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早期玻璃艺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罗马帝国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吕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19,共6页
关于玻璃什么是玻璃?科学家告诉我们,玻璃是物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单一的材料。当熔融的材料极快地冷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使材料的晶体结构重构,于是就形成了玻璃。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y the Elder,23-79 AD)在公元78年完成的百... 关于玻璃什么是玻璃?科学家告诉我们,玻璃是物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单一的材料。当熔融的材料极快地冷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使材料的晶体结构重构,于是就形成了玻璃。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y the Elder,23-79 AD)在公元78年完成的百科全书《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中讲述了玻璃出现的故事:一艘运输天然苏打的船只在(现代)黎巴嫩沿海登岸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索不达米亚 玻璃艺术 结构重构 自然史 博物学家 古埃及 普林尼 罗马帝国
下载PDF
试论中文“玻璃”一词的来源 被引量:1
2
作者 Robert H.Brill 安家瑶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5-58,共4页
推测古代词汇的来源和演变,即使对于专家,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笔者推测古代汉语词汇中的玻璃一词可能来源于希腊,虽然笔者并不擅长这两种语言。然而,希望这个假说能引起懂这两种语言的读者的兴趣,并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玻璃 中文 来源
下载PDF
走进中国霏雪地玻璃:一项合作研究
3
作者 N.·阿斯垂德·R.·凡·吉芬 薛吕 +2 位作者 格雷戈里·默克尔 哈里·希曼 阚颖浩(译)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0-86,共7页
中国的“霏雪地”玻璃是一种构造特殊的玻璃,内部由透明至半透明的基体玻璃及微小的白色(颗粒)夹杂物和类似落雪的气泡组成。在这项包含42个样品的研究中,确定了三组不同成分的“霏雪地”玻璃类型,暗示了复杂的生产地点和年代。通过视... 中国的“霏雪地”玻璃是一种构造特殊的玻璃,内部由透明至半透明的基体玻璃及微小的白色(颗粒)夹杂物和类似落雪的气泡组成。在这项包含42个样品的研究中,确定了三组不同成分的“霏雪地”玻璃类型,暗示了复杂的生产地点和年代。通过视觉、显微观察、紫外荧光分析及XRF分析对器物进行了分类。关于“霏雪地”玻璃生产技术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包括与专业玻璃制造者的讨论及玻璃实验复制。早期的分析结果显示“霏雪地”玻璃中的白色(颗粒)夹杂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砂子,可能是在第二次重新熔融过程中添加的。策展人、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科学家和玻璃制造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揭示了“霏雪地”玻璃是如何生产的,以及它如何在18、19世纪中国大范围的玻璃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霏雪地”玻璃 中国玻璃 清代玻璃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紫外荧光分析 玻璃制造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缠丝玻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吕 《紫禁城》 2021年第6期56-67,共12页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的玻璃器藏品中,有一些名为「缠丝玻璃」的器物,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风格都非常特别。「缠丝玻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其工艺来源和制作方法又是什么?本文通过实物检验和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在清代内务...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的玻璃器藏品中,有一些名为「缠丝玻璃」的器物,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风格都非常特别。「缠丝玻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其工艺来源和制作方法又是什么?本文通过实物检验和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在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玻璃厂的生产制作情况,以及西洋同类玻璃制品对造办处玻璃厂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厂 玻璃制品 缠丝 造办处 装饰风格 故宫博物院 文献研究 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雄黄色玻璃——中國清代玻璃在歐洲的最早記録
5
作者 薛吕 《古籍研究》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本文基於歐洲二十多個主要博物館千餘件中國清代玻璃器的實物核對和相關檔案史料研究,系統地梳理了中國清代玻璃器在歐洲主要博物館的藏品規模、内容、價值、保存狀况、學術研究、展覽和文物保護等内容。本文以雄黄色玻璃爲研究对象,通... 本文基於歐洲二十多個主要博物館千餘件中國清代玻璃器的實物核對和相關檔案史料研究,系統地梳理了中國清代玻璃器在歐洲主要博物館的藏品規模、内容、價值、保存狀况、學術研究、展覽和文物保護等内容。本文以雄黄色玻璃爲研究对象,通過對大英博物館所藏Sloane爵士的相關藏品和檔案研究,挖掘中國清代玻璃在歐洲博物館的最早紀録,以揭示中國清代玻璃在歐洲的收藏歷史。這些珍貴的清早期玻璃樣本填補了兩岸故宫藏品的空白,爲研究清代雄黄色玻璃和清早期的玻璃文物提供了可靠且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色玻璃 清代玻璃 散失歐洲中國玻璃 最早紀録
原文传递
19世纪白金汉宫里的中国风
6
作者 马丽云(译) 《世界美术》 2022年第3期55-62,共8页
当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7月13日入住白金汉宫时,她的新居被修造翻饰一新。乔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后时期的白金汉府邸已自1826年开始依据约翰·纳什的设计进行了改造,纳什的室内装饰将古典主义传统展现到极致,将无所顾忌的戏剧性与技术... 当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7月13日入住白金汉宫时,她的新居被修造翻饰一新。乔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后时期的白金汉府邸已自1826年开始依据约翰·纳什的设计进行了改造,纳什的室内装饰将古典主义传统展现到极致,将无所顾忌的戏剧性与技术发展融为一体并创新地参考了索安式如画美。1830年的《弗雷泽杂志》评论道:“的确,很难想到会有比天顶设计更为奢华的了,其完成后的风格将会是这个国家前所未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饰 维多利亚女王 乔治三世 白金汉 夏洛特 古典主义 戏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