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8)Ga-PSMA-11 PET/CT对前列腺癌挽救性放射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指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镐 沈志勇 +3 位作者 骆华春 傅志超 陈忠华 高荣光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镓68(^(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前列腺癌(PCa)挽救性放射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在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PCa,... 目的:探讨镓68(^(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前列腺癌(PCa)挽救性放射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在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PCa,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增高的46例患者,根据2014版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对根治性PCa切除术后患者的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ISUP亚群1组(27例,ISUP分级为1级和2级)和ISUP亚群2组(19例,ISUP分级为3级)。所有纳入患者治疗方案相同,均行^(68)Ga-PSMA-11 PET/CT扫描明确复发部位,随后对复发部位行SBRT,治疗后定期进行血清PSA测量和临床随访。观察并分析患者SBRT前,SBRT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PSA值及SBRT前后ISUP亚群PSA值变化,评估患者的生化无复发生存期以及放射治疗相关毒性。结果:所有患者SBRT前总PSA为1.13(0.80~2.69)ng/ml,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PSA明显下降,分别为0.61(0.30~1.25)ng/ml和0.50(0.27~1.18)ng/ml,与SBR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61,t=36.207;P<0.00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RT前ISUP亚群1组PSA为1.15(0.87~2.69)ng/ml,ISUP亚群2组为1.09(0.80~2.51)ng/ml;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ISUP亚群1组PSA分别为0.48(0.30~0.85)ng/ml和0.46(0.24~1.01)ng/ml,ISUP亚群2组PSA分别为0.81(0.66~1.05)ng/ml和0.62(0.31~1.05)ng/ml。27例ISUP亚群1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23例(占85.19%)患者的PSA降低,治疗后6个月16例(占59.26%)患者的PSA仍降低,治疗后9个月10例(占37.04%)患者的PSA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9例ISUP亚群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16例(占84.21%)患者的PSA降低,治疗后6个月12例(占63.16%)患者的PSA仍降低,治疗后9个月,7例(占36.84%)患者的PSA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总体生化无复发生存期(b-RFS)为15个月(95%CI:13~23),ISUP亚群1组b-RFS为16个月(95%CI:11~35),ISUP亚群2组b-RFS为14个月(95%CI:9~未达到),ISUP亚群1组和ISUP亚群2组之间b-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SBRT后PSA异常增高的患者进一步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均能找到病变部位(如淋巴结转移、骨转移)。46例行SBRT的患者中,11例(占23.91%)发生1级毒性反应。结论:^(68)Ga-PSMA-11 PET/CT能够识别PCa挽救性放射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患者的复发部位,使用SBRT对复发部位进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 前列腺癌(PCa) 挽救性放射治疗 生化指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下载PDF
ZigBee个人剂量仪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杰 《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17期112-114,共3页
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仪(简称个人剂量仪)在核能发电、医疗辐照、辐照灭菌等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辐射防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红外线、蓝牙、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 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仪(简称个人剂量仪)在核能发电、医疗辐照、辐照灭菌等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辐射防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红外线、蓝牙、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个人剂量仪产品也相继出现,从而实现了个人剂量仪智能化管理。近年来兴起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传输率、安全性好的特点,很适合应用于个人剂量仪的无线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个人剂量当量 个人剂量仪 智能化管理 蓝牙 红外线 核能发电 监测仪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在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3
作者 苏怿芃 陈宜婷 +4 位作者 郭泽邦 郑诗颖 秦国旺 朱云云 傅志超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2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病理证实并接...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病理证实并接受nCRT的5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nCRT前及nCRT后8周均行盆腔MRI检查,获得ADC值并计算ΔADC和ΔADC%。根据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标准将52例患者分为敏感组(40例)和不敏感组(12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nCRT前ADC值及ΔADC、ΔADC%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nCRT后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ΔADC、ΔADC%与TRG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之间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RT疗效的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ΔADC对nCRT疗效的预测效能并确定最佳界值。结果:敏感组与不敏感组nCRT前后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与不敏感组ΔADC和Δ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DC、ΔADC%均与TRG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8、-0.36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ΔADC为nCRT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ΔADC预测nCRT疗效的最佳界值为236.600×10-6 mm2/s。结论:nCRT前后ADC值对nCRT疗效预测意义不大,但ΔADC能够较好地预测nCRT效果,可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 直肠癌 nCRT 疗效预测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放疗在低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骆华春 傅志超 +5 位作者 沈志勇 王鑫鹏 蔡履娟 冯静 应文敏 陈忠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507-51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法在低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LB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LBMP的9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72(67.4±4.5)岁。所有患...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法在低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LB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LBMP的9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72(67.4±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其中52例患者接受单纯前列腺直接放疗(PODT组),39例患者接受前列腺联合转移灶放疗(PMRT组)。POD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前列腺和双侧精囊,即计划靶区体积(PTV),其处方总剂量为62.5 Gy(2.5 Gy/次,1次/d,25次/5周);PMR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PTV+淋巴结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_(nd))+椎体转移灶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_(m)),其中,PGTV_(nd)处方总剂量为55 Gy(2.2 Gy/次,1次/d,25次/5周);PGTV_(m)处方总剂量为45 Gy(1.8 Gy/次,1次/d,25次/5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肿瘤照射体积、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采用扩展性前列腺癌复合指数(EPIC)量表和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2组患者各个随访时间点的生存质量和急性放射损伤;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急性放射损伤;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χ^(2)检验。结果PODT组总的照射体积为(264.52±86.37)cm^(3),显著低于PMRT组的(418.47±63.64)cm^(3),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P<0.05)。PODT组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左侧股骨头和右侧股骨头)的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PMRT组(t=2.01~4.78,均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的泌尿系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Z=4.467、5.726、7.984,均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24个月的肠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Z=3.826、5.693、7.874,均P<0.05);PMRT组的性功能评分在放疗后3个月及以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均高于PODT组(Z=2.381~9.872,均P<0.05)。PODT组和PMRT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PCS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62、3.07,均P>0.05)。PODT组的5年无生化失败期间(IBF)率低于PMRT组(4.2%对14.9%),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3)。PMRT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下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ODT组(χ^(2)=6.09、3.12、7.58,均P<0.05);其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PODT组(48.7%对19.2%,χ^(2)=8.93,P<0.05)。结论LBMP患者接受PMRT可提高IBF时间,但无法延长PCSS和OS时间,且增加了辐射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生活质量 辐射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海马保护的2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建海 陈忠华 +3 位作者 傅志超 冯静 钟南保 陈杰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464-470,共7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2种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放疗中的海马保护和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全CNS放疗的1...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2种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放疗中的海马保护和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全CNS放疗的12例GCT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7~14岁,中位年龄11岁。对所有患儿进行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勾画,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30 Gy,每次3 Gy,共照射10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通过比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长评估计划实施效率。结果VMAT和IMRT 2种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学分布。VMA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略优于IMRT技术,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0.02和0.14±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P<0.001)。VMAT和IMRT2种技术的左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5.99±0.70)Gy和(21.21±1.07)Gy、右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6.13±0.58)Gy和(21.35±0.69)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22、−21.628,均P<0.001),VMAT技术在海马保护上达到了剂量限制要求。VMAT技术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较IMRT技术优势明显,除双肺外,在眼晶状体、甲状腺、肾脏保护方面VMAT技术全面优于IMRT技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8~−2.231,均P<0.05)。VMAT技术在治疗效率方面同样优于IMRT技术,VMAT的机器跳数为1749±95、治疗时长为(354±31)s,均仅为IMRT技术的40%左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83、−22.790,均P<0.001)。结论在儿童CNS GCT放疗中,VMAT技术能够在保护海马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靶区均匀性,同时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生殖细胞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海马 放射治疗剂量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履娟 骆华春 +5 位作者 傅志超 沈志勇 王鑫鹏 冯静 应文敏 陈忠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8~65 (43.7±6.9)岁。放疗前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分别于食管病灶的上界和下界行钛夹植入术,在钛夹植入前后均行CT扫描定位和靶区勾画,比较钛夹植入前后的大体肿瘤体积(GTV)长度、GTV、肿瘤临床体积(CTV)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将36例患者按照GTV上界和下界的误差分为精确组(误差<1 cm)和误差组(误差≥1 cm),分析影响食管靶区勾画的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 χ^(2)检验对精确组和误差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靶区精确勾画的危险因素。 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植入钛夹,4例(11.1%)出现上界钛夹脱落;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2.8%(19/36)。钛夹植入前患者GTV长度为(4.74±1.02)cm,大于钛夹植入后的(3.98±0.79)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472, P<0.05)。钛夹植入前患者的GTV和CTV分别为(28.87±3.21)cm 3和(72.46±6.37)cm 3,均大于钛夹植入后的(24.59±2.67)cm 3和(56.37±4.52)cm 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26、7.696,均 P<0.05)。钛夹植入前的双肺V 10、V 20(接受10、20 Gy照射剂量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均高于钛夹植入后[(21.64±1.57)%对(17.32±0.96)%、(14.87±2.32)%对(11.69±1.84)%、(28.87±3.21)Gy对(24.59±2.67)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5、7.64、-2.43,均 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饮酒史、GTV长度与GTV的勾画精确度存在相关性( χ^(2)=5.64、11.57、13.33、8.23,均 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相对危险度( RR)=0.296,95%置信区间:0.137~0.586, P<0.001]和GTV长度( RR=2.313,95%置信区间:1.280~4.875, P<0.01)是影响GTV精确勾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内镜下钛夹植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引导CT定位下靶区勾画的范围并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钛夹 放射治疗 靶区勾画 照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