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世界观”——论黑格尔对先验哲学实践理性的批评 被引量:2
1
作者 克劳斯.菲韦格 牛文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黑格尔将自己置身于先验哲学的传统,又试图超越这一传统。在先验思想家那里,真正的思辨思想与反思哲学混杂在一起,黑格尔对真正思辨思想的赞扬有多高,对反思哲学的批评就有多激烈。这一争论的核心要素指向实践理性,即作为先验思想范式的... 黑格尔将自己置身于先验哲学的传统,又试图超越这一传统。在先验思想家那里,真正的思辨思想与反思哲学混杂在一起,黑格尔对真正思辨思想的赞扬有多高,对反思哲学的批评就有多激烈。这一争论的核心要素指向实践理性,即作为先验思想范式的"道德世界观"。以《精神现象学》作为切入点,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道德"章为重点,从道德的逻辑基础角度对这种批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哲学 道德世界观 实践理性 黑格尔 批评 思想家 传统 反思
下载PDF
论哲学的开端:黑格尔的漫游奇境之冒险
2
作者 Klaus Vieweg 朱光亚 +1 位作者 (译) 牛文君(校)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关于科学之开端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直接性和间接性密切相关。直接性和间接性具有内在性和自我确证性的统一,能使我们到达纯粹的存在,这种纯粹的存在一定是在知识中首先出现的规定性,并成为纯粹的开端。黑格尔...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关于科学之开端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直接性和间接性密切相关。直接性和间接性具有内在性和自我确证性的统一,能使我们到达纯粹的存在,这种纯粹的存在一定是在知识中首先出现的规定性,并成为纯粹的开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进一步论述了关于间接性和直接性的开端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作为直接性、不确定性的普遍性,第二个环节是作为间接性、确定性的特殊性,第二个环节寓于第一个环节之中,它们共同构成了第三个环节,即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这实际上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对立统一,而开端则寓于它们之间互为前提的逻辑推论的形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端 直接性 间接性 普遍性 特殊性 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乌托邦思想的多样性及其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雷蒙德.乔斯 朱渝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8,共6页
从希腊词源出发进行考察,可以表明"乌托邦"在构词上衍生的理解的多义性。乌托邦有六个特征:事实上没有的地方(inexistens)、完全另类的地方(toto caelo alienum)、好或最好的地方(bonum sive optimum)、无所不包的地方(totum ... 从希腊词源出发进行考察,可以表明"乌托邦"在构词上衍生的理解的多义性。乌托邦有六个特征:事实上没有的地方(inexistens)、完全另类的地方(toto caelo alienum)、好或最好的地方(bonum sive optimum)、无所不包的地方(totum amplectum)、过度提升/夸大(的东西)(immoderatum)、完美的东西(perfectum)。可以依此从多种角度阐明乌托邦思想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问题而非答案的乌托邦在当下所引发的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莫尔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关心与远虑——黑格尔实践哲学中可持续性的观念
4
作者 克劳斯.菲韦格 高桦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2期43-55,196,共13页
虽然"可持续性"这个概念是由德国林业学家汉斯·卡尔·冯·卡尔洛维茨提出,但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接受并发展了这个概念。通过提出"关心"与"远虑"这两个核心概念,黑格尔法哲学... 虽然"可持续性"这个概念是由德国林业学家汉斯·卡尔·冯·卡尔洛维茨提出,但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接受并发展了这个概念。通过提出"关心"与"远虑"这两个核心概念,黑格尔法哲学中包含的身体占有和对外部事物占有这两个要素的所有权理论就能够为当今思考可持续性问题提供洞见。当黑格尔将基本事物排除在私人所有权领域之外时,他也就对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表示了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实践哲学 可持续性 所有权
下载PDF
访谈:黑格尔哲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冠宇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年第1期520-530,553,共12页
郭:菲韦格先生,您是当代最著名的德国观念论专家之一,您最初为何会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又为何把德国观念论,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作为您的学术重点?菲韦格:高中时我曾阅读柏拉图的洞喻学说,当时就觉得十分引人入胜,我也由此... 郭:菲韦格先生,您是当代最著名的德国观念论专家之一,您最初为何会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又为何把德国观念论,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作为您的学术重点?菲韦格:高中时我曾阅读柏拉图的洞喻学说,当时就觉得十分引人入胜,我也由此产生了对哲学的兴趣,并最终选择了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德国观念论 洞喻 柏拉图 引人入胜
下载PDF
理解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牛文君 Klaus Vieweg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理解与实践的关系是诠释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诠释学发展史上,伽达默尔首次将二者关联起来,一方面他在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中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传统,完成诠释学从"技艺学"、方法论到实践哲学的转换;另一方面他力图... 理解与实践的关系是诠释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诠释学发展史上,伽达默尔首次将二者关联起来,一方面他在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中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传统,完成诠释学从"技艺学"、方法论到实践哲学的转换;另一方面他力图阐明实践哲学的诠释学面向,揭示实践行为的语言性、理解性。理解与实践分别作为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二者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理解、诠释、言说、写作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实践性,实践又具有怎样的诠释学内涵,这些问题将基于哲学诠释学、兼顾实践哲学传统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予以阐明,并尝试从中提炼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诠释理念:在理解与实践的互摄、互动中生成既有客观性、又具开放性,既有创造性、又具公共性和价值导向的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诠释 实践 技艺 语言行为
下载PDF
伽达默尔与浪漫主义诠释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牛文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3-650,共8页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心思想都与浪漫主义诠释学有密切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诠释学 历史意识 效果历史意识 语言
下载PDF
费希特与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的争论——以1794—1802的书信往来为依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渝阳 《思想与文化》 2019年第2期340-353,共14页
费希特与谢林在1794―1802年间维持了长达八年的书信往来。~①其中他们在哲学体系的根本分歧最终聚焦到以自然哲学为核心的争论。年轻的谢林一方面为费希特以自我为原则所建立的先验哲学感到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他也从自然的方向看到了超... 费希特与谢林在1794―1802年间维持了长达八年的书信往来。~①其中他们在哲学体系的根本分歧最终聚焦到以自然哲学为核心的争论。年轻的谢林一方面为费希特以自我为原则所建立的先验哲学感到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他也从自然的方向看到了超越费希特哲学的一个可能,进而建立起以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为基础的同一哲学体系。为了回应谢林的挑战与质疑,费希特不断地寻求新的表述方式和论证方法来完善知识学。这场围绕自然哲学而展开的争论不仅促使两位哲学家不断反思革新自己的理论观点,而且也在无形之中推动着德国观念论的发展,特别是对之后黑格尔哲学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希特 谢林 自然哲学 争论 书信往来
原文传递
哲学不仅是可教的手工活——A.施密特教授(Andreas Schmidt)访谈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渝阳(整理) 《思想与文化》 2019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在访谈中,施密特教授从自己的哲学学术之路出发,通过比较两种基本不同的哲学进路,坚定捍卫德国观念论这一古老但却不时新的研究领域,并着重强调:体系的特征属于哲学的本质,德国观念论自始至终就是哲学体系化的典范。此外,他还简述了费... 在访谈中,施密特教授从自己的哲学学术之路出发,通过比较两种基本不同的哲学进路,坚定捍卫德国观念论这一古老但却不时新的研究领域,并着重强调:体系的特征属于哲学的本质,德国观念论自始至终就是哲学体系化的典范。此外,他还简述了费希特哲学短暂的复兴之路与当下的研究空缺。作为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施密特教授对哲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在哲学学习与研究的问题上,他果断指出:哲学不仅是可教的手工活。我们要始终保持当初使我们为之心跳加速并最终步入哲学殿堂的那份着迷与急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密特 访谈 哲学 德国观念论
原文传递
资本逻辑视域中的“速度”概念——对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35
10
作者 孙亮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2,共7页
"加速批判"是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方向。在哈特默特·罗萨看来,加速社会的内涵体现在技术加速、社会自身层面的加速以及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方面。其动力因素是资本、文化、社会结构,而内在机制则是三者的"平行推动"... "加速批判"是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方向。在哈特默特·罗萨看来,加速社会的内涵体现在技术加速、社会自身层面的加速以及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方面。其动力因素是资本、文化、社会结构,而内在机制则是三者的"平行推动"。加速社会导致五种异化:"空间关系的异化"、"物的异化"、"人们行动的异化"、"时间的异化"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异化"。最终罗萨以"共振"作为异化的解决方案。对此,我们则将"加速"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下考察其理论限度,主张从"共振"走向"变革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速度 罗萨 社会批判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和伯艾克对诠释学方法论的不同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文君 彭启福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9,69,共7页
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近代方法论诠释学之父,他对诠释学有两大贡献:一是创立了普遍诠释学;二是引进了心理学诠释方法,这种心理学取向使得其诠释学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作为施莱尔马赫的弟子,伯艾克虽然也致力于诠释学方法论的普遍化,... 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近代方法论诠释学之父,他对诠释学有两大贡献:一是创立了普遍诠释学;二是引进了心理学诠释方法,这种心理学取向使得其诠释学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作为施莱尔马赫的弟子,伯艾克虽然也致力于诠释学方法论的普遍化,但他对语文学领域的固守使得其诠释学以语文学为基本取向,具有更强的知识论色彩和理性主义特征。施莱尔马赫的心理学诠释学和伯艾克的语文学诠释学构成近代方法论诠释学的两种重要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诠释学 语文学诠释学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伯艾克语文学方法论诠释学述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启福 牛文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6,共6页
奥古斯特·伯艾克(August Bockh,1785—1867)是少数几个能够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相提并论的近代诠释学家之一。伯艾克以其《语文科学的百科全书和方法论》一书中坚守和拓展着西方诠释学发展的语文学方法论路向,奠定了自己在... 奥古斯特·伯艾克(August Bockh,1785—1867)是少数几个能够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相提并论的近代诠释学家之一。伯艾克以其《语文科学的百科全书和方法论》一书中坚守和拓展着西方诠释学发展的语文学方法论路向,奠定了自己在西方近代诠释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方法论 语文学 艾克 西方近代 施莱尔马赫 百科全书 狄尔泰
原文传递
“诠释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文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07,共2页
1960年,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哲学诠释学的创立,为纪念《真理与方法》发表50周年,2010年11月18—20日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隆重举行了“诠释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丹麦、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的专家、学... 1960年,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哲学诠释学的创立,为纪念《真理与方法》发表50周年,2010年11月18—20日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隆重举行了“诠释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丹麦、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解的对话性、传统与生活形式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 哲学诠释学 《真理与方法》 综述 2010年 伽达默尔 生活形式 哲学系
原文传递
诠释学的现代源起:在施莱格尔和施莱尔马赫之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文君 王骏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116,共9页
诠释学史上的流行看法认为,施莱尔马赫是现代诠释学之父、浪漫主义诠释学的“代言人”,施莱格尔则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相关文献的面世和研究逐渐表明,施莱格尔先于施莱尔马赫提出了现代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开启了诠释学的浪漫主义转向。... 诠释学史上的流行看法认为,施莱尔马赫是现代诠释学之父、浪漫主义诠释学的“代言人”,施莱格尔则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相关文献的面世和研究逐渐表明,施莱格尔先于施莱尔马赫提出了现代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开启了诠释学的浪漫主义转向。施莱尔马赫受到施莱格尔影响,突破语文学和圣经注释学的框架,建立了更加系统化的关于理解与解释的技艺学。两人的诠释学思想既呈现出连续性,也有内容细节和思想特色上的差异性,它们共同构成现代诠释学源起不可或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诠释学 语文学 批评 艺术
原文传递
席勒、黑格尔论通向自由的审美教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贤樑(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开启了一个伟大的哲学时代,他对统一性所做的积极的思考,为克服康德哲学所带来的自然和精神的二元论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黑格尔。他在纽伦堡时期就将审美教育的课程大力引入高中教育,并以此来培养公...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开启了一个伟大的哲学时代,他对统一性所做的积极的思考,为克服康德哲学所带来的自然和精神的二元论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黑格尔。他在纽伦堡时期就将审美教育的课程大力引入高中教育,并以此来培养公民的自由意识。艺术作品尽管有自己的局限性,但仍然是对绝对精神的一种感性表达,它体现了精神在他者中依靠自身的存在的绝对力量,因而在任何时代,艺术都是维护自由最核心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黑格尔 审美教育 自由
原文传递
黑格尔论贫富鸿沟的加剧作为现代正义的最大难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霄(译) 牛文君(校) 《伦理学术》 2019年第1期52-62,共11页
贫富鸿沟加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难题,在黑格尔看来,这一难题是对正义的严峻挑战。贫困化是市民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不能凭借自身解决荒淫和贫困问题,黑格尔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局限性,并论证了市民社会向作为伦理现实的国家过渡的必要性,... 贫富鸿沟加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难题,在黑格尔看来,这一难题是对正义的严峻挑战。贫困化是市民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不能凭借自身解决荒淫和贫困问题,黑格尔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局限性,并论证了市民社会向作为伦理现实的国家过渡的必要性,国家是社会正义得以构建的领域。诸种形式的社会救济是福利国家的根本支柱,也是市场秩序良性运作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国家的正义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贫富鸿沟 市民社会 社会救济 福利国家
原文传递
意识的“自我检验”——作为内在批判的解释
17
作者 Klaus Vieweg 蒋明磊(译) 牛文君(校)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7,共5页
黑格尔的诠释学原则可以刻画为"内在批判",以"特定的否定"这种方式解读文本,获得新知。这一原则在《精神现象学》中得到充分的阐述,意识的二元性,更确切地说意识自身的"颠倒"乃是这里的关键。通过对"... 黑格尔的诠释学原则可以刻画为"内在批判",以"特定的否定"这种方式解读文本,获得新知。这一原则在《精神现象学》中得到充分的阐述,意识的二元性,更确切地说意识自身的"颠倒"乃是这里的关键。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自由"一节特别是其中的怀疑主义的深入剖析,黑格尔自我检验的诠释方法得到了例示。回到黑格尔的视角,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哲学与诠释学的关系,对于扬弃方法论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的对立以及防止滑入独断论和相对主义也有不少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检验 内在批判 特定的否定 怀疑主义
原文传递
黑格尔的伦理体系建构
18
作者 朱渝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4期48-49,共2页
与康德、费希特从先验的、单个原子式个人出发不同,黑格尔将伦理学的出发点转换到了民族。在这个由众多不同、实在的个体构成的活生生的民族中,“绝对伦理”以有机体的形式展开自身。伦理学不再是漂浮于上空、进行普遍形式主义的规定,相... 与康德、费希特从先验的、单个原子式个人出发不同,黑格尔将伦理学的出发点转换到了民族。在这个由众多不同、实在的个体构成的活生生的民族中,“绝对伦理”以有机体的形式展开自身。伦理学不再是漂浮于上空、进行普遍形式主义的规定,相反,它从一开始就置身于普遍与个别的融合机制中,就有要现实化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伦理 费希特 伦理学 融合机制 黑格尔 实践诉求 有机体 体系建构
原文传递
审美的世界体验
19
作者 余承法(译) 《外国美学》 2020年第1期-,共14页
"审美的世界体验"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题目,赋予审美行为比以往更多的赞誉。审美体验被认为不只是体验方式之一种——也因而与其他类型的体验一样有局限性:审美体验侧重于美和愉悦之类的特定审美价值,政治体验局限于权力和正义... "审美的世界体验"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题目,赋予审美行为比以往更多的赞誉。审美体验被认为不只是体验方式之一种——也因而与其他类型的体验一样有局限性:审美体验侧重于美和愉悦之类的特定审美价值,政治体验局限于权力和正义之类的问题,经济体验则关注金钱、财产、劳力等方面——相反,审美体验被认为超越了传统的审美领域,超越了上述局限,延伸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能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简言之,审美体验可以发现世界,形成新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未知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审美行为 体验方式 审美价值 审美领域 新的世界观 局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