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动力不稳型骨盆骨折几种损伤控制性应急处置方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林 郁毅刚 夏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不稳型骨盆骨折(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HUPF)合适的损伤控制急救方案.方法 横截面回顾性分析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77例HUPF患者采用不同损伤控制措施的效果.A组为损伤现场未进行骨盆外固定、入院急...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不稳型骨盆骨折(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HUPF)合适的损伤控制急救方案.方法 横截面回顾性分析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77例HUPF患者采用不同损伤控制措施的效果.A组为损伤现场未进行骨盆外固定、入院急诊CT确定骨盆不稳定骨折后立即行支架外固定,12例;B组为损伤现场骨盆下肢联合木板外固定,急诊CT后更换为骨盆支架外固定,18例;C组为现场骨盆下肢联合木板外固定,急诊CT后进行介入栓塞术,术中卸除木板,术后更换为骨盆支架外固定,17例;D组为现场骨盆带外固定,急诊CT后行介入栓塞术,术中维持骨盆带,术后更换为支架外固定,15例;E组为现场骨盆带外固定,急诊CT后行介入栓塞术,术中维持骨盆带,术后保留骨盆带并支架外固定,15例.各组经急诊损伤控制性术后进一步分流专科救治.选择患者平均输血量、休克指数恢复时间和存活率为观察指标,评价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A-E组输血量依次减少,A组(4720.00±1996.00)mL,E组(1287.00±112.50)mL(F=38.74,P<0.001);A-E组休克指数恢复时间依次缩短,A组(21.70±18.38)h,E组(4.73±1.10)h(F=10.23,P<0.001);A-E组存活率依次为42%,55%,59%,73%,87%.结论 HUPF患者合适的损伤控制急救措施是现场骨盆外固定优于未固定、急诊介入栓塞优于不栓塞、术中维持固定优于卸除固定、术后保留原固定基础上的骨盆外支架固定优于去除原固定的骨盆外支架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不稳 动脉栓塞
下载PDF
下腰疼痛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立杰 欧阳林 +1 位作者 陈鼎伟 林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267-5271,共5页
背景:下腰痛是人类极容易发生的疾病,原因复杂,发生机制依然不能完全阐明。目的:针对下背疼痛起因做一详细的力学分析。方法:藉由生物力学原理,应用计算软件Matlab与图像软件Photoshop对L4及两侧的小关节进行3D力学模拟。分析不同体质... 背景:下腰痛是人类极容易发生的疾病,原因复杂,发生机制依然不能完全阐明。目的:针对下背疼痛起因做一详细的力学分析。方法:藉由生物力学原理,应用计算软件Matlab与图像软件Photoshop对L4及两侧的小关节进行3D力学模拟。分析不同体质量的人在不同弯腰角度、提取不同重物时,L3-L4椎间盘所承受的滑脱力,以及在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化的情形下,应力转移至关节囊的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L4因弯腰搬动物品时所受的压力会随着弯腰的角度增加而呈非线性递减,弯腰角度越大L4所受压力越小;当弯腰搬取物品时,L4所承受的压力与人体质量或物品质量呈正比;②当人弯腰达75°时,由于环状应力的产生可使腰大肌所承受的力可达体质量的20倍,来回反复做相同的动作就会使肌肉疲劳,进而对其造成损伤;椎间盘的退化也会将原先正常作用在周边组织的应力放大4倍左右,而对这些组织造成应力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力学 腰大肌 环状应力 椎间盘 滑脱应力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水斌 汤奕林 +2 位作者 欧阳林 罗爱芳 肖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有明确颅脑外伤患者为TBI组,均行头颅CT、常规MRI序列(包括T 1WI、T 2WI、FLAIR像)与DTI检查,测量脑内不同部位的FA值,并对患者脑外伤严...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有明确颅脑外伤患者为TBI组,均行头颅CT、常规MRI序列(包括T 1WI、T 2WI、FLAIR像)与DTI检查,测量脑内不同部位的FA值,并对患者脑外伤严重程度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FA值与GCS评分,分析患者后遗症的发生与DTI、GCS评分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选取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结果TBI组各ROI的FA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组双侧相同解剖部位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组的FA值与GCS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DTI异常与患者脑伤后遗症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A值的变化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DTI检查技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mDIXON-Quant定量T_(2)^(*)值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罗爱芳 黄丽 +2 位作者 陈鼎伟 肖玉辉 欧阳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MRI mDIXON-Quant定量T_(2)^(*)值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3月~2019年11月招募年龄19~78岁,进行腰椎常规MRI及mDIXON-Quant检查,纳入标准且图像质量满意的共98例,平均年龄(42.2±17.1)岁。根... 目的探讨MRI mDIXON-Quant定量T_(2)^(*)值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3月~2019年11月招募年龄19~78岁,进行腰椎常规MRI及mDIXON-Quant检查,纳入标准且图像质量满意的共98例,平均年龄(42.2±17.1)岁。根据Pfirrmann标准将L_(1)/L_(2)~L_(5)/S_(1)椎间盘进行退行性变分级,并采用水-脂分离(mDIXON-Quant)技术定量测量相应椎间盘的T_(2)^(*)值。采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一般线性方差t检验对不同检查者L_(1)~S_(1)椎间盘相应的T_(2)^(*)值与Pfirrmann分级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T_(2)^(*)与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据相关系数r判断相关程度。结果L_(1)/L_(2)~L_(5)/S_(1)椎间盘在Pfirrmann分级与T_(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L_(1)/L_(2)~L_(5)/S_(1)椎间盘在Pfirrmann分级与T_(2)^(*)值有相关性,L_(1)/L_(2)和L_(2)/L_(3)呈弱负相关,L_(3)/L_(4)呈强负相关,L_(4)/L_(5)和L_(5)/S_(1)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T_(2)^(*)值随着Ⅰ~Ⅴ组排序信号的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是Ⅱ~Ⅴ级的T_(2)^(*)值下降明显。结论基于MRI mDIXON-Quant序列T_(2)^(*)值定量评估腰椎间退行性变的程度不仅扫描时间短、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尤其对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定量分析,不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Pfirrmann分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D-pCASL与DSC-MRI在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喻黎 欧阳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和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成像(DSC-MRI)技术在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常规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DWI、3D-pCASL和DSC...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和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成像(DSC-MRI)技术在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常规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DWI、3D-pCASL和DSC-MRI图像。比较3D-pCASL与DSC-MRI两种灌注成像技术所测得的脑血流量(CBF)与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差异。结果3D-pCASL与DSC-MRI可发现常规MRI无法显示的mTBI患者脑内血流灌注减低区域。两种技术测量局部脑内低灌注区和对侧镜面区配对t检验结果,CBF(P<0.01)和rCBF(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pCASL和DSC-MRI两种方法所测得的CBF与rCBF有显著相关性(r=0.622,P=0.001)。结论3D-pCASL和DSC-MRI技术对显示脑内低灌注病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两种方法在评估mTBI患者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基本征像对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思杰 林杨 +2 位作者 林雪鸿 徐晓伟 李顺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2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基本征像及其对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结核活动组(48例)和非活动组(50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行MSCT...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基本征像及其对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结核活动组(48例)和非活动组(50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行MSCT检查,观察结节灶、树芽征、支气管充气征、边界模糊、磨玻璃影、肺实变、空洞、支气管迂曲等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各CT征象的检出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诊断效能。结果:在98例肺结核患者中MSCT影像特征主要有肺炎实变型、弥漫间质型、单发结节型及多发结节型,其中肺炎实变型MSCT表现主要为支气管充气征、边界模糊;弥漫间质型MSCT表现主要为树芽征、结节灶及肺实质等;单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淋巴结肿大等;多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空洞。结核活动组患者中常见空洞42例(占87.50%),树芽征40例(占83.33%),磨玻璃影32例(占66.67%),结节灶30例(占62.50%)。非活动组患者中常见结节灶27例(占54.00%),钙化灶24例(占48.00%),支气管充气征21例(占42.00%),纤维条索影21例(占42.00%)。MSCT检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准确率为85.42%,诊断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准确率为78.00%。MS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灵敏度为85.42%,特异度为78.00%。结论:活动性肺结核MSCT检查以空洞、树芽征、磨玻璃影、结节灶等征象较为常见,MSCT在鉴别肺结核活动性及非活动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多层螺旋CT(MSCT) 基本征像 活动性 判断 价值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腰椎滑脱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水添 朱娜君 +1 位作者 林淑梅 方欣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6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腰椎滑脱患者54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平扫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 目的探讨并分析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腰椎滑脱患者54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平扫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型诊断准确性以及图像特征。结果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对于CT平扫有着明显的阳性检出率优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手术判断结果为标准,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分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图像中清晰度较高,可以实现对椎体、峡部裂定位以及空间关系的准确体现。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腰椎滑脱的检查与诊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并且可以清晰展现影像学特征,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可靠的图像数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CT平扫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杨 吴丽芳 陈懿 《肿瘤影像学》 202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对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5—2018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6例腮腺混合瘤与42例腺...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对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5—2018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6例腮腺混合瘤与42例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数目、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结果:混合瘤发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而腺淋巴瘤发病以中老年为主,且明显以男性多见;混合瘤多单发(26例),腺淋巴瘤可多发(42例患者中11例多发,其中9例双侧多发,2例单侧多发),混合瘤T2WI上信号多混杂,呈渐进性强化,而腺淋巴瘤多囊变,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快速廓清。结论:腮腺混合瘤及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性别及发病特点,可明显提高两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混合瘤 腺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T_(2)WI矢状位-轴位MRI指标评估退变性腰椎不稳腰骶角、韧带厚度值及小关节积液宽度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雪鸿 刘思杰 +1 位作者 罗爱芳 林杨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T_(2)加权相(T_(2)WI)矢状位-轴位MRI指标评估退变性腰椎不稳(DLI)腰骶角、韧带厚度值及小关节积液宽度差异。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DLI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择医院查体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所... 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T_(2)加权相(T_(2)WI)矢状位-轴位MRI指标评估退变性腰椎不稳(DLI)腰骶角、韧带厚度值及小关节积液宽度差异。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DLI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择医院查体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磁共振T_2WI矢状位-轴位MRI测量腰骶角、韧带厚度值及小关节积液宽度水平,分析磁共振T_(2)WI矢状位-轴位MRI指标与DL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磁共振T_2WI矢状位-轴位MRI指标评估DLI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腰骶角、黄韧带厚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t=0.855;P<0.05);两组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小关节退变分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9,x^(2)=33.622;P<0.05)。观察组患者DLI与腰骶角、小关节积液量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呈正相关,与小关节退变分级呈负相关(r=0.185,r=0.316,r=0.256,r=-0.617;P<0.05);腰骶角、小关节积液量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和小关节退变分级诊断DL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96、0.839和0.815。结论:DLI与腰骶角、小关节积液量宽度、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及小关节退变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腰骶角、小关节积液退变分级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诊断DLI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T_(2)WI矢状位-轴位图像 退变性腰椎不稳(DLI) 腰骶角 韧带厚度值 小关节积液宽度
下载PDF
3D pCASL结合DWI评价脑外伤后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玉辉 欧阳林 +3 位作者 陈水斌 喻黎 陈懿 汤奕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3D pCASL)和DWI评价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不同时期的灌注损伤。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入院CT诊断为TBI者50例,并在脑创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完成常规MRI、3D pC...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3D pCASL)和DWI评价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不同时期的灌注损伤。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入院CT诊断为TBI者50例,并在脑创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完成常规MRI、3D pCASL及DWI序列扫描。分析TBI患者脑挫伤区及周围水肿区、对侧镜像区的定量脑血流量(CBF),结合DWI和ADC图,评价TBI患者微循环改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BI患者行3D pCASL和DWI扫描可见脑挫伤区及周围水肿区CBF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减低,呈低灌注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侧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CBF值较对侧镜像区下降分别约54%、35%、47%;TBI不同时期挫伤周围水肿区与对侧镜像区比较eA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 pCASL序列对评价TBI患者不同时期脑挫伤区及周围水肿区脑血流灌注损伤情况,评估外伤后脑微循环改变情况,结合DWI和ADC图,检测缺血半暗带存在,能够明确显示脑血流灌注减低区域、范围。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依据,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存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增生与炎症型腺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志超 陈水斌 赖建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134-136,147,共4页
目的分析增强磁共振(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炎症型肝细胞腺瘤(HA-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0例不典型FNH和50例HA-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 目的分析增强磁共振(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炎症型肝细胞腺瘤(HA-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0例不典型FNH和50例HA-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增强MRI联合DWI检查,比较两者增强MRI各期信号特征和强化特点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FNH以分叶状多见,中央瘢痕比例大,T_(1)WI呈高信号,T_(2)WI呈等及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门静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持续强化。I-HCA以类圆形多见,存在坏死囊变,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中高及明显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中等强化,门静脉、平衡期呈持续强化,病灶平衡期呈高信号。FNH患者T_(2)WI病灶、平衡期与肝脏信号比值低于HA-I,ADC值、高于HA-I(P<0.05)。T_(2)WI、DWI及门静脉期等信号诊断FNH的敏感度最高,均为100%;T_(1)WI、T_(2)WI高信号诊断FNH的敏感度为88.60%和85.21%。结论增强MRI联合DWI在鉴别诊断不典型FNH和HA-I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结节增生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 增强磁共振
下载PDF
CT特征对肺腺癌患者间隙转移风险模型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琼真 胡子良 +1 位作者 周戈 林英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征的预测模型以预测肺腺癌患者间隙转移(STAS)风险。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腺癌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腺癌常规治疗,收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特征,根据患者是否有...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征的预测模型以预测肺腺癌患者间隙转移(STAS)风险。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腺癌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腺癌常规治疗,收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特征,根据患者是否有STAS分为有转移组31例和无转移组51例;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肺腺癌患者STAS的风险因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有转移组肺腺癌亚型、术后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特征CTR、pGGNs、SNs、囊性空域、玻璃结节、肺肿瘤边界模糊、胸膜粘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显示肺腺癌亚型(HR=4.304)、术后临床分期(HR=3.405)、肿瘤最大径(HR=2.178)、胸膜凹陷征(HR=4.883)、空气支气管征(HR=0.207)是肺腺癌患者STAS的风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肺腺癌患者STAS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结论肺腺癌亚型、术后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是肺腺癌患者STAS的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临床识别肺腺癌患者STAS的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间隙转移 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征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CT放射组学对NSCLC患者抗PD-L1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德标 周丽娟 +1 位作者 林智刚 刘威宏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分析CT放射组学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疗效及预测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3例NSCLC患者为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诊断性增强胸部CT扫描,并接受2周3 mg/kg剂量或240 mg固定剂... 目的分析CT放射组学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疗效及预测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3例NSCLC患者为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诊断性增强胸部CT扫描,并接受2周3 mg/kg剂量或240 mg固定剂量的静脉注射纳武单抗治疗,随访4个治疗周期,于末次随访时评估抗PD-L1疗效。并根据患者抗PD-L1疗效,分为缓解组和进展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价值高的CT放射组学特征,通过绘制ROC曲线鉴别其对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年,截止末次随访时间2021年1月26日,共1例患者失访,5例患者死亡,57例患者完成随访,共38例患者疾病进展为进展组,19例患者疾病缓解为缓解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共提取462个CT放射组学特征,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出系数非零特征,绘制ROC曲线显示预测患者抗PD-L1疗效的AUC为0.991(95%CI 0.938~987),灵敏度为94.23%,特异度为96.43%。结论基于CT放射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对NSCLC患者抗PD-L1治疗疗效的较高,可作为预测及评估NSCLC患者抗PD-L1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放射组学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测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