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型血管在骨构建和重塑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赵常红 关彩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412,共9页
H型血管在骨组织中非常丰富,向骨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在骨构建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H型骨血管功能变化或受损,可能诱发全身性和局部性骨骼疾病的发生,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坏死和骨折愈合不... H型血管在骨组织中非常丰富,向骨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在骨构建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H型骨血管功能变化或受损,可能诱发全身性和局部性骨骼疾病的发生,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坏死和骨折愈合不良等。最近研究发现H型血管具有诱导骨形成的能力,血管生成和骨形成存在耦合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Notch、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type BB,PDGF-BB)和裂隙引导配体3(slit guidance ligand 3,SLIT3)等参与了血管生成-骨形成耦合。本文综述H型血管调控骨形成的研究进展,为骨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血管 骨形成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泽慧 邢恩龙 +5 位作者 韩海啸 王瑞瑞 杨英姿 王菀 魏玥 杨晋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99-705,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历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类神经网络建模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历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类神经网络建模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证候要素间关联性以及重要病理改变与证候要素间相关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包括气虚、湿、热、血瘀、气滞、阴虚、阳虚;两两证候要素中,气虚与气滞、气虚与阳虚、湿与热、血瘀与气滞、血瘀与阳虚、气滞与阳虚的关联性较高;湿、血瘀、气虚对重要病理改变异型增生的影响较大。[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加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阐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候要素 因子分析 对应分析 类神经网络
下载PDF
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运动疲劳大鼠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晨 凡春玲 +2 位作者 李玉荣 裴文娟 关彩萍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384-392,共9页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运动疲劳适应性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乳酸转运及代谢状态的关联性。方法63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组、急进高原组、高原习服3 d组、高原习服1周组、高原习服2周组及给予乳酸转运体抑制剂组(简称高原...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运动疲劳适应性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乳酸转运及代谢状态的关联性。方法63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组、急进高原组、高原习服3 d组、高原习服1周组、高原习服2周组及给予乳酸转运体抑制剂组(简称高原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分别在常压常氧或模拟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下建立跑台力竭运动疲劳模型。以平均力竭时间确定大鼠运动疲劳的变化趋势。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运动区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2(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2,MCT2)和MCT4的表达。采用尼氏染色进行大脑皮层迟发性神经元病理改变评价,并测定鼠脑乳酸含量。结果急进高原组和高原抑制剂组大鼠平均力竭时间分别为(61.00±6.55)min和(71.25±9.59)min,显著低于常规运动组[(124.75±9.36)min]和高原习服2周组[(100.25±9.74)min,(P<0.05)]。免疫印迹检测提示,高原习服2周组及高原抑制剂组鼠脑运动区皮层MCT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20.6%和164.4%(P<0.05);MCT4的表达分别为174.6%和168.8%(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印证了免疫印迹结果。模拟高原环境下,各组鼠脑乳酸平均含量较常规运动组[(0.175±0.021)mmoL/g]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评价提示,急进高原组和高原抑制剂组鼠脑皮层平均神经元密度值(每个高倍视野的神经元数量)分别为46.75±8.65和63.50±7.65,较对照组(135.88±8.59)明显降低(P<0.05);高原习服2周组(121.75±16.0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习服后机体对运动疲劳的适应性与脑内MCT2和MCT4表达变化相关联,可作为运动疲劳医学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低氧 运动疲劳 单羧酸转运蛋白 乳酸 大脑皮层 大鼠
下载PDF
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晨 王菀 +1 位作者 李玉荣 裴文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机体对运动疲劳的适应性与大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s)表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 4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疲劳1~6组。疲劳1~6组大鼠分别进行跑台负荷力竭运动1、3、5、7、9、14 d,建... 目的探讨机体对运动疲劳的适应性与大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s)表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 4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疲劳1~6组。疲劳1~6组大鼠分别进行跑台负荷力竭运动1、3、5、7、9、14 d,建立运动疲劳模型。首先记录各疲劳组大鼠达到力竭状态的平均时间,确定大鼠运动疲劳的变化趋势。随后利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运动区皮层MCT1、MCT2和MCT4的表达变化。结果运动5 d后疲劳3组大鼠运动力竭时间达到最短[(67.00±7.07) min],运动9 d后恢复至(89.17±9.45) 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大鼠运动能力基本维持恒定。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提示,对照组大鼠运动区皮层MCT1、MCT2及MCT4均少量表达;运动5 d后,疲劳3组MCT2表达相比对照组升高74.2%(P<0.05);运动7 d后,疲劳4组MCT1和MCT2表达相比对照组升高89.5%和92.0%(P<0.05);此后鼠脑MCT1、MCT2及MCT4维持高表达状态。免疫荧光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脑皮层MCTs表达增加所代表的脑乳酸代谢调控与机体对运动疲劳产生的适应性相关联,可能是运动疲劳医学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中枢疲劳 单羧酸转运蛋白 大脑皮层 大鼠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病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的影响
5
作者 王亚红 杨斌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对当前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的用药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解。方法 将2021年8月-2022年2月,经过治疗后出院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出院辅导方式进行干预... 对当前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的用药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解。方法 将2021年8月-2022年2月,经过治疗后出院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出院辅导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出院之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在出院后6个月内的用药安全状况及再次住院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在出院后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遗漏药物和停止药物的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为4.00%(2/50),而对照组再住院率为18.00%(9/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遵从性得分分别为:合理饮食,康复锻炼,定期复查,保持个人卫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疾病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用药安全、依从性,减少复诊率,增加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慢性病管理 老年患者 用药安全 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