... 奇蹄类和偶蹄类是现代的主要有蹄动物,它们的起源一直是古哺乳动物学界关心的课题。近年来的发现表明,在早始新世奇蹄类出现之前,亚洲已有牙齿形态与奇蹄类相近的有蹄类存在。偶蹄类的情况可能也是如此,这里记述的古新世新村里赣蹄兽就是一个明证。新村里赣蹄兽(Ganungulatum xincunliense gen.et sp.nov.)化石产于江西大余青龙镇新村里附近的晚古新世池江组滥泥坑段,化石地点编号为72035(76)。在同一地点还发现南方古对锥兽Archaeoryctes notialis Zheng,1979和滥泥坑赣脊兽Ganolophus lanikenensis Zhang,1979。赣蹄兽材料为一对不完整的下颌骨,右下颌骨保存i2-3,c和p4-m3,左下颌骨存有p3-m3(IVPP V 14154)。其特征是下齿式为3?·1·4·3;i3与颊齿列平行,i2稍有些斜;犬齿小;p3有初始的跟座,p4三角座明显,跟座小;下臼齿为丘形齿,牙齿由m1向m3增大,三角座前后收缩,下前尖位于舌侧,并靠近下后尖,下后尖较下原尖靠后,m3有一增大的跟座,跟盆向舌侧开放。新村里赣蹄兽下颊齿低冠,呈丘形齿,下臼齿三角座前后收缩和m3下次小尖增大等特征,说明了赣蹄兽与亚洲古新世地层中常见的真兽类,例如(?)兽类、裂齿类、中兽类和全齿类不同,而与Prothero et al.(1988)提出的有蹄类(Ungulata)牙齿相似,表现出与某些有蹄类密切相关。与已知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有蹄类比较,赣蹄兽与"踝节类"("condylarths")中的豕齿类(hyopsodontids)和眛兽类(mioclaenids)比较相近。但从其下犬齿小,p4相对较大,臼齿化程度高,以及下臼齿下前尖在舌面位置和与下后尖接近等特征来看,赣蹄兽更接近mioclaenids。修仁古亚兽(Palasiodon siurensis)是亚洲仅有的mioclaenid,产于广东南雄盆地下古新统上湖组,但在牙齿形态上容易与这里记述的赣蹄兽区别,古亚兽下颊齿短宽,m3很退化。与其他已知的mioclaenids比较,赣蹄兽在大小上和牙齿形态上与北美Torrejonian的Litaletes disjunctus最接近,两者都有小的匙状的下犬齿,相对臼齿化的p4,下臼齿下前尖向舌侧位移,前、后齿带无或很弱,m3增大。但赣蹄兽明显不同于,J.disjunctus,前者p3更小,更简单,p4下前尖更小,跟座不成盆状,下臼齿下前尖较大,更加舌位,并与下后尖靠近,下后尖在下原尖的后侧,m3下内尖不明显。由此可见,赣蹄兽下颊齿和已知的"踝节类"是可以区别的,但更重要的区别点是在下颌骨的前面部分。在与arctocyonids、hyopsodontids和phenacodontids等"踝节类"对比时,我们发现赣蹄兽和"踝节类"之间的重大差异在于下门齿的排列上。这些"踝节类"的三个下门齿密集地排列在下颌骨的前端,呈圆弧状,与颊齿列斜交,而赣蹄兽的i3与颊齿列平行,i2稍斜。赣蹄兽下门齿的排列形式与早期偶蹄类Diacodexis pakistanensis相似,在亚洲始新世的Gobiohyus robuxtus和Lophiomeryx angarae也有类似的情况。赣蹄兽与Diacodexis、Gobiohyus和Wutuhyus等早期的偶蹄类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下颌骨形态,较细长,较浅,下颌骨深度向前变浅,下臼齿向后增大,下前尖在舌面位置,下后尖在下原尖的后面,m1-2下次小尖在后缘上,m3下次小尖增大,并形成第三叶。但在p3-4形态上,赣蹄兽与这些早期偶蹄类不同,赣蹄兽明显比早期偶蹄类复杂,即臼齿化程度较高。赣蹄兽保留了像某些"踝节类"(如Litaletes)的p3-4,而它的下门齿排列却与早期偶蹄类相似。赣蹄兽下臼齿形态与早期偶蹄类具有相似性,因而不能归入"踝节目"已知科,很有可能代表与偶蹄类相关的一支古有蹄类。赣蹄兽的发现也为偶蹄类起源打开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江西 古新世 类似偶蹄类的有蹄类
下载PDF
中国内蒙古的阿尔丁鼠(Ardynomys)化石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伴月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阿尔丁鼠(Ardynomys)是圆柱齿鼠科(cylindrodontids)中较原始的一类,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晚始新世一早渐新世和北美的晚始新世,在亚洲主要发现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虽然Dawson(1968)和王伴月、王培玉(1991)报道了在我国内蒙古也... 阿尔丁鼠(Ardynomys)是圆柱齿鼠科(cylindrodontids)中较原始的一类,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晚始新世一早渐新世和北美的晚始新世,在亚洲主要发现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虽然Dawson(1968)和王伴月、王培玉(1991)报道了在我国内蒙古也有Ardynomys化石存在,但未描述比较,其性质并不很清楚。为了了解中国的Ardynomys的真正性质,在此对在内蒙古采集的有关标本作简要描述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始新世 渐新世 圆柱齿鼠科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早期的原圆齿鼠(Promylagaulinae,Mylagaulidae)(英文)
13
作者 吴文裕 倪喜军 +2 位作者 叶捷 孟津 毕顺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70,共16页
1988年吴文裕描述了产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点哈拉玛盖组下部层位的一枚圆齿鼠的P4,定名为Sinomylagaulushalamagaiens&。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又在铁尔斯哈巴合的哈拉玛盖组下部层位中... 1988年吴文裕描述了产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点哈拉玛盖组下部层位的一枚圆齿鼠的P4,定名为Sinomylagaulushalamagaiens&。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又在铁尔斯哈巴合的哈拉玛盖组下部层位中采集到两枚p4。1988年的研究工作仅依据一枚上前臼齿(P4),标本的稀缺决定了当时研究成果的局限陛。新材料无疑为认识新疆的圆齿鼠类提供了新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将新旧材料一起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中中新世早期 原圆齿鼠亚科 气候 迁徙
下载PDF
亚洲三种冠齿兽类的齿冠形成时间及其对选取现生类似种的参考意义(英文)
14
作者 毛方园 王元青 +1 位作者 孟津 金迅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70,共18页
选取了亚洲常见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1976,Heterocoryphodon fl erowi(Chow,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s Osborn,1924,对其臼齿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研究,以讨论多尖牙齿齿冠形成模式和估算它们的齿冠形成时间... 选取了亚洲常见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1976,Heterocoryphodon fl erowi(Chow,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s Osborn,1924,对其臼齿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研究,以讨论多尖牙齿齿冠形成模式和估算它们的齿冠形成时间。结果显示,A.conicus,H.fl erowi和E.mongoliensis上第三臼齿齿冠的形成时间分别为2.99±0.1,3.63±0.11和3.68±0.22 yr,三种冠齿兽类的生活史均符合慢生长、长生命型模式。综合考虑体型的影响,相较其他大型植食性动物,H.fl erowi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现生河马(Hippopotamus amphibius)进行类比,E.mongoliensis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进行类比,而A.conicus的生活史则稍快稍短于现生河马。这些现生类似种的种内变化数据可为冠齿兽类的部分分类学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冠齿兽类 增长线 齿冠形成时间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食肉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鸣 叶捷 +3 位作者 孟津 吴文裕 刘丽萍 毕顺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8-243,共26页
1995年和1996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沿岸中中新世地层中新发现的食肉类,经研究有8属9种,包括一新种:Nimravussp.、Pseudaeluruscuspidatussp.nov.、Protictitheriumintermedium、Protictitherium小种、Thalassictischinjie... 1995年和1996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沿岸中中新世地层中新发现的食肉类,经研究有8属9种,包括一新种:Nimravussp.、Pseudaeluruscuspidatussp.nov.、Protictitheriumintermedium、Protictitherium小种、Thalassictischinjiensis、Gobicyonsp.、Oligobunis?sp.、Alopecocyongoeriachensis和Simocyon小种.新材料虽较破碎,但其发现扩大了一些已知属种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范围。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对比,对各属种的系统发育作了讨论。各属种与通古尔、丁家二沟、下草湾等动物群以及欧洲、南亚相关动物群的食肉类分子的比较结果尚不能肯定含化石地层的确切时代,但有可能早于通古尔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中新世 食肉类 系统发育 动物群对比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的最早众古仓鼠及其与稀古仓鼠的对比(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Olivier MARIDET 吴文裕 +3 位作者 叶捷 毕顺东 倪喜军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3-405,共13页
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众古仓鼠类化石。材料采集于索索泉组的两个地点,古地磁年龄介于21.9~21.16Ma之间。这是迄今为止中亚和东亚地区众古仓鼠的最早记录。材料可以归入两个种:苏氏众古仓鼠(新种)Democricetodon s... 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众古仓鼠类化石。材料采集于索索泉组的两个地点,古地磁年龄介于21.9~21.16Ma之间。这是迄今为止中亚和东亚地区众古仓鼠的最早记录。材料可以归入两个种:苏氏众古仓鼠(新种)Democricetodon sui sp.nov.和众古仓鼠未定种Democricetodon?sp.,该未定种材料很少,不足以准确分类。与早中新世其他仓鼠的比较及对稀古仓鼠Spanocricetodon模式种的重新观察表明,苏氏众古仓鼠是中亚地区谢家期的指示性化石,李传夔(1977)所定义的稀古仓鼠为一个有效属,与Democricetodon和Primus属有明显区别;以前归入稀古仓鼠的某些种类应归入其他属。苏氏众古仓鼠与同一地区晚渐新世的Eucricetodon aff.E.caducus形态明显不同,表明它可能不是起源于该地区的古近纪仓鼠,而是迁移至中亚的外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早中新世 谢家期 索索泉组 啮齿类 仓鼠科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始新世Advenimus梳趾鼠类一新种(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津 吴文裕 叶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5-196,T001,T002,共14页
依据采自新疆福海县哈拉玛盖乡萨尔多依腊地点第三系的化石,建立了一个啮齿类新种 乌伦古河陌生鼠 Advenimus ulungurensis sp. nov.。 A ulungurensis为一中等大小的早期梳趾 鼠类,齿低... 依据采自新疆福海县哈拉玛盖乡萨尔多依腊地点第三系的化石,建立了一个啮齿类新种 乌伦古河陌生鼠 Advenimus ulungurensis sp. nov.。 A ulungurensis为一中等大小的早期梳趾 鼠类,齿低冠,下齿列颊齿由前向后逐渐增大;上、下第4前臼齿均次臼齿化;P4具发育的前齿 带,前、后尖发育但紧相邻,分别以完整的原脊、后脊与原失相连。M2前齿带亦发育,前、后尖与 分别连接它们的原、后脊无明显界限,不具小尖,次尖小于原尖。下颊齿齿尖较钝。p4跟座较三 角座宽;下臼齿下外脊和下中尖弱;下次脊弱,伸至下次小尖前基部.眶前孔据推测较大。与其 他早期梳趾鼠相比,新疆标本与发现于内蒙古、湖北以及吉尔吉斯的Advenimus最为接近。在已 确认的Advenimus的两个种中,A.ulungurensis在p4跟座宽于三角座且缺前齿带,颊齿齿尖较 钝、下后失前倾、下次脊弱且伸至下次小尖前基部、下中失较弱、跟座开阔等特点方面有别于A. burkei。以齿尖较纤细,下后尖前倾,下原尖后臂弱,下中尖弱小,下次尖与下次小尖连接较强等 与A. hupeiensis相区别。 Advenimus原来的两个种都仅以下齿列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福海县 早始新世 啮齿类 Advenimddus 梳趾鼠类
下载PDF
内蒙古额尔登敖包中始新世戈壁兔(哺乳纲:兔形目)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Lucja FOSTOWICZ-FRELIK 李传夔 +1 位作者 孟津 王元青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36,共18页
描述了来自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戈壁兔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戈壁兔新种Gobiolagus aliwusuensis sp.nov.。化石产于额尔登敖包剖面中阿里乌苏地点,传统地层划分中的下红层,时代约为中始新世。该种具有中等个体,P3主尖前壁具有小的附尖,P4颊... 描述了来自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戈壁兔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戈壁兔新种Gobiolagus aliwusuensis sp.nov.。化石产于额尔登敖包剖面中阿里乌苏地点,传统地层划分中的下红层,时代约为中始新世。该种具有中等个体,P3主尖前壁具有小的附尖,P4颊侧有两个明显的尖。这些化石材料保存了戈壁兔材料中仅有的完整上齿列,其中的P2和M3形态是首次报道,为了解亚洲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增加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始新世 兔形类干群 戈壁兔属 牙齿形态 进化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津 王伴月 白志强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7-304,共8页
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白音宝力道乡嘎顺音阿得格地区一个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对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区覆盖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上的第三纪沉积物时代可能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过渡层位,而不是过去认... 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白音宝力道乡嘎顺音阿得格地区一个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对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区覆盖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上的第三纪沉积物时代可能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过渡层位,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中中新世通古尔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苏尼特左旗 哺乳动物纲 第三纪 化石
下载PDF
山西榆社上新世犬类一新属 被引量:2
20
作者 理.戴福德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40,共14页
新建属Eucyon是广布于古北区的一类犬科动物,在特征上介于狐和犬族之间。它具有狐类所没有的额窦,但其下裂齿的跟座上却没有犬族所特有的横嵴.E.davisi是属型种。它最早发现于北美中中新世晚期,现在榆社上新世地层中也已发现.E.zh... 新建属Eucyon是广布于古北区的一类犬科动物,在特征上介于狐和犬族之间。它具有狐类所没有的额窦,但其下裂齿的跟座上却没有犬族所特有的横嵴.E.davisi是属型种。它最早发现于北美中中新世晚期,现在榆社上新世地层中也已发现.E.zhoui比属型种个体稍大,为亚洲土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科 食肉目 山西 榆社 上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