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日本群马县南牧村泥石流成灾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志满 徐林荣 +2 位作者 鵜飼恵三 杨情情 蔡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2,共6页
2007年日本群马县南牧村在"植被覆盖良好,且实施了泥石流工程防护"的情况下,依然发生泥石流灾害,究其原因,与南牧村大量培育的"浅根型杉木人工纯林"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南牧村的高大浅根杉木纯林具有典型的抑灾、... 2007年日本群马县南牧村在"植被覆盖良好,且实施了泥石流工程防护"的情况下,依然发生泥石流灾害,究其原因,与南牧村大量培育的"浅根型杉木人工纯林"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南牧村的高大浅根杉木纯林具有典型的抑灾、致灾双向影响作用,其中"致灾影响"使得持续强降雨过程中斜坡林地大量破坏,结果(1)出现多条新发育的泥石流沟,泥石流暴发规模超过防护设计标准;(2)产生的漂木堵塞透水型拦挡坝,实际防护效能下降;(3)有的泥石流沿公路输移并破坏沿线经济体,泥石流危害范围扩大。据此,探讨了浅根型人工乔木纯林斜坡林地的稳定性问题、漂木拦挡问题、良好植被覆盖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问题,建议探索浅根型乔木林人工培育及良好植被覆盖区泥石流危险区辨识等工作的减灾途径,重视斜坡林地稳定性的动态评价、泥石流危害路径的探查及良好植被覆盖区低频泥石流灾害隐患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调查 良好植被覆盖区 透水型拦挡坝 既有防护 杉木纯林 日本
下载PDF
可液化场地地震反应完全耦合动力分析及其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令宇 王国新 +1 位作者 蔡飞 鵜飼惠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4,共9页
目前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在液化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上应用较少,本文利用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模拟了0.15 g和0.5 g加速度输入下的自由液化场地振动台试验以及实际液化场地的地震动变化情况。利用修正的Pastor-Zienkiewicz Mark-III... 目前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在液化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上应用较少,本文利用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模拟了0.15 g和0.5 g加速度输入下的自由液化场地振动台试验以及实际液化场地的地震动变化情况。利用修正的Pastor-Zienkiewicz Mark-III模型来模拟砂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化特性,并详细叙述了该模型参数的选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模拟液化场地地表加速度和孔压比时程的变化规律,模拟出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在整个频域内与实测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本文选用模型参数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Biot动力固结方程 有限元 广义塑性模型
下载PDF
考虑桩身钢筋混凝土非线性的单桩水平响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令宇 王国新 蔡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1-876,共6页
为评估地震条件下建筑和桥梁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给出了考虑桩身钢筋混凝土非线性的单桩水平响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非线性Winkler地基梁,利用应变楔形体模型计算地基反应模量,桩身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是通过将桩截面划分成多个纤维... 为评估地震条件下建筑和桥梁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给出了考虑桩身钢筋混凝土非线性的单桩水平响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非线性Winkler地基梁,利用应变楔形体模型计算地基反应模量,桩身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是通过将桩截面划分成多个纤维单元,并将钢筋纤维单元和混凝土纤维单元赋予不同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来实现的。结果表明:计算出的桩头挠度及挠度分布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能够反映钢筋混凝土桩抗弯刚度随着水平荷载增大的变化趋势,在钢筋混凝土桩初始加载阶段,桩截面上拉应力和压应力呈对称分布,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受拉侧混凝土开裂,中性轴向受压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荷载 钢筋混凝土桩 桩土相互作用 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地形对碎屑流冲出的影响作用(英文)
4
作者 苏志满 鵜飼恵三 +2 位作者 杨情情 蔡飞 徐林荣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58-63,共6页
传统的碎屑流冲出预测经验模型主要基于冲出物体积与冲出物到达角的假设关系式,并没有考虑地形的影响,其中到达角指滑坡后壁顶点与堆积体末端点连线的角度。本文通过小尺寸模型槽实验研究不同地形条件对碎屑流冲出的影响,发现冲出路径... 传统的碎屑流冲出预测经验模型主要基于冲出物体积与冲出物到达角的假设关系式,并没有考虑地形的影响,其中到达角指滑坡后壁顶点与堆积体末端点连线的角度。本文通过小尺寸模型槽实验研究不同地形条件对碎屑流冲出的影响,发现冲出路径上的缓地形将增加到达角,对近期的两个地震诱发型碎屑流场点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了缓地形对到达角的影响。还发现冲出物受地形限制而改变冲出方向时可能增加冲出角。考虑上述两种地形约束作用的冲出距离预测值将小于传统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 到达角 模型槽实验 现场调查 地形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