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梅雪 张菊芬 沈刘艳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接受神经内...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率,治疗前后激素水平[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 cortico hormones,ACTH)、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 TSH)、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HCG)],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与对照组完全切除率70.45%(31/44)比较,试验组为88.63%(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ACTH、TSH和HCG均下降,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72%(10/44)比较,试验组为6.8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显微镜下入路,且安全性更高,运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腺瘤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心理评估在颅脑损伤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小梅 王丹 +2 位作者 孙诗白 林伟 王玉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评估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8月经我院神经外科治疗6个月后随访GOS评分5分的202例TBI为研究对象,选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MoCA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目的探讨神经心理评估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8月经我院神经外科治疗6个月后随访GOS评分5分的202例TBI为研究对象,选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MoCA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预后量表-睡眠部分(SCOPA)评分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202例中,112例(55.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型TBI病人30例(45.4%),中型TBI病人42例(51.2%),重型TBI病人40例(74.1%)。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MoCA-B、HAMD、SCOPA评分、SCOPA-夜间评分显著恶化(P<0.05);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组执行功能、即刻与延时回忆、流畅性、定向、计算、抽象、视知觉、注意和命名等领域评分均显著变差(P<0.05)。结论神经心理评估可应用于TBI病人的预后评价,可弥补单纯GOS评分的不足,对TBI病人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心理评估 GOS评分 预后评价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Meta分析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陶丽丽 朱洁 +1 位作者 徐东升 虞大为 《中国医药》 2023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2月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观察组)对比单用阿奇霉素(对照组)...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2月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观察组)对比单用阿奇霉素(对照组)治疗小儿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87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比值比=3.57,95%置信区间:2.82~4.81,Z=6.59,P<0.0001)、退热率(比值比=3.24,95%置信区间:2.31~5.57,Z=7.26,P<0.0001)、咳嗽喘憋缓解率(比值比=2.34,95%置信区间:1.56~4.69,Z=7.15,P<0.0001)、肺部啰音消失率(比值比=2.57,95%置信区间:1.25~4.64,Z=7.27,P<0.0001)均优于对照组。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88.84元。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更好,但成本也更高。结论与单用阿奇霉素相比,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更好,对于有意愿支付增加的费用者有一定的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 META分析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艳 尹碧 +2 位作者 王海英 王燕 万蓉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预防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 目的探究脑出血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预防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66例),分析脑出血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出血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患者采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吸入性肺炎、脑出血量、手术方式、格拉斯哥评分、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使用抗生素3种及以上、使用呼吸机超过2 d、吸入性肺炎、格拉斯哥评分≤6分是脑出血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后,感染组患者脑血肿量<30 ml占75.86%(44/58),NIHSS评分减少至(11.10±4.23)分,ADL评分升高至(26.21±5.44)分,肺部感染好转率占93.10%(54/58)。结论使用抗生素3种及以上、使用呼吸机超过2 d、吸入性肺炎、年龄≥60岁及格拉斯哥评分≤6分是脑出血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脑血肿、神经缺损及肺部感染情况,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时机理论 持续性护理
下载PDF
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临床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6
5
作者 卓健伟 杨理坤 +2 位作者 朱洁 疏龙飞 王玉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的366例单侧CSDH患者。根据首次钻孔后3个月内是否CSDH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析比较与CSDH术后复发可能相...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的366例单侧CSDH患者。根据首次钻孔后3个月内是否CSDH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析比较与CSDH术后复发可能相关的15项因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来降低数据维度和筛选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用于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4个预测因子(年龄、脑萎缩、术前血肿量、脑复张率),纳入Logistic回归并形成列线图。经过验证,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则显示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SDH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利于个体化治疗的调整及对复发高风险患者的针对性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复发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及流程管理在双侧额叶挫裂伤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封晓燕 焦薇 +3 位作者 陈军辉 时忠华 史亚琴 王玉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及相关流程管理在双侧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7例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105例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ICP组)、282例未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无...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及相关流程管理在双侧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7例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105例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ICP组)、282例未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无ICP组),分别接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单侧开颅挫裂伤和血肿清除术、双侧开颅挫裂伤和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记录保守治疗成功率、双侧开颅手术和去骨瓣减压术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评价预后。结果与无ICP组相比,ICP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较高[64.76%(68/105)对47.16%(133/282);χ^(2)=9.493,P=0.002],去骨瓣减压术比例较低[8.11%(3/37)对23.49%(35/149);χ^(2)=4.314,P=0.038],住院时间较短[(13.22±1.83)d对(18.51±5.08)d;t=10.410,P=0.000],住院费用较低[(8.34±3.26)万元对(9.67±4.42)万元;t=2.811,P=0.005];而手术方式(χ^(2)=2.673,P=0.102),住院期间肺部感染[33.33%(35/105)对39.72%(112/282);χ^(2)=1.321,P=0.250]、颅内感染[10.48%(11/105)对8.16%(23/282);χ^(2)=0.513,P=0.473]、脑积水[3.81%(4/105)对6.74%(19/282);χ^(2)=1.173,P=0.279]、癫发作[6.67%(7/105)对10.99%(31/282);χ^(2)=1.617,P=0.203]、心动过缓[28.57%(30/105)对34.75%(98/282);χ^(2)=1.320,P=0.251]发生率,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92,P=0.474)。结论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应及时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并流程管理。虽然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无法改善最终预后,但可增加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去骨瓣减压术比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额叶 颅内压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淋巴细胞减少预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结局
7
作者 张崇辉 丁长赓 +4 位作者 郑杰 车沅沅 曹鑫意 程明 王玉海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5373-5378,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LOA)与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呼吸道感染(RTI)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淋巴细胞减少组(LOA) (n = 76)和无淋巴细胞减少...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LOA)与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呼吸道感染(RTI)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淋巴细胞减少组(LOA) (n = 76)和无淋巴细胞减少组(NoLOA) (n = 85)。根据入院与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AIS)等级是否改善将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结合患者病历和辅助检查相结合以判断呼吸道感染情况。采用Person X2检验分析淋巴细胞减少和呼吸道感染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LOA组与预后良好相关(P 0.05)。结论:淋巴细胞减少症与预后良好相关,但不能认为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淋巴细胞减少症 预后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效果及对脑脊液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姜鑫鑫 陈涛 +1 位作者 胡位 瞿发林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3441-3443,3447,共4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效果及对脑脊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重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观察组(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每...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效果及对脑脊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重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观察组(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每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颅内压(ICP)、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及IC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的ICP、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葡萄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注射,有助于改善脑脊液各项指标,提高脑脊液蛋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静脉滴注 鞘内注射 抗菌药物 脑脊液蛋白水平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汪静 孟祥栋 +1 位作者 沈秋燕 姥义 《肿瘤影像学》 2020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7例术中显示为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超声图像,观察肿瘤位置...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7例术中显示为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超声图像,观察肿瘤位置、大小、数量及血供等情况,判断肿瘤边界。术中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引导肿瘤的切除。结果:17例患者共19个病灶均能够在术中超声下清楚显示,准确定位手术路径后,14例16个非功能区胶质瘤均被完整切除,3例3个侵犯功能区胶质瘤最大限度地被切除。结论:在低荧光素钠染色胶质瘤显微手术中,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手术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胶质瘤 荧光染色
下载PDF
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陈艳霞 邬幼萍 +1 位作者 吴艳 何高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426-042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 绪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 本院收治脑肿瘤患者及家属共 100 例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发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目的:观察分析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 绪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 本院收治脑肿瘤患者及家属共 100 例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发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均为 50 例(各组包括患者及家属各 2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接受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比 两组延续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指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 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延续护理后, 两组负性情绪均有一定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且研究组护理 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5。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在脑肿瘤院 外护理中的实施,可实现对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有效改善,。实现对医 院形象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心理护理干预 脑肿瘤 负性情绪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漏诊1例
11
作者 向定朝 马传雨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58-558,共1页
患者,女,41岁,2016年9月18日凌晨2点左右出现颈后酸胀、疼痛不适,睡眠中痛醒,至我院急诊科就诊。考虑颈椎疾病,行颈椎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患者行颈椎MRI检查并留院观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故予颈托外固定、镇痛治疗,患者好转后自行... 患者,女,41岁,2016年9月18日凌晨2点左右出现颈后酸胀、疼痛不适,睡眠中痛醒,至我院急诊科就诊。考虑颈椎疾病,行颈椎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患者行颈椎MRI检查并留院观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故予颈托外固定、镇痛治疗,患者好转后自行回家。当日上午9点30分,患者感颈后仍疼痛难忍,再次至骨科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自发性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控制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
12
作者 杨理坤 陈涛 王玉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救治是神经外科的难点、热点问题。控制减压术是救治sTBI合并颅高压的重要技术,可减轻神经组织和颅内血管的缺血再灌注损害,显著降低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临床上对...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救治是神经外科的难点、热点问题。控制减压术是救治sTBI合并颅高压的重要技术,可减轻神经组织和颅内血管的缺血再灌注损害,显著降低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临床上对控制减压术的理解不同、手术操作流程欠规范,导致控制减压术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为此,笔者就控制减压术的概念、适应证和手术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规范临床操作,进一步提高控制减压术治疗sTBI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减压术 外科 颅内压 控制减压
原文传递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13
作者 杨洪桥 周昭鹏 +3 位作者 刘美 丁长赓 车雯雯 王玉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7,共11页
目的构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7例m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5例,女122例;年... 目的构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7例m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5例,女122例;年龄6~97岁[58(47,68)岁]。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201例)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186例)。记录两组入院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绘制单个变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连续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热图。Lasso回归用于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子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数据随机拆分和非随机拆分方式进行内部验证。随机拆分时,数据按6∶4的比例拆分为训练组(232例)和验证组(155例)。非随机拆分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训练组(260例),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验证组(12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与非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模型相比,分析纳入NLR模型对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预警效能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态(ASA-PS)分级、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院前气管插管、低血压、低氧、瞳孔反应性、中线移位、基底池状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葡萄糖、血红蛋白、K^(+)、Cl^(-)、Ca^(2+)、HCO-、肌酐、白蛋白、乳酸、血小板、淋巴细胞、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0.01)。单个变量的ROC曲线显示,GCS(AUC=0.82)、ISS(AUC=0.81)、瞳孔反应性(AUC=0.76)、基底池状态(AUC=0.73)和NLR(AUC=0.73)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相关性热图显示,各连续性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和共线性,而ISS和NLR之间不存在共线性。Lasso回归共筛选出14个潜在预测因子并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86,95%CI 1.38,5.19)、GCS 6~8分(OR=3.13,95%CI 1.06,9.27)、GCS 3~5分(OR=12.36,95%CI 2.81,54.27)、ISS(OR=3.68,95%CI 1.38,9.80)、瞳孔反应性(OR=2.45,95%CI 0.85,7.07)及NLR(OR=2.62,95%CI 1.52,4.51)是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1-P)]=0.066×"年龄"+1.474×"GCS 6~8"+2.357×"GCS 3~5"+0.066×"ISS"+0.965×"瞳孔对光反射缺如"+0.194×"NLR"-10.704。随机拆分数据的内部验证中,训练组模型AUC为0.93(95%CI 0.89,0.96),验证组模型AUC为0.93(95%CI 0.89,0.97)。非随机拆分的内部验证中,训练组模型AUC为0.94(95%CI 0.91,0.97),验证组模型AUC为0.93(95%CI 0.89,0.97)。校准曲线和H-L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P>0.5)。DCA结果表明,应用该列线图将增加患者净收益率(风险阈值概率为0.0~0.8)。纳入NLR模型(AUC=0.93)较传统模型(AUC=0.90)能增强预警效能。结论年龄、GCS、ISS、瞳孔反应性及NLR是msTBI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些参数所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msTBI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预后 模型 统计学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基于颅内压和血脑屏障指数评估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14
作者 张菊芬 王素琴 +1 位作者 吴艳 周劲旭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6-949,共4页
目的 基于颅内压和血脑屏障指数评估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实... 目的 基于颅内压和血脑屏障指数评估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实施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颅内压变化、血脑屏障指数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观察组和对照组颅内压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脑屏障指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水平与血脑屏障指数,疗效佳,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可作为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首选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颅内压 血脑屏障指数 疗效
下载PDF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旭 丁滢滢 +7 位作者 张亮 任旭 李云飞 朱晓明 陈军辉 陈涛 杨理坤 王玉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V-ICPM)在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95例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123例;年龄14~78岁[(...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V-ICPM)在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95例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123例;年龄14~78岁[(46.3±14.7)岁]。136例接受V-ICPM(V-ICPM组),根据监测情况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59例未接受V-ICPM(非V-ICPM组),行常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DC)、脱水渗透治疗的比率,质量分数20%甘露醇、30 g/L高渗盐使用时间,出院后病程中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10 mm、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及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9±2.1)个月]。住院期间V-ICPM组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比率为35.3%(48/136)、DC比率为8.1%(11/136),低于非V-ICPM组的47.2%(75/159)、22.0%(35/159)(P<0.05或0.01);两组脱水渗透治疗比率、甘露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ICPM组高渗盐使用时间为(7.2±2.5)d,多于非V-ICPM组的(4.1±1.8)d(P<0.05)。出院后病程中V-ICPM组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比率为29.4%(40/136),低于非V-ICPM组的42.8%(68/159)(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V-ICPM组的GOS预后良好率为91.2%(124/136),明显优于非V-ICPM组的81.8%(130/159)(P<0.05)。结论对于单侧颞叶脑挫裂伤,V-ICPM可降低开颅探查及DC的比率,尽管增加了高渗盐使用时间,但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挫伤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对侧入路在经皮微创通道减压术治疗小椎板退变型侧方腰椎椎管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疏龙飞 代飞虎 +5 位作者 张晨旭 郑杰 唐忠宇 张亮 王玉海 赵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对侧入路在经皮微创通道减压术治疗小椎板退变型侧方腰椎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镜经皮微创通道对侧椎旁入路减压术治疗的15例小椎板退变... 目的探讨对侧入路在经皮微创通道减压术治疗小椎板退变型侧方腰椎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镜经皮微创通道对侧椎旁入路减压术治疗的15例小椎板退变型侧方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T上病变节段椎弓根上切迹切面术后椎板开窗宽度与棘突根部至关节突背侧关节面的距离,并评估术后双侧关节突关节面的磨除情况;观察MRI上术后硬膜囊横径、矢状径较术前的变化情况。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的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腰椎的稳定性。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手术时间为(74.9±13.6)min(60~100 min),术中出血量为(25.9±10.1)ml(15~50 ml)。术后CT显示症状对侧椎板开窗宽度为(9.0±1.2)mm,小于棘突根部至背侧关节面的距离[(13.1±1.2)mm](P<0.05);术后症状侧关节面的剩余宽度[(16.8±1.8)mm]大于术前关节面宽度的2/3[(12.4±1.3)mm],对侧关节面的剩余宽度[(15.6±1.7)mm]亦大于术前关节面宽度的2/3[(12.5±1.2)mm](均P<0.001)。硬膜囊的横径由术前的(7.8±1.5)mm增大至(14.9±1.2)mm,矢状径由术前的(9.2±1.8)mm增大至(14.8±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3)个月(6~12个月)。至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的(5.3±1.5)分下降至(0.6±0.2)分,JOA评分由术前的(14.5±1.8)分恢复至(26.7±5.3)分,ODI由术前的69.5%±13.8%减少至12.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腰椎失稳症或侧弯畸形。结论显微镜经皮微创通道对侧椎旁入路减压术治疗小椎板退变型侧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减压充分,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双侧的关节突关节,且不影响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显微外科手术 微通道 对侧入路
原文传递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晓飞 何建青 王玉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2-40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0日。通过检索得到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纳入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不同类型TBI患者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重型TBI患者不同预后结果的相关文献。观察健康人群和轻型TBI患者与重型TBI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以及重型TBI预后良好和重型TBI预后不良患者中血清白蛋内水平差异,同时按照可能引起异质性的特征对作者的国家、文献质量和损伤严重程度等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亚组间血清白蛋内水平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438例研究对象。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和轻型TBI患者(WMD=-6.42,95%CI-9.95~-2.88,Z=3.82,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内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8.77,95%CI-10.28〜-7.25,Z=11.37,P<O.O1);重型TB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型TBI患者(WMD=-4.07,95%CI-9.53-1.39,Z=1.46,P<0.05),提示轻型TBI患者是引起异质性的主要来源。重型TBI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重型TBI预后良好患者(WMD=-4.48,95%CI-7.39--1.58,Z=3.02,P<0.01)。结论重型TB1患者血清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和轻型TBI患者,低白蛋白含量提示重型TBI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颅脑损伤 预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勋 曹明 +5 位作者 陈军辉 李宏 葛永军 李米 柏杨 王玉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颅脑创伤(TBI)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1例TBI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ICP将患者...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颅脑创伤(TBI)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1例TBI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ICP将患者分为ICP监测组(93例)和ICP未监测组(2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开颅手术率、输血总量、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的使用量及时间、检查转运次数、总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93例ICP监测患者无一例发生与ICP置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与ICP未监测组比较,ICP监测组患者的开颅手术率低[30.1%(28/93)对比46.2%(96/208)],输血总量低,输注甘露醇及高渗盐水的总量少、输注时间短,检查转运次数少,电解质紊乱[14.0%(13/93)对比29.3%(61/208)]和肾功能不全[8.6%(8/93)对比18.8%(39/208)]的发生率低,总住院天数[(18.7±6.0)d对比(21.3±7.5)d]少,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损伤部位手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时间为(7.5±2.4)个月(6~12个月),两组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CP监测组的病死率低于ICP未监测组[6.5%(6/93)对比14.9%(31/208),P=0.039]。结论TBI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ICP监测,更有利于ICP的管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多处创伤
原文传递
血清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丁春龙 王玉海 +2 位作者 杨理坤 朱洁 史亚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的水平在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TBI患者(TBI组),同时纳... 目的探讨血清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的水平在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TBI患者(TBI组),同时纳入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所有TBI患者均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取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以检测血清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的水平。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判断TBI患者治疗前血清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BI组患者的血清中D-乳酸[(24.7±9.4)mg/L、(9.8±4.0)mg/L]、细菌内毒素[(9.1±5.8)U/L、(4.0±2.2)U/L]及二胺氧化酶[分别为(36.3±22.6)U/L、(15.2±3.6)U/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9.82、2.84、3.49,均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患者治疗前血清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的水平与术前GCS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3、-0.617、-0.672,均P<0.01)。结论监测TBI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的水平可作为评估其颅脑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细菌内毒素 肠道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国东 卓健伟 +4 位作者 陈军辉 张春雷 曹鑫意 钱潇 王玉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多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0R=3.640,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0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0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积水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