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林 戴祖瑞 +1 位作者 蔡贤铮 胁诚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由于恶性疟原虫多种抗药性的不断产生和蔓延,给疟疾防治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疟区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作一系统报导。1955年该岛277万人口患疟疾者有286745人,因疟... 由于恶性疟原虫多种抗药性的不断产生和蔓延,给疟疾防治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疟区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作一系统报导。1955年该岛277万人口患疟疾者有286745人,因疟疾而致死者287人。1959年进行了D.D.T.滞留喷洒,效果良好,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由原占蚊群组成67.5%下降到0.9%。此后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65年带虫率已低于0.9%和0.2%。1973年作者等在该岛三亚市发现了抗氯喹恶性疟病例,至1978年岛内各地先后发现抗氯喹恶性疟存在,其中约1/3属于RⅡ_RⅢ级抗性。1979年该岛以哌喹全面取代氯喹应用于疟疾防治。但到了1982年抗哌喹恶性疟病例又不断出现,抗性率为10%~20%,其中有5%为RⅡ_RⅢ级抗性。1978~1990年作者等在三亚市建立了体外测试方法,以监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试验证明,恶性疟原虫分离株抗氯喹程度已下降,对哌喹则具有抗性,但在哌喹与氯喹之间未见明显交叉抗性,而对蒿甲醚和咯萘啶则显示敏感。近年来海南省恶性疟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1996年仅为54.93/10万人口,但对疟原虫抗药性问题仍需继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 疟原虫 药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