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对国际法治的思考
1
作者
阿卜杜勒卡维·A.优素福
单菊铭(译)
+1 位作者
于湛旻(校)
陈辉萍(校)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2021年4月6曰,作为厦门大学百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的“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法学院隆重召开,海内外国际法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云集论道(线上+线下),精辟分析了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对国际法治的贡献...
2021年4月6曰,作为厦门大学百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的“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法学院隆重召开,海内外国际法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云集论道(线上+线下),精辟分析了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对国际法治的贡献和使命,高屋建瓴,意涵深远。本刊特发表联合国国际法院阿卜杜勒卡维·A.优素福大法官的《我对国际法治的思考》、联合国国际法院薛捍勤大法官的《国际法治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任主席张月姣教授的《依据国际法解决国家间问题》、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黄惠康教授的《从融入走向引领,为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和厦门大学曾华群教授的《关于国际法“国际话语体系”的思考》五篇佳作,以飨国际法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治
联合国国际法院
世界贸易组织
百年校庆
学术活动
前任主席
阿卜杜勒
国际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国际法治的挑战
被引量:
8
2
作者
薛捍勤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年第3期5-7,共3页
首先,请允许我在厦门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向厦门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们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厦门大学多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衷心地感谢厦门大学法学院邀请我出席今天的研讨会。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21世纪国际法治所面临...
首先,请允许我在厦门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向厦门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们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厦门大学多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衷心地感谢厦门大学法学院邀请我出席今天的研讨会。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21世纪国际法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谈点儿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华诞
厦门大学
争端解决机制
高等教育领域
国际法
师生员工
21世纪
个人看法
原文传递
大国崛起中的跨国司法对话--中国司法如何促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被引量:
5
3
作者
蔡从燕
王一斐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1-36,共16页
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法院迅速推动其实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跨国司法对话。这些跨国司法对话展示了中国的"司法智慧",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
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法院迅速推动其实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跨国司法对话。这些跨国司法对话展示了中国的"司法智慧",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司法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它们对中国司法的了解,增强了它们对中国司法制度的信心,也有助于它们了解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外交政策。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司法对话实践尤其是中国组织的法官"研修"项目,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司法对话的多样性及意义。安妮-玛丽·斯劳特最早把跨国司法对话作为国际法上一个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分析,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交往中日益重要的一个面向,但其分析存在着应予批判的意识形态偏见。中国的司法制度具有特色,中国组织和参与的跨国司法对话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在跨国司法对话方面的实践也揭示了斯劳特理论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司法对话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司法制度
中国法院
法官“研修”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对国际法治的思考
1
作者
阿卜杜勒卡维·A.优素福
单菊铭(译)
于湛旻(校)
陈辉萍(校)
机构
联合国国际法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2021年4月6曰,作为厦门大学百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的“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法学院隆重召开,海内外国际法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云集论道(线上+线下),精辟分析了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对国际法治的贡献和使命,高屋建瓴,意涵深远。本刊特发表联合国国际法院阿卜杜勒卡维·A.优素福大法官的《我对国际法治的思考》、联合国国际法院薛捍勤大法官的《国际法治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任主席张月姣教授的《依据国际法解决国家间问题》、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黄惠康教授的《从融入走向引领,为国际法治贡献中国智慧》和厦门大学曾华群教授的《关于国际法“国际话语体系”的思考》五篇佳作,以飨国际法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
关键词
国际法治
联合国国际法院
世界贸易组织
百年校庆
学术活动
前任主席
阿卜杜勒
国际话语体系
分类号
D990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际法治的挑战
被引量:
8
2
作者
薛捍勤
机构
联合国国际法院
出处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年第3期5-7,共3页
文摘
首先,请允许我在厦门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向厦门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们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厦门大学多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衷心地感谢厦门大学法学院邀请我出席今天的研讨会。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21世纪国际法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谈点儿个人看法。
关键词
百年华诞
厦门大学
争端解决机制
高等教育领域
国际法
师生员工
21世纪
个人看法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国崛起中的跨国司法对话--中国司法如何促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被引量:
5
3
作者
蔡从燕
王一斐
机构
复旦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
联合国国际法院
出处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1-36,共16页
文摘
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法院迅速推动其实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跨国司法对话。这些跨国司法对话展示了中国的"司法智慧",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司法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它们对中国司法的了解,增强了它们对中国司法制度的信心,也有助于它们了解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外交政策。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司法对话实践尤其是中国组织的法官"研修"项目,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司法对话的多样性及意义。安妮-玛丽·斯劳特最早把跨国司法对话作为国际法上一个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分析,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交往中日益重要的一个面向,但其分析存在着应予批判的意识形态偏见。中国的司法制度具有特色,中国组织和参与的跨国司法对话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在跨国司法对话方面的实践也揭示了斯劳特理论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跨国司法对话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司法制度
中国法院
法官“研修”
Keywords
Transnational Judicial Dialogue
the BRI
Chinese Judiciary System
Chinese Courts
Research and Study of Judges
分类号
D916 [政治法律—法学]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对国际法治的思考
阿卜杜勒卡维·A.优素福
单菊铭(译)
于湛旻(校)
陈辉萍(校)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
0
原文传递
2
国际法治的挑战
薛捍勤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
8
原文传递
3
大国崛起中的跨国司法对话--中国司法如何促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蔡从燕
王一斐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2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