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屉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秀丽 赵琳燕(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1209-1209,共1页
目的:深入探讨抽屉管理模式在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挑选法,挑选80例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同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80例患者对半分为... 目的:深入探讨抽屉管理模式在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挑选法,挑选80例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同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80例患者对半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提供更具针对性抽屉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其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杜绝在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抽屉管理模式护理时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必须给予患者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案,全面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应用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柳春雨 武建宏 杨晓丹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常规治...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常规治疗,两组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等差异.治疗期间,治疗组行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阿加曲班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红细胞比容(Hct)和全血相对切变率指数(高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切变率(高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Hct、血浆黏度、全血相对切变率指数(高切)、全血黏度切变率(高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MBI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阿加曲班用药60mg/d时,治疗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阿加曲班用药30mg/d和停药2d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APTT均显著缩短;不同时间点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用药60mg/d时,治疗组凝血综合指数明显降低,凝血因子活性明显提高,而在阿加曲班用药30mg/d和停药2d时,复查凝血综合指数和凝血因子活性均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曲班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spase-3含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揣兰香 邢效如 +2 位作者 孙志 秦晓 袁富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1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aspase-3含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aspa...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aspase-3含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aspase-3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END,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aspase-3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ACI组的血清Caspase-3含量高于对照组[(17.07±5.34)ng/mL vs.(11.74±3.85)ng/mL]且ACI组大面积梗死、重型患者的血清Caspase-3含量高于中小面积梗死、轻-中型患者;ACI组中END患者的NIHSS评分≥15分比例、hs-CRP及Caspase-3含量高于非END患者;Caspase-3是END的影响因素且对END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ACI患者血清Caspase-3含量增加且与病情加重及EN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ASPASE-3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预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军队中心医院派驻门诊部防控传染病的对策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维立 史文举 +6 位作者 马龙腾 金霞 王鑫 刘炳文 袁魁远 曲径直 赵向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军队医院应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官兵战斗力不受损失是对其医疗保障能力的重大考验。某军队中心医院担负着天津及周边地区部队的传染病收治工作,开设2个院区和5个派驻门诊部,分布于天津市区、滨海新区和河北省廊坊市,驻地分散、管控... 军队医院应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官兵战斗力不受损失是对其医疗保障能力的重大考验。某军队中心医院担负着天津及周边地区部队的传染病收治工作,开设2个院区和5个派驻门诊部,分布于天津市区、滨海新区和河北省廊坊市,驻地分散、管控难度大。为预防因传染病引起的非战斗减员,医院组织了应对以“飞沫”传播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控演习,对所属院区和门诊提出防疫要求,开展发热门诊7个,隔离病房床位40张;并制定防控就诊流程强化派驻门诊部管理,模拟了传染病在保障单位内的流行,旨在为今后军队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现将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要求 传染病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隔离病房 天津市区 河北省廊坊市 滨海新区 非战斗减员
下载PDF
分析与探究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5
作者 张芃 邢效如 揣兰香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588-1589,共2页
目的:分析与探究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时间顺序将82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与探究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时间顺序将82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节苷脂单一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节苷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新春 邢效如 秦晓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究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乌灵... 目的探究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神经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老年痴呆症睡眠障碍与精神行为、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芃 袁富玲 +1 位作者 邢效如 揣兰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症睡眠障碍与精神行为、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另选择6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匹...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症睡眠障碍与精神行为、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另选择6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结果病例组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PI评分中,病例组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照料者苦恼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ADL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老年痴呆症睡眠障碍与NPI呈正相关(P<0.05),与ADL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痴呆症睡眠障碍程度越高,患者精神行为越异常,生活能力越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 睡眠障碍 精神行为 生活能力 症状频率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低水平睡眠障碍老年人睡眠质量、认知能力及HPA轴相关激素指标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石磊 王瑞霞 田津伟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D(VitD)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认知能力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选取睡眠障碍老年患者126例,根据血清VitD水平分为缺乏组(血清VitD<50 nmol/L)87例和正常组(血清VitD≥50 nmol/L)39例。...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D(VitD)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认知能力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选取睡眠障碍老年患者126例,根据血清VitD水平分为缺乏组(血清VitD<50 nmol/L)87例和正常组(血清VitD≥50 nmol/L)39例。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观念态度量表(DBA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HPA轴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析血清VitD水平与睡眠质量、认知功能、HPA轴相关激素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乏组ISI、PSQI评分均升高(P均<0.05),两组DB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乏组MoCA、MMSE评分均低于正常组,血清CRH、Cor、ACTH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血清VitD与ISI、PSQI评分及血清CRH、Cor、ACTH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83、-0.727、-0.664、-0.645、-0.623,P均<0.05),与MoCA、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45、0.627,P均<0.05),与DBA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VitD水平降低的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更差、HPA轴亢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维生素D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老年人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尚 王晓丽 赵新春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12期1659-1660,1663,共3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临床效果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伟 郭莘 +1 位作者 邢效如 余国行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观察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进行分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观察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进行分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在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28例,发生率为23.33%,未发生9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MI患者静脉溶栓后易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发生情况 危险因素分析 NIHSS评分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萍萍 杨雅清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溶栓+取栓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介入溶栓+取栓术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溶栓+取栓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介入溶栓+取栓术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BI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生命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介入溶栓+取栓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 取栓术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富玲 樊翠霞 张芃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1期2684-2685,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1日—2018年10月21日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信封式随机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1日—2018年10月21日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信封式随机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天卒中NIHSS评分为(5.23±0.72)分、治疗后14天卒中NIHSS评分为(3.38±0.54)分、总有效率为96.00%、治疗后7天Barthel指数评分为(82.45±2.96)分、治疗后14天Barthel指数评分为(93.17±2.7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丁苯酞软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晓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9期41-43,共3页
相关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由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该病在老年人群里面比较多发,临床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是临床上现在相对... 相关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由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该病在老年人群里面比较多发,临床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是临床上现在相对比较普遍而且技术较成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效果,有益于患者健康的进一步保障。就治疗来讲,已有大量文献表明,及时有效地进行溶栓治疗,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有助于患者获得比较高的预后生活质量。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溶栓治疗的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给药途径及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从而为急性脑梗死后续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相关的参考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脑胶质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志 邢效如 揣兰香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8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AT)中的缺血性卒中(IS)和颅内出血(ICH)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237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AT过程中IS和ICH发生率...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AT)中的缺血性卒中(IS)和颅内出血(ICH)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237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AT过程中IS和ICH发生率及临床特征。结果 237例患者共监测到IS患者6例,ICH患者5例,IS和ICH发生率为4. 6%,男8例,女3例。6例IS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9~74岁,中位年龄62岁;包括3例腔隙性卒中,1例心源性卒中,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例不明原因卒中;83. 3%(5/6)患者存在1项或多项IS风险因素;IS发病时5例患者肿瘤病情稳定,1例患者肿瘤进展。6例患者确诊后5例患者口服抗血小板治疗,1例合并房颤患者口服抗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未进一步抗胶质瘤治疗,3例患者恢复贝伐单抗治疗未发生进一步中枢系统血管事件;6例患者诊断IS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5例ICH患者中,4例瘤内出血,1例硬膜下出血;4例发病于肿瘤进展时,1例发病于肿瘤稳定期;40%的患者存在ICH风险因素;1例行硬膜下血肿减压术,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未行进一步抗胶质瘤治疗,1例采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2例采用单抗治疗出现肿瘤进展,但未进一步出血。ICH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结论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治疗过程中IS和ICH发生率较高,发生IS和ICH后患者生存时间减短,IS患者生存时间高于ICH,如何安全有效应用贝伐单抗,减少IS和ICH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贝伐单抗 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袁富玲 揣兰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6期27-27,129,共2页
1982年,挪威学者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应用于临床中,以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因实用性强、无创、支持重复使用,且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TCD成为现阶段临床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1982年,挪威学者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应用于临床中,以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因实用性强、无创、支持重复使用,且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TCD成为现阶段临床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的致病因素为颅内动脉狭窄,因此,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基于此,本文就TCD近年来在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颅内动脉狭窄 诊断 应用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