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1
作者 袁欣 张克进 马飒飒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比较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L)与神经阻滞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神经阻滞、超激光及二者联合治疗,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观察3组镇痛效果... 目的比较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L)与神经阻滞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神经阻滞、超激光及二者联合治疗,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观察3组镇痛效果;观察3组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23.33%,26.67%和60.00%,有效率分别为73.33%,70.00%和93.33%,联合组与神经阻滞组、超激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SL和神经阻滞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镇痛
下载PDF
复合光神经疼痛康复治疗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马飒飒 袁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光神经疼痛康复治疗仪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84例PHN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合... 目的探讨复合光神经疼痛康复治疗仪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84例PHN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合光神经疼痛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疼痛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DLQI评分为(2.41±0.56)分,低于对照组的(6.52±1.3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光神经疼痛康复治疗仪可有效减轻PHN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复合光神经疼痛康复治疗仪 临床疗效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燕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1期53-53,55,共2页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单纯行牵引、中频电疗等康复治疗的42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单纯行牵引、中频电疗等康复治疗的42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的另42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的价值。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1年后,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康复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激痛点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4
作者 孔维宽 王森立 +2 位作者 台杰 付丽娟 王世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79-385,共7页
目的探究针刺激痛点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痛点针刺组(n=49)与常规针灸组(n=48),两组患者分... 目的探究针刺激痛点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痛点针刺组(n=49)与常规针灸组(n=48),两组患者分别行激痛点针刺与阿是穴针刺。所有患者均留针20min,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疗程。所有患者同时服用美洛昔康胶囊并贴敷吡罗昔康凝胶作为常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d与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功能障碍问卷(RDQ),腰背屈曲以及伸展活动范围、表面肌电图的平均振幅值、平均频率斜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d、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PRI、PP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常规针灸组比较,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激痛点针刺组患者ODI与RDQ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激痛点针刺组患者腰背屈曲以及伸展活动范围,表面肌电平均振幅值与平均频率斜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常规针灸组比较,治疗结束后1d、6个月时,激痛点针刺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皮下血肿、神经损伤以及晕针等并发症,亦未发生胃肠道反应、疼痛、头晕等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术 激痛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腰肌 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靶点射频热凝联合椎间孔超激光照射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欣 谢珺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8-319,共2页
椎间盘源性颈椎病是疼痛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加,伏案工作时间延长,以及电脑网络的普及,颈椎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微创治疗方法众多,疗效报道不一,但简便易行、疗效/花费比值较高治疗方法仍为数不... 椎间盘源性颈椎病是疼痛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加,伏案工作时间延长,以及电脑网络的普及,颈椎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微创治疗方法众多,疗效报道不一,但简便易行、疗效/花费比值较高治疗方法仍为数不多。作者采用单纯的靶点射频热凝消融联合更为简便的超激光照射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4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激光照射治疗 椎间盘源性 疗效观察 射频热凝 颈椎病 靶点 椎间孔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侧隐窝注药配合多功能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9例
6
作者 袁欣 马飒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674-5674,共1页
采用侧隐窝注药结合电脑三维多功能腰椎牵引床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9例,随访3~6个月,优213例,良194例,差96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96.9%。
关键词 侧隐窝注药 联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脑三维多功能腰椎牵引床 镇痛药
下载PDF
硬膜外腔侧方置管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
作者 袁欣 马飒飒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4期311-311,共1页
我院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其中113例在安置硬膜外腔导管时,采取穿刺针口朝向患侧方向置管,然后注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硬膜外腔 置管法 注射 患侧 方向
下载PDF
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燕 郭晓军 +2 位作者 朱敏 袁欣 郭学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痛颗...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痛颗粒治疗)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颈部血流状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84.78%(3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部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更高;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疼痛数字评分、头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更低,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颈部血流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颗粒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镇痛药物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岳明明 刘国英 +1 位作者 袁欣 李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discectomy,PTED)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创伤、快速恢复和较少并发症等特点,此手术早期使用全身麻醉来保证镇痛效果,但术中若刺激神经根亦或损伤神经根,由于患者处...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discectomy,PTED)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创伤、快速恢复和较少并发症等特点,此手术早期使用全身麻醉来保证镇痛效果,但术中若刺激神经根亦或损伤神经根,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且无法及时反馈,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为了安全,目前此类手术常选择局部麻醉。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高选择性的新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效应,常与各种临床镇痛药复合应用于麻醉,在镇静、镇痛中发挥协同作用。近年也常将其应用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的麻醉,来改善镇静、镇痛的同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配伍 椎间孔镜手术 麻醉 微创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占标 常发旺 +3 位作者 张鑫 张振燕 王寿兰 刘方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联合电针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2例。2组患者均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 观...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联合电针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2例。2组患者均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 观察组则辅以iTBS与电针联合干预。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同时记录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分别采用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HIT-6、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 3))分]、发作频率[(8.1±3.5)d/月]、持续时间[(3.1±1.5)h/次]及HIT-6、HADS评分[分别为(43.2±3.8)分、(7.8±1.5)分]均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HIT-6、HADS评分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此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5(2, 4))分]、发作频率[(9.5±2.9)d/月]、持续时间[(3.8±1.9)h/次]及HIT-6、HADS评分[分别为(44.7±5.6)分、(8.6±2.9)分]仍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iTBS联合电针治疗能显著缓解慢性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且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 电针 慢性偏头痛
原文传递
miR-154-5p对肺癌骨转移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常琪 马飒飒 +2 位作者 李占标 袁欣 孙静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miR-154-5p对肺癌骨转移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2月。选取BALB/c-nu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载体组和miR-154-5p组,每组30只。将pMSCV puro反转录病毒载体或过表达miR-154-5p的A549细胞分别注... 目的探讨miR-154-5p对肺癌骨转移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2月。选取BALB/c-nu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载体组和miR-154-5p组,每组30只。将pMSCV puro反转录病毒载体或过表达miR-154-5p的A549细胞分别注入载体组、miR-154-5p组小鼠左心室。注药第80天,载体组剩余6只存活,miR-154-5p组剩余21只存活。载体组取6只小鼠,miR-154-5p组随机取6只小鼠,用于后期数据分析。注药第0、20、40、60、80天采用缩爪阈值评估小鼠机械性疼痛程度,注药第80天进行X线检查以评价小鼠骨转移评分,注药第80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溶骨性病变面积。从注药开始每天监测两组小鼠生存情况和无骨转移生存情况,连续记录80 d。结果干预方法与时间在缩爪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缩爪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注药第40、60、80天,miR-154-5p组缩爪阈值高于载体组(P<0.05)。注药第80天,miR-154-5p组骨转移评分低于载体组,溶骨性病变面积小于载体组(P<0.05)。载体组生存率为20%,miR-154-5p组生存率为70.0%。miR-154-5p组生存率高于载体组(P<0.05)。载体组中位无骨转移生存期为35 d,无骨转移生存率为86.7%;miR-154-5p组中位无骨转移生存期为76 d,无骨转移生存率为50.0%。miR-154-5p组无骨转移生存率高于载体组(P<0.05)。结论miR-154-5p上调可提高肺癌小鼠的缩爪阈值,抑制骨转移,并延长小鼠生存期和无骨转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骨转移 miR-154-5p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部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占标 吕运良 +2 位作者 马飒飒 袁欣 张振燕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侧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侧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口服双氯芬酸钠肠...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侧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侧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甲钴胺片及腰背肌力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频率12 Hz,压强2.0~3.0 bar,每周治疗2次(每次总冲击次数约为2000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前屈时指地距离(FFD)、Schober试验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FFD、Schober距离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53±0.68)分]、FFD[(5.76±2.64)cm]、Schober距离[(5.58±0.94)cm]、JOA评分[(22.87±2.01)分]及优良率(86.7%)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减轻侧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术后腰痛
原文传递
卡马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磊 袁欣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苯妥英钠治疗,观察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苯妥英钠治疗,观察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9.96±1.34)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96±0.74),对照组分别为PSQI(12.85±1.95)和(4.65±1.1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10.20%),与对照组7例(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睡眠质量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占标 吕运良 +1 位作者 张振燕 刘方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HF-rTMS组、电针组及联合组,每组25例患者。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及良肢位摆放、肌力训练、关节活...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HF-rTMS组、电针组及联合组,每组25例患者。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及良肢位摆放、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HF-rTMS组针对病灶侧脑半球M1区辅以10 Hz rTMS刺激,电针组则针对偏瘫侧肢体辅以电针治疗,联合组则辅以HF-rTMS及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Constant-Murley量表(CM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HF-rTMS组疼痛VAS、SPADI、CMS及MBI评分与电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0.8)分]、SPADI评分[(57.5±16.2)分]、CMS评分[(47.4±9.8)分]及MBI评分[(76.4±10.8)分]均显著优于HF-rTMS组及电针组水平(P<0.05)。结论HF-rTMS联合电针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疗效优于单一rTMS或电针治疗,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电针 脑卒中 偏瘫肩痛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占标 高建勇 +2 位作者 王发进 马军廷 张振燕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干预,电针组在...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干预,电针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疗法,选择低频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则辅以电针(同电针组)及rTMS治疗,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水平,磁刺激频率10 Hz,每日治疗1次,每次20 min。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MMSE、MoC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MMSE、MoCA、FIM及SS-QOL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FIM及SS-QOL评分[分别为(27.5±1.2)分、(26.0±1.5)分、(98.8±3.9)分和(196.0±13.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电针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rTMS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电针 缺血性脑卒中 轻度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占标 邢章民 +1 位作者 张振燕 孙国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3-82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梗死体积、脑细胞凋亡及大脑皮质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刺激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及电针预刺激...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梗死体积、脑细胞凋亡及大脑皮质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刺激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及电针预刺激组。采用线栓法将模型组、电针组及电针预刺激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刺激组大鼠于造模前采用电针连续刺激百会、大椎及右侧内关穴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电针组和电针预刺激组均于制模后继续电针刺激百会、大椎及右侧内关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内予以捆绑固定,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于电针刺激5 d、10 d时,分别采用Garcia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脑梗死体积,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PKA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陷。电针组、电针预刺激组在制模后5 d、10 d时其Garcia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细胞凋亡率及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同时相点水平(P<0.05);并且电针预刺激组上述时间点Garcia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细胞凋亡率及PKA阳性细胞表达率亦显著优于电针组同时相点水平(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如辅以电针预刺激能进一步改善受损神经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刺激;关于电针预刺激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小脑梗死体积、抑制脑细胞凋亡、促进PKA阳性细胞表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预刺激 脑缺血再灌注 蛋白激酶A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保入 刘兆荣 展瑞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5期2039-2040,共2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8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面神经麻...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8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恢复的有效率、治愈率及疗程的长短.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5%、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率为35%、有效率为82%,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合并常规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并显著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传导阻滞 面神经炎 治疗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后盘内臭氧注射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欣 马飒飒 赵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23,26,共3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后盘内臭氧注射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射频消融臭氧介入和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标准分析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治...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后盘内臭氧注射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射频消融臭氧介入和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标准分析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后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后盘内臭氧注射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臭氧 身痛逐瘀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全麻和高位硬膜外联合臂丛麻醉在乳腺癌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保入 刘兆荣 展瑞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6期21-22,共2页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B组54例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B组54例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相对平稳;B组患者麻醉后MAP下降,HR减慢,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脉搏氧饱和度(SpO2)在麻醉后、切皮时及切皮后10 min均低于基础值,A组麻醉后无呼吸抑制,特别在切除腋窝淋巴结时由于静脉注射氯胺酮而引起一过性SpO2下降.B组患者的术中知晓率及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应用率均高于A组(P均<0.05).结论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安全、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避免了由高位硬膜外麻醉引起的呼吸抑制、硬膜外血肿等一系列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原文传递
吗啡联合氯胺酮皮下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中、重度癌痛
20
作者 任保入 刘兆荣 展瑞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1053-1054,共2页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氯胺酮皮下自控镇痛(PCSA)治疗顽固性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采用吗啡PCSA治疗,Ⅱ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治疗,两...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氯胺酮皮下自控镇痛(PCSA)治疗顽固性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采用吗啡PCSA治疗,Ⅱ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治疗,两组治疗后1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镇痛效果、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h、24h、48h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Ⅱ组吗啡用量平均31.23mg明显少于Ⅰ组的56.43mg(χ^2=6.18,P〈0.05);Ⅱ组恶心呕吐4例(13.3%)、便秘2例(6.7%)、嗜睡2例(6.7%)、皮肤瘙痒0例(0.0),明显低于Ⅰ组的21例(70.0%)、18例(60.0%)、9例(30.0%)、8例(26.7%)(χ^2=8.96、5.63、3.32、8.67,均P〈0.05)。结论吗啡联合小剂量氯胺酮PCSA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治疗中、重度顽固性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肿瘤 镇痛 病人控制 氯胺酮 吗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