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对脑梗塞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鲁强 杨瑞山 王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塞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梗死组,另选取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CTA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及颈动脉内硬化斑块及颈...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塞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梗死组,另选取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CTA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及颈动脉内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CTA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梗死组共检测颈动脉血管528支,对照组共检测颈动脉血管511支,梗死组中度以上颈动脉血管狭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207支颈动脉血管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硬化斑块占比为39.20%(207/528),斑块分布以颈动脉分叉处(25.12%)及颈内动脉颅内段(44.44%)为主;对照组39支颈动脉血管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硬化斑块占比为7.63%(39/511),斑块分布以颈动脉分叉处为主,占比为46.15%。梗死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主要以软斑块(39.61%)及混合斑块(37.20%)为主,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钙化斑块(33.33%)及纤维斑块(48.72%)为主,2组斑块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不规则型斑块发生率、溃疡型斑块率及环形征阳性斑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A能够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在评估斑块形态、斑块内溃疡情况及环形征阳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的MRI诊断
2
作者 鲁强 杨瑞山 王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复发的磁共振(MRI)诊断。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211例G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经二次手术或于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n=119)与未复发组(n=92)。均于术后完善MRI和弥散加权成...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复发的磁共振(MRI)诊断。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211例G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经二次手术或于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n=119)与未复发组(n=92)。均于术后完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收集术后6个月相关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信号、ADC值、肿瘤强化部分残余体积与肿瘤强化部分切除程度。结果复发组主要以ADC低信号为主(P<0.05),未复发组以ADC高信号为主(P<0.05);复发组平均ADC值(ADC_(mean))、相对ADC值(rADC_(mean))、最小ADC值(ADC_(min))和最大ADC值(ADC_(max))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强化部分残余体积高于未复发组(P<0.05),肿瘤强化部分切除程度低于未复发组(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ADC_(mean)、rADC_(mean)、ADC_(min)和ADC_(max)预测GBM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01、0.722、0.777和0.672;肿瘤强化部分残余体积、肿瘤强化部分切除程度评估GBM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98和0.781。结论对GBM术后采用MRI技术进行分析对肿瘤复发预测效能较好,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期MRI复查,检测ADC值、强化部分残余体积与肿瘤强化部分切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 表观扩散系数 术后肿瘤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