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赵红卫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81-85,共5页
-
文摘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词人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的关注和研究时冷时热。近年来纳兰性德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评介了近年来一些研究专著 ,并着重从纳兰的思想、创作、爱情、婚姻子嗣、觇梭龙之行以及与《红楼梦》的关系诸方面 。
-
关键词
纳兰性德研究
词史地位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词人
清代
综述
文学成就
词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四溟山人全集》再辑补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庆立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5,共5页
-
文摘
在作者及时贤已推出的有关谢棒的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辑得《四溟山人全集》(重修赵府冰玉堂本)遗诗4首、遗诗句2则、遗诗话21条,发现诗话异文较多者22条。
-
关键词
谢榛
《四溟山人全集》
辑补
诗
诗句
诗话
-
Keywords
XIE Zhen
The Complete Works of Siming the Hermit
supplements
poetry
line
poetry talk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边贡的诗学理论与创作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纪锐利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东岳论丛》
2001年第5期114-117,共4页
-
文摘
边贡为明“前七子”重要成员之一 ,在诗歌理论上积极拥护李梦阳的复古主张 ,以《三百篇》及汉魏、盛唐之诗歌为宗。具体学习方法上 ,提出“守之以正 ,时出其奇”。强调诗歌应有真情实感。内容上主张“文以载道”。作品呈现出飘逸清丽、感情真挚的风格特征 ,为明代文学增添了异彩。
-
关键词
边贡
复古
正
奇
兴象
明代文学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谢榛全集》辨误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庆立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1期79-84,共6页
-
文摘
[摘要]本文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前言》8处,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辨识、断句36处,正文校、勘、标点105处,附录校勘、标点21处、误作佚诗重收24首、佚诗而漏收7首,佚文校勘不审4则,其它问题4条。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己,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的整理和研究。
-
关键词
谢榛全集
前言
序跋
正文
附录
讹误
-
Keywords
Key Words: The Complete Works of Xiezhen
prefac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text
appendices
errors
-
分类号
I214.8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谢榛全集》讹误举要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李庆立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0-113,共14页
-
文摘
本文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 :《前言》8处 ,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辨识、断句 34处 ,正文校勘 4 9处 ,附录误作佚诗重收 2 3首、佚诗而漏收 7首 ,佚文校勘不审 4则 ,其它问题 4条。同时 ,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己 ,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 ,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
-
关键词
《谢榛全集》
前言
序跋
正文
附录
讹误
辩误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边贡年谱简编
被引量:3
- 6
-
-
作者
纪锐利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8-99,39,共13页
-
-
关键词
边贡
年谱
文学家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一字寓褒贬——也谈《金瓶梅》的取名艺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杨连民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53-56,共4页
-
文摘
命名是一门艺术 ,尤其是在小说中 ,人物的名字中凝晶着作者的匠心。本文即以《金瓶梅》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 ,探讨第一部人情小说中的人物取名艺术 ,并挖掘人名背后的市民文化心理。
-
关键词
市民文化心理
小说
<<金瓶梅>>
命名艺术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赵岐《孟子章句》之训诂特征
- 8
-
-
作者
宁登国
赵立伟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7-80,72,共5页
-
文摘
赵岐《孟子章句》是完璧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 ,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资料 ,故在孟子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 ,它在训诂释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
-
关键词
《孟子章句》
训诂特征
赵歧
训诂释义
《孟子》
注本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新树挺拔硕果香─—《屈赋创作论》序
- 9
-
-
作者
李庆立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屈赋创作论》采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重点探讨了屈原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力、创作过程及创作成就,这在历来的屈原及其辞赋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方面。
-
关键词
《屈赋创作论》
序言
文学评论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词分虚实古今论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张文国
贾文杰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1-63,共3页
-
文摘
词分虚实的做法古已有之。从古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看出 ,其虚词对应着现代九大词类中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部分动词。这种差异产生于古今划分虚实的标准不同。古代以有无实义为标准 ,而今天又加上了语法功能的标准。但是 ,两相比较 。
-
关键词
实词
虚词
慈义
语法功能
划分标准
虚字
汉语
词语
语法
词类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动词
-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刘向《别录》编纂的条件及原因初探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赵友林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1-83,87,共4页
-
文摘
刘向之前 ,中国的图书事业得到发展 ,图书分类管理、图书整理及编目得到初步实践 ,这是《别录》编纂的条件 ;刘向学问广博 ,学术胸襟开阔 ,具有综合分析的学术眼光和补天救世的政治热情 ,这是刘向编纂《别录》的内在原因。《别录》应当是全面、综合。
-
关键词
刘向
《别录》
编纂条件
编纂原因
目录学著作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25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周易·系辞传》中所见“时”之思想
- 12
-
-
作者
赵友林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4-66,共3页
-
文摘
“时”在《周易·系辞传》中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人们行为的得失关键在于是否顺“时”。对于“时”
-
关键词
《周易·系辞传》
古代哲学
时
"顺时"
"识时"
能动
天时
人时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从诗歌流变谈“雅”与“俗”之关系
- 13
-
-
作者
张秉国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9-74,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贯穿着“雅”与“俗”的交流碰撞。本文试图通过对诗歌史上”雅”与“俗”衍变的描绘 ,对“雅”、“俗”相互影响。
-
关键词
雅
俗
诗歌史
诗歌
流变
审美价值取向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李贽“童心说”与王充真美文学观的内在精神关联
- 14
-
-
作者
李博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
文摘
李贽“童心说”与王充真美文学观在内在本质精神上有两点最为契合 :其一 ,提倡真实 ,反对虚妄 ;其二 ,以求真为基础 ,提倡作家个性的发扬 ,反对模拟复古 ,强调文学的变化发展。
-
关键词
李贽
童心说
王充
真美文学观
古代文学理论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有关谢榛的历史成见辨正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李庆立
-
机构
聊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文献》
1997年第1期35-50,共16页
-
文摘
终于布衣而声价重于一时的明代诗人和诗歌理论家谢榛,一生惟诗是乐,驰骋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诗坛六十馀年,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和诗论。时至今日,虽历经四百馀年沧桑,仍有诗2542首、曲1阕、句6则、诗话429段、序1篇、评点79条流传下来。这是一笔可观的文化遗产。《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四溟集》提要谓:"榛诗足以传,而论诗之语则多迂谬。"
-
关键词
王世贞
钱谦益
后七子
李攀龙
赵康王
中国文学
诗话
四库全书总目
潘之恒
中国大百科全书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