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GFAP、PGP9.5IL-5、IL-6、IL-8、IL-10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地芹 方明昊 +4 位作者 俞明明 刘红娟 王雯 王天任 汪青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蛋白基因产物(PGP9.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IL-5、IL-6、IL-8、IL-10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丹参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各组在住院当天及14 d行...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蛋白基因产物(PGP9.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IL-5、IL-6、IL-8、IL-10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丹参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各组在住院当天及14 d行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行MRI计算梗死后体积,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GFAP、PGP9.5、IL-5、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判断预后。结果丹参组治疗后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丹参组治疗后GFAP、IL-6、IL-8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丹参组治疗后IL-1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丹参组较对照组有较好预后(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减轻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行为能力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嵘 何地芹 +1 位作者 刘红娟 桂昕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分别进行下肢血管...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分别进行下肢血管彩超、头颅CT检查、D-二聚体水平、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高度怀疑有肺栓塞的患者行肺部CTA检查,观察出血事件(颅内出血、皮下出血、眼底出血、消化道出血、鼻腔及口腔黏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治疗组未出现肺栓塞,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下肢DVT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钠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介导PIDD通路改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蒙 何地芹 +3 位作者 曹自为 管叶明 黄海丽 汪青松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53诱导的死亡结构域蛋白(PIDD)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53诱导的死亡结构域蛋白(PIDD)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1 d、3 d、7 d)脑组织匀浆中PIDD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以及7 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2(caspase-2)、t-BID、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取缺血再灌注后7 d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梗死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缺血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在缺血再灌注后3 d、7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缺血再灌注后3 d、7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抑制剂组(P<0.01)。丹参多酚酸组PID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缺血模型组,高于抑制剂组(P<0.01);丹参多酚酸组caspase-2、t-BID、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缺血模型组,高于抑制剂组(P<0.01)。缺血模型组AI[(53.25±4.16)%]显著增加,丹参多酚酸组AI[(35.13±4.23)%]和抑制剂组AI[(24.5±5.14)%]均低于缺血模型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通过下调PIDD及其下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2、t-BID、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的表达改善大鼠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缺血性脑损伤 p53诱导的死亡结构域蛋白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嵘 何地芹 +3 位作者 李丹青 刘红娟 方明昊 江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5、IL-6、IL-8、IL-1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治疗的首次发作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匹配80例健...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5、IL-6、IL-8、IL-1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治疗的首次发作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匹配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IL-5、IL-6、IL-8、L-10、GFAP水平的差异,以及与格拉斯哥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mRS评分将脑出血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分析2组间IL-5、IL-6、IL-8、L-10、GFAP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与预后不良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IL-6、IL-10、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患者IL-6、IL-10、GFA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6、IL-10、GFAP水平均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呈正相关(r=0.482、r=0.734、r=0.693,P<0.001;r=0.559、r=0.609、r=0.6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GCS评分、IL-6、IL-10、GFAP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IL-10、GFAP及三者联合预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分别为68.4%、78.9%、78.9%、94.7%,特异度分别为85.0%、75.0%、80.0%、70.0%,AUC(95%CI)分别为0.797(0.666~0.929)、0.795(0.665~0.924)、0.803(0.680~0.926)和0.905(0.832~0.979),三者联合对脑出血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脑出血患者的IL-6、IL-10、GFAP水平可反映其病情的严重性,联合应用IL-6、IL-10、GFAP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