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詩、書、琴、園:清末南陽全真道主領的精英藝術 被引量:1
1
作者 劉迅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5年第1期27-58,共32页
從晚清直至民國初年,南陽玄妙觀的首領全真道士一直是各種藝術如詩歌、書法、琴藝、隱修之所乃至南陽的公共園林等的主要支持者和眷顧者。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眷顧,不僅豐富和深化了玄妙觀道士的宫觀生活和文化,而且對我們關於帝制晚期... 從晚清直至民國初年,南陽玄妙觀的首領全真道士一直是各種藝術如詩歌、書法、琴藝、隱修之所乃至南陽的公共園林等的主要支持者和眷顧者。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眷顧,不僅豐富和深化了玄妙觀道士的宫觀生活和文化,而且對我們關於帝制晚期道士的固有成見——他們是没有教養的一群人,他們的寺觀是無知與落後的聚集地——提出了挑戰。换言之,南陽的案例表明,早期道教主領、眷顧以及追求高雅藝術的傳統並没有完全地衰落或消失。不僅如此,南陽的案例還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宗教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近代中國道教宫觀文化的本質特徵及其與藝術之間的關係。由於某些原因,我們已經習慣於這樣一種觀念,即藝術尤其是高雅藝術與宗教、寺觀之間的關聯是過去之事,至少是宋元以前的事。不過,南陽這則全真教主領、眷顧精英或者説高雅藝術的案例則表明,立足於帝制晚期甚至是民國初期的特殊環境,一些道教宫觀往往能够也實實在在地繼續支持和主領著精英藝術及高雅藝術。同樣,全真教這種對高雅和精英藝術的主領與眷顧,也挑戰著我們去重新思考上述關於帝制晚期道教宫觀文化的成見。此外,南陽的案例似乎還表明,無論將道教宫觀看作是僅爲社區儀式和個人崇拜保留的宗教場所,還是將其視爲與宋元以來的文化和藝術内容、傳統都絶無瓜葛的空間,這兩種觀點都同樣是錯誤的。真實的情況可能正處於兩者中間。這同時也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藝術與宗教從來都是相互交纏、不可分割的:道教作爲一種宗教從未脱離過藝術,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妙觀 全真道士 詩歌 書法 古琴 公共園林 文化主領精英藝術
原文传递
元代武昌的道教名觀——武當萬壽崇寧宫考略
2
作者 劉迅 《全真道研究》 2011年第2期221-245,共25页
本文運用正史、文集和宫觀碑文等原始史料,追述並重構了武漢全真道教叢林名觀在宋元兩季的發展和變遷的複雜軌迹。位於武昌蛇山西南山麓的武當宫,前身爲宋徽宗崇寧初詔令天下州郡所建之崇寧觀,進入南宋理宗端平年間,該觀早已式微。也正... 本文運用正史、文集和宫觀碑文等原始史料,追述並重構了武漢全真道教叢林名觀在宋元兩季的發展和變遷的複雜軌迹。位於武昌蛇山西南山麓的武當宫,前身爲宋徽宗崇寧初詔令天下州郡所建之崇寧觀,進入南宋理宗端平年間,該觀早已式微。也正因如此,端平間那些爲了躲避蒙宋在荆襄地域戰事而寄居武昌的流民纔得以在此觀建立沖霄壇,祭祀他們心中的保護神真武大帝。與此同時,出身棗陽的南宋名將孟珙也曾在指揮江漢地域抗擊蒙軍之際,於此壇致祭祈禱真武助戰。在他取得著名的齊安大捷之後,孟珙特地改沖霄壇爲觀,恢復了崇寧觀的舊名,以誌齊安大捷。而蒙古在混一天下之後,也開始於此觀隆奉真武,並將其納入元朝爲天子和皇室祈壽的國醮道場,從政治和象徵意義兩個方面對這座原來南宋孟珙爲紀念抗元報捷而重修的道教宫觀進行了重新整合。此外,本文還着重探討了武昌武當萬壽崇寧觀在元代國醮祝延和真武崇祀道場網絡中的角色和地位,同時也勾勒出它作爲元末明初江漢地域文人與道士交往唱和的重要場所所反映出的元代道教宫觀與地方文人的緊密聯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天上帝 國醮道場 宫觀網絡 祝禧 齊安大捷 孟珙 唐洞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