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森 郭学文 +8 位作者 赵鑫 黄安琪 林婧格 李兴茂 李秀 杜怡峰 赵咏梅 白洁 夏章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变化与残障情况。根据NIHSS评分是否上升分为非恶化组(79例)和恶化组(4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和血糖变异性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糖变异性指标对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变异性参数相比,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R(OR=0.937,P<0.001)、MAGE(OR=1.360,P=0.024)、LAGE(OR=1.364,P=0.015)是NIHSS评分恶化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48 h血糖平均值(OR=1.208,P=0.033)、MAGE(OR=1.206,P=0.040)以及入院空腹血糖(OR=1.182,P=0.016)是影响mRS评分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TIR预测发生恶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1(95%CI:0.699-0.862,P<0.001),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0.8%,最佳截断值为41.3%。结论以TIR等为代表的血糖变异性指标可能是提示AIS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 目标范围内时间
下载PDF
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燕 郭晓军 +2 位作者 朱敏 袁欣 郭学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痛颗...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痛颗粒治疗)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颈部血流状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84.78%(3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部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更高;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疼痛数字评分、头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更低,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颈部血流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颗粒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陆才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不同梗死部位对研究对象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 目的探讨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不同梗死部位对研究对象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动眼期(REM)、睡眠潜伏期(SL)及觉醒期的影响,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TST、SE及REM显著低于对照组[(5.88±1.02)h vs(6.52±1.83)h,P=0.02;(60.21±18.89)%vs(73.84±15.34)%,P=0.00,(10.83±6.62)%vs(14.24±7.73)%,P=0.01],SL和觉醒期显著高于对照组[(31.48±15.54)min vs(26.75±9.02)min,P=0.03;(26.87±15.24)%vs(13.37±5.43)%,P=0.00]。观察组大脑皮质梗死患者TST、SE及REM显著低于皮质下、脑干及小脑梗死患者,SL和觉醒期显著高于皮质下、脑干及小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TST、SE及REM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SL和觉醒期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降低,大脑皮质梗死患者临床睡眠质量最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下载PDF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德孟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9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36例患者。A组行伽玛刀放射治疗,B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术,C组... 目的观察和探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36例患者。A组行伽玛刀放射治疗,B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术,C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观察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以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的临床有效率为86.1%,显著优于伽玛刀放射治疗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有效率(86.1%)优于单纯微血管减压术组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AS评分,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放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2.8%)<微血管减压术(8.3%)<伽玛刀放射治疗(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2.8%)<微血管减压术(5.6%)<伽玛刀放射治疗(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能够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均发生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感觉根部分阻断术 微血管减压术 伽玛刀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鑫 夏章勇 +6 位作者 王晓婷 张柳英 陆才胜 霍成举 班茹 郭存举 王继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20-1223,共4页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动脉狭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更常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障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轻度和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维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66-4067,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一旦确诊应该...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一旦确诊应该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尼莫地平 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Blessed-Roth痴呆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 被引量:34
7
作者 姜春蕾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疗效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82例PS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还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1周。比较2组...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疗效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82例PS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还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及血清(NSE)水平,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9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癫痫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其中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NSE均降低,观察组治疗1月血清NSE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助于控制PSE癫痫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丙戊酸钠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闫星晨 刘培茹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0期3811-3813,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6)°比(12.3±2.4)°、(26.6±3.5)°比(22.0±3.5)°,P<0.01];观察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8)比(22±7)、(27±7)比(22±8)、(58±10)比(44±12),P<0.05或P<0.0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4)比(0.9±0.4)、(1.07±0.41)比(0.79±0.27)、(1.87±0.21)比(1.55±0.18)、(1.8±0.5)比(1.0±0.3)、(5.0±1.2)比(4.0±1.1),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三级康复 关节活动度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培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110例作为对照组,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痴呆患者... 目的探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110例作为对照组,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痴呆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高同型半胱胺酸含量进行对比。结果经Logisitc非条件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对照组与帕金森非认知障碍组、帕金森认知障碍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5;t=6.43,P<0.05)。帕金森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5)。结论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同型半胱胺酸含量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及健康人群,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为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医师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胺酸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纪彪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PV患者200例,并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之后随访3月,统计治愈后30、60、90 d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组和...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PV患者200例,并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之后随访3月,统计治愈后30、60、90 d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年龄、BPPV病程、发作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PPV病程(OR=2.171,95%CI为1.194~3.946,P=0.011)、复位次数≥10次(OR=3.040,95%CI为1.249~7.403,P=0.014)是影响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随着治愈后时间的推移,BPPV复发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才胜 刘淑娟 朱翠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筛选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年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远期随访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病情资料... 目的筛选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年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远期随访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病情资料和活动功能,从中筛选出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3.3~7.1年),总体Mo CA评分(27.4±3.7)分。认知功能正常组18例,认知功能损害组24例,两组在性别、教育程度、TOAST分型、伴随疾病及嗜好、是否接受溶栓治疗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发病时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2、复诊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8比例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入院时NIHSS评分、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mRS〉2、复诊时IADL〈8均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9,4.329,5.143,12.800,21.333;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mRS〉2、复诊时IADL〈8是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认知功能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梗死 认知功能 远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德孟 王后丹 孙驰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6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经济性评价。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疏血通... 目的观察和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经济性评价。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SS评分,ADL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SS评分,ADL评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SS评分,治疗后30 d、60 d、180 d,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经济成本低,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临床疗效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发癫痫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培茹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调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后癫痫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形式和预测因素。方法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神经科住院CVST的患者90例。按有无继发癫痫,将90例CVST患者分为两组,通过病例报道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以及辅... 目的调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后癫痫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形式和预测因素。方法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神经科住院CVST的患者90例。按有无继发癫痫,将90例CVST患者分为两组,通过病例报道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脑电图(EEG)、磁共振(MRI)和全脑血管造影(DSA)和诊断治疗方法,对是否并发癫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多因素模型,并和CVST预后量表的预测价值相比较。结果 CVST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34.4%,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或产褥期(χ^2=5.517,P=0.019)、视物模糊(χ^2=6.103,P=0.013)、意识障碍(χ^2=32.505,P〈0.001)、脑出血(χ^2=4.822,P=0.028)、上矢状窦血栓形成(χ^2=5.908,P=0.015),以及横窦血栓形成(χ^2=6.669,P=0.010),在是否并发癫痫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或产褥期(OR=3.64,95%CI 1.65-8.53)、脑出血(OR=3.02,95%CI 1.43-6.18),以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OR=1.98,95%CI 1.23-4.36)是CVST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AUC为0.73(95%CI 0.63-0.81,P〈0.05),CVST预后量表AUC为0.78(95%CI 0.65-0.86,P〈0.05),两模型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是CVST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孕妇或产褥期,脑出血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CVST并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预测模型和CVST预后量表能较好的预测是否继发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癫痫 预测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德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7期115-116,119,共3页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戴德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0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0%,治疗少... 目的观察和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0%,治疗少儿癫痫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成人组,对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癫痫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8%。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少儿癫痫时,临床有效率高,临床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难治性癫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淑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9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9)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而研究组(n=39)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9)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而研究组(n=39)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和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浆Hcy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由于对照组的,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血浆HCY水平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孟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血肿及脑水肿改善情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血肿及脑水肿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肿、脑水肿量少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确切,促进脑血肿和继发性脑水肿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尼莫地平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Hcy、VEGF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栋 李孟文 +1 位作者 孔艳妮 张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7期423-424,共2页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发病率约485/1万[1]。CSVD不仅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还增加患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2]。研究者发现细胞因子的改变在CSVD的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细胞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发病率约485/1万[1]。CSVD不仅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还增加患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2]。研究者发现细胞因子的改变在CSVD的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加剧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性病变,进而加剧CSVD的病情进展。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表达上升,能通过影响蛋氨酸的代谢,从而影响半胱氨酸的合成和消耗,进而加剧氧化自由基的富集,加剧其对于神经纤维的浸润和损伤[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上升,加剧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促进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进而促进脑小血管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5]。为了揭示Hcy、VEGF的表达与CSVD患者病情的关系,本研究选取CSVD患者500例,探讨Hcy、VEGF的表达及其与CSVD的病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智力与记忆恢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星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2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智力与记忆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不进行早期康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智力与记忆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组均以14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临床反应,并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CSS量表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分析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CSS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智力和记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早期康复训练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才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对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3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青年组,同期3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并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初发脑梗死较为常见,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对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3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青年组,同期3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并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初发脑梗死较为常见,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血管炎发生率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致死致残率高,主要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以健康教育的方式改善患者生活习惯,调节饮食结构,提倡进行运动是该病防治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梗死 临床特点 病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