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宁 赵怡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初次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初次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2组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出血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凝血指标(D-Dimer、FIB、APTT、PT、TT、PLT)的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6、IL-1β、PLT、D-Dimer和FIB均明显降低(P<0.05),而APTT、PT和TT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D-Dim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年内,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38,P=0.016);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1.12%)和19例(10.67%)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P=0.003);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14,P=0.032)。结论利伐沙班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安全性优于低分子肝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利伐沙班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的短期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宁 赵怡 +1 位作者 张玉岩 刘士明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4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夹层型肩袖撕裂患者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中抽取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非...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夹层型肩袖撕裂患者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中抽取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组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肩关节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UCLA评分优良率及Constant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非手术治疗,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能够有效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非手术治疗 夹层型肩袖撕裂 短期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姜文营 王振峰 +5 位作者 秦宪涛 支庆江 纪志鹏 常俊朋 隋德岭 汪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严重胰瘘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对64例PD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与间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其中31例行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33例...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严重胰瘘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对64例PD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与间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其中31例行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33例行间断式胰管空肠吻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胰管空肠吻合组术后B或C级胰瘘显著少于间断式胰管空肠吻合组(P<0.05)。结论:改良胰肠吻合术可减少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术 并发症 胰瘘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miR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心脏毒性的关联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宪涛 支庆江 +2 位作者 王振峰 姜文营 常方圆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97-302,308,共7页
目的评估促血管生成microRNA(miR)水平与乳腺癌化疗心脏毒性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纳入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95例,于化疗前采集患者的血浆并采用qPCR检测14个促血管生成miR的水平,评估化疗期间及化疗后12月内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评估促血管生成microRNA(miR)水平与乳腺癌化疗心脏毒性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纳入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95例,于化疗前采集患者的血浆并采用qPCR检测14个促血管生成miR的水平,评估化疗期间及化疗后12月内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共有11例(5.6%)患者发生心脏毒性。差异比较分析显示,基线血浆let-7f(P=0.027),miR-20a(P=0.008),miR-126(P=0.009),miR-210(P=0.048)和miR-378(P=0.043)的表达水平在发生心脏毒性患者中均显著降低。而采用单元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基线let-7f(P=0.016),miR-20a(P=0.047),miR-126(P=0.025)和miR-210(P=0.041)是心脏毒性发生低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进行分析发现,联合let-7f,miR-20a,miR-126和miR-210表达水平对于心脏毒性发生低风险有着较强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95%CI为0.809~0.965,在最佳工作点达到敏感度77.2%,特异度90.9%。此外,基线期(C0)血浆let-7f(P<0.001)和miR-20a(P=0.001)与乳腺癌心脏毒性标记物血浆cTnI水平呈现负相关。结论循环中let-7f,miR-20a,miR-126和miR-210的水平可以作为乳腺癌化疗心脏毒性低风险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微小RNA 心脏
下载PDF
沟槽状胰腺炎一例
5
作者 汪可 刘丽娟 姜文营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92-393,共2页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疼痛1年,加重半月入院。1年前患者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隐痛不适,曾按“胃炎”治疗。近半月患者腹痛较前加重,伴恶心,无发热。既往有脂肪肝病史5年,吸烟史30年,约20支/d,饮酒史20年,约500ml/d。
关键词 胰腺炎 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隐痛 患者 进食后 肝病史 吸烟史 饮酒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