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带重建肌腱团填塞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勇 Tien Huey-y +4 位作者 陈山林 田文 李忠哲 侯春梅 田光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探讨韧带重建肌腱团填塞术(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ndon interposition, LRTI)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LRTI治疗19例(21拇指)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例... 目的:探讨韧带重建肌腱团填塞术(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ndon interposition, LRTI)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LRTI治疗19例(21拇指)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例(1拇指),女18例(20拇指);年龄52~75岁,平均60岁;左侧8拇指,右侧13拇指。术前影像学Eaton-Glickel分期:Ⅱ期1拇指,Ⅲ期14拇指,Ⅳ期6拇指。根据术后第一掌骨向近端移位的程度,分为轻度(0~33%)、中度(34%~67%)、重度(68%~100%)三组,分别测量各组握力、指尖捏力、活动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3.9个月。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第一掌骨向近端移位,关节成形高度由术前的(12.4±2.7)mm降至术后(5.6±1.9)mm,平均降幅达54.8%;握力由术前的(18.6±10.1)kg增至术后的(20.5±11.9)kg;指尖捏力由术前的(4.4±2.1)kg增至术后(4.5±1.9)kg,但术前的握力和指尖捏力与术后比较无差异。关节活动度改善,拇指桡侧外展由术前的55.7°±8.2°增至术后的60.6°±7.2°,掌侧外展由术前的56.7°±8.5°增至术后的63.5°±8.2°,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从术前(6.6±1.4)分降至(0.5±0.7)分。轻、中、重度移位组间指尖捏力、握力、活动度和VAS评分无差异。结论 LRTI能消除疼痛及改善拇指的活动度,但并不能有效阻止第一掌骨向近端移位,其术后平均移位幅度超过50%,但这种移位对术后临床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关节 骨关节炎 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大多角骨切除对腕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勇 田惠元 +4 位作者 陈山林 田文 李忠哲 侯春梅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观察大多角骨切除术后腕关节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结果的变化,明确该术式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9例(21拇指).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结... 目的 观察大多角骨切除术后腕关节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结果的变化,明确该术式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9例(21拇指).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指标包括:桡舟角、桡月角、舟月角、月头角及腕高比;临床检查指标包括:握力、指尖捏力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术前存在背侧插入段不稳定(dorsal intercalated segmentinstability,DISI)的病例亦进行影像学分析,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37个月,平均14.7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舟月角较术前减小,但桡舟角、桡月角、月头角及腕高比术前与术后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握力和指尖捏力较术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出现DISI的比例为28.6%(6/21),术后DISI的比例为33.3% (7/21).术前存在DISI病例的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月头角较术前减小,但桡舟角、桡月角、舟月角及腕高比术前与术后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像学和临床观察指标显示,大多角骨切除术对腕关节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术前存在DISI的病例在大多角骨切除术后,腕关节不稳定也并无加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大多角骨 第一腕掌关节炎
原文传递
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勇 蔡志明 +2 位作者 陈山林 李忠哲 田光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dorsal intercarpal ligament capsulodesis,DILC)治疗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DILC治疗12例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0-66岁,平均42岁。... 目的探讨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dorsal intercarpal ligament capsulodesis,DILC)治疗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DILC治疗12例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0-66岁,平均42岁。均为跌倒时手部撑地致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19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舟月间隙〉3mm,舟月角〉60°,并伴腕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术前患侧手部握力为(25.4±8.2)kg,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分别为(56.7±11.5)、(52.0±15.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1.4)分,肩臂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为(39.5±7.4)分。按照Garcia-Elias分期标准均为4期,即舟月骨间韧带完全损伤,容易复位。8例伴背侧插入节段不稳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15.9个月。X线片示,术中腕骨排列异常获完全纠正,拔针后1个月7例(58%)舟月分离复发;术前、拔针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舟月间隙、舟月角、桡月角、头月角及腕高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7±1.0)分、DASH评分(8.1±8.7)分,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分别为(46.8±7.2)、(42.0±9.0)°,患侧手部握力为(32.7±9.6)kg;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患者,经DILC重建舟月骨间韧带不是理想术式,术后早期大多患者舟月分离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不稳定 陈旧性静态型舟月分离 韧带重建 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
原文传递
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成型术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勇 Luis R.Scheker +4 位作者 田文 李忠哲 侯春梅 张友乐 田光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 carpometacarpal,CMC )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利用 Scheker 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5例;年龄... 目的:总结分析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 carpometacarpal,CMC )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利用 Scheker 腕掌关节成型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5例;年龄(45±10)(31~55)岁。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检查指标包括握力、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第五掌骨高度。并在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来评估主观的疼痛程度。结果6例均随访(17.6±10.4)(9~36)个月。腕掌关节成型术后,植骨融合时间(6.2±0.8)(5~7)周。患侧握力术前为(33.6±12.2) kg,术后握力改善为(44.2±12.7) k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6,P=0.006)。患侧小指掌指关节活动度术前为(88.5±3.6)°,术后为(87.8±2.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5,P=0.286)。患侧第五掌骨高度术前为(53.7±4.0) mm,术后为(52.3±3.6) mm,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54,P=0.140)。术后疼痛改善, VAS由术前平均2.8,降至术后0.2。结论 Scheker腕掌关节成型术是治疗第五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握力,并消除腕尺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关节 关节炎 创伤和损伤 关节成型术
原文传递
软组织重建舟月骨间韧带治疗慢性舟月分离的影像学改变
5
作者 杨勇 蔡志明 +1 位作者 陈山林 田光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6-833,共8页
【摘要】目的观察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和3-韧带肌腱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分离术后腕关节的影像学改变,明确术后舟月分离复发的比例及时间。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治疗慢性舟月分离患者23例,19例行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 【摘要】目的观察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和3-韧带肌腱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分离术后腕关节的影像学改变,明确术后舟月分离复发的比例及时间。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治疗慢性舟月分离患者23例,19例行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4例行3一韧带肌腱固定术。平均随访10.1个月。分别记录术前、拔针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和临床结果。在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DASH表格问卷评估主观的疼痛程度、功能改善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腕骨的排列异常在手术中均获得完全纠正。拔针后1个月,舟月间隙平均为4mm、舟月角平均为75°,舟月间隙和舟月角较术前改善,但61%患者的舟月间隙、52%患者的舟月角恢复至术前水平。末次随访时,舟月间隙平均为4.3mm、舟月角平均为78°,舟月间隙和舟月角较拔针后1个月时畸形加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结果显示,腕关节屈曲和背伸分别从术前为健侧的66%和69%降至术后的52%和50%。握力从健侧的71%降至66%。结论背侧腕骨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和3-韧带肌腱固定术后慢性舟月分离多在短期内复发,拔针后1个月时超过半数病例的舟月分离恢复至术前水平,治疗慢性舟月分离的理想手术方式仍不得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关节囊 腱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