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管暂时性寄存装置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伟航 蔡志聪 +7 位作者 林楠 杨为锦 林志雄 江传燊 张鸿文 林晨 马立强 王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肠管暂时性寄存装置(ITSD)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通过离断肠管、结扎肠系膜血管及动脉放血建立犬肠多处横断伤及非连续性可疑坏死伴失血休克模型。实验组采用ITSD... 目的探讨肠管暂时性寄存装置(ITSD)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通过离断肠管、结扎肠系膜血管及动脉放血建立犬肠多处横断伤及非连续性可疑坏死伴失血休克模型。实验组采用ITSD重建肠管,对照组则缝扎肠管,随后暂时关腹,24 h后行确定性手术。记录实验一般资料(放血量、复苏期补液量、早期处理用时、断端肠管处理时间及犬生存情况)。检测实验前、早期处理后(0 h)、2、6、12、24 h内毒素浓度,并观察肠管活力变化。实验组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取两组原可疑坏死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两组的放血量、补液量、早期处理用时及肠管断端处理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管缝扎后,1只犬因误吸死亡。自术后2 h起,对照组内毒素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24 h:(1.217±0.324)EU/ml比(0.675±0.227)EU/ml,P<0.05]。实验组可疑坏死肠管活力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管坏死的首发时间晚于对照组[(8.75±3.70)h比(4.63±1.87)h,P>0.05],切除的坏死肠管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28.30±6.76)cm比(95.68±29.31)cm,P<0.05]。消化道造影显示实验组肠管通畅性良好。对照组的肠组织病理改变较实验组严重。结论ITSD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的紧急救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可疑性坏死 肠管缝扎 肠管重建 短肠综合征
原文传递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欣灵 吴玉珍 +1 位作者 徐炜伟 吴慧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均为单侧发病,类圆形,最长径6.7~28.2cm,边界清楚;5例为囊实性...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均为单侧发病,类圆形,最长径6.7~28.2cm,边界清楚;5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分别为1例等低信号、4例等信号,其中2例肿块内夹杂条絮状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DWI/ADC示实性部分明显扩散受限,增强扫描中度强化;1例多房囊性肿块。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多样,其中囊实性肿块表现典型,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