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1
作者 姚树鹏 雷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VP-COP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VP-COPD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的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00例病毒性肺炎(VP...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VP-COP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VP-COPD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的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00例病毒性肺炎(VP)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肺功能检查、病原体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定以及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各项指标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VP-COPD的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SI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更容易合并奥密克戎、德尔塔感染,观察组患Ⅱ型呼吸衰竭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显示,肺功能异常(OR=1.984,P=0.011)、炎症水平(OR=3.254,P=0.009)、病原体为奥密克戎(OR=2.685,P=0.012)、病原体为德尔塔(OR=3.541,P=0.003)以及发生Ⅱ型呼吸衰竭(OR=2.701,P=0.001)因素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有影响。结论实行肺功能检查、病原体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对VP-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肺功能异常、炎症水平、病原体以及Ⅱ型呼吸衰竭等因素对VP-COPD患者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预后,故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毒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春华 马丽敏 +1 位作者 刘凤华 刘英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 分析血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mRNA(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ystein-asparate protease,caspase-6) mRNA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目的 分析血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mRNA(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ystein-asparate protease,caspase-6) mRNA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8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6个月后以甘油三酯(TG)降低≥20%和(或)总胆固醇(TC)降低≥10%判断为治疗有效,归入有效组,否则判断为治疗无效,归入无效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收集NAFL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NAFLD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NAFLD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188例NAFLD患者治疗6个月脱落6例,有效随访182例,其中治疗有效126例(69.23%),纳入有效组,治疗无效56例(30.77%),纳入无效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AMPK-αmRNA水平升高,Caspase-6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清AMPK-αmRNA水平升高,Caspase-6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谷丙转氨酶(Alanim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Caspase-6 mRNA水平是NAFL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AMPK-αmRNA水平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29.182-0.867×AMPK-αmRNA+0.890×Caspase-6 mRNA+1.956×糖尿病+1.283×TG+0.982×TC+0.703×LDL-C+0.066×ALT+0.101×AST,拟合度较好。治疗前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AFLD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757、0.717、0.816,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大于AMPK-αmRNA,Caspase-6 mRNA单独评估价值(Z=2.149,P=0.032;Z=2.879,P=0.004)。结论 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血清TG、TC、LDL-C、ALT、AST、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是NAFLD疗效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NAFLD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影响因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 微小核糖核酸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
3
作者 刘峰 蔡博 +1 位作者 李宝冬 王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病毒转阴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道病毒转阴率与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巴韦林气雾剂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病毒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利巴韦林气雾剂 临床疗效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肠道病毒 人肠道病毒71型
下载PDF
针刺联合加味水木两滋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台杰 刘峰 +1 位作者 王燕 孙立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加味水木两滋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观察组予恩替卡韦片、针刺和加味水木两...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加味水木两滋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观察组予恩替卡韦片、针刺和加味水木两滋汤内服。2组疗程为24周。比较2组肝肾阴虚证主症评分、肝功能、临床疗效以及肠道菌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肾阴虚证主症评分以及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大肠杆菌、肠球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加味水木两滋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可明显改善肝肾阴虚证症状和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可促进患者的肠道菌群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针刺 水木两滋汤 肝肾阴虚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评估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皇甫彤 王伟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和甲胎蛋白(AFP)对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SALF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47)。比较两组ChE和AFP的变化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评入院2周时...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和甲胎蛋白(AFP)对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SALF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47)。比较两组ChE和AFP的变化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评入院2周时ChE和AF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在治疗2、4、8周时,ChE和AFP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E、AFP对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3.16kU/L、40.57μg/L,对应时敏感度分别为0.708,0.877,特异度分别为0.681、1.000.ChE≥3.16kU/L串联AFP≥40.57μg/L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76.79%,ChE≥3.16kU/L并联AFPA40.57μg/L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5.71%。入院2周时ChE≥3.16kU/L、AFPN40.57μg/L均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ChE和AFP能够有效评估SALE患者预后,入院2周时ChE≥3.16kU/L且AFP≥40.57Mg/L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胆碱酯酶类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sICAM-1、sFa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峰 聂仁丽 +3 位作者 蔡博 李宝冬 王珂 孙云秀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Fas受体(sF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Fas受体(sF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 g混合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肝功能、sICAM-1、sFa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肝功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ICAM-1、sFas水平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ICAM-1、s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水平,能降低SICAM-1、SFas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提高患者转阴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FAS受体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伴广泛骨及骨髓转移1例
7
作者 秦亚楠 刘凤华 王思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015-1018,共4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以胃肠胰为常见发病部位(54.5%~75.0%)[1],其次是肺;而肝是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淋巴结转移[2]。根据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以胃肠胰为常见发病部位(54.5%~75.0%)[1],其次是肺;而肝是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淋巴结转移[2]。根据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3],将NETs分为两大类: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胃肠道NEC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最大[4],胃肠道NEC转移至肝脏的发生率约1%~2%。但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十分罕见,本文报道聊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PHNEC伴广泛骨及骨髓转移1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发性 骨转移 骨髓转移癌
原文传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陈福业 崔秀丽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一种严重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征,由胰岛素不足和糖皮质激素的不当升高引起,容易使血液浓缩而形成血栓[1]。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一种严重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征,由胰岛素不足和糖皮质激素的不当升高引起,容易使血液浓缩而形成血栓[1]。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重病因引起的一种少见脑静脉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脑静脉及主要静脉窦血栓形成,可继发脑水肿、静脉性梗死、脑出血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DKA合并CVST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特殊性在于发病形式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容易误诊或漏诊,而且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3]。因此,如何快速识别和诊断这种情况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我们报告了1例DKA并发CVST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希望对此类患者的快速有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液浓缩 发病形式 糖皮质激素 DKA CEREBRAL 脑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