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再思考
1
作者 曹和修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随着90后大学生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教学过程情感化和依托校园文化,提高教学针对性、渗透力、感染力和后继力,成为当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 随着90后大学生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教学过程情感化和依托校园文化,提高教学针对性、渗透力、感染力和后继力,成为当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向度”转换
2
作者 唐鸿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在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同行、学生等层面的多重"严酷"考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忠实"守望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程度上罹患着被"边缘化"... 在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同行、学生等层面的多重"严酷"考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忠实"守望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程度上罹患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的时代境遇下要增强自身的生存力,有赖于一定的制度关照和顶层设计,同时也有赖于自身角色的重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个体定位上实现由"单向度"向"双向度"的现实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度 双向度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个体定位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蕴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69-171,共3页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基础"课教师教学应从课前、课堂及课后几个环节努力,即: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拓宽教学思路,广集资料,做好备课的充分性和针对性;课堂教...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基础"课教师教学应从课前、课堂及课后几个环节努力,即: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拓宽教学思路,广集资料,做好备课的充分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应情绪饱满,详略得当,并采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课后通过多种作业形式、多元考核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方法 实效性
下载PDF
大学生金钱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德全 《改革与开放》 2017年第16期122-123,共2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由教师、学校、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就教师而言,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由教师、学校、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就教师而言,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大学生金钱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就学校而言,必须加强人文知识教育,为大学生金钱观教育提供道德支撑;就社会而言,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金钱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金钱观 教育 引导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解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振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对外开放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南海、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非欧三洲,最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了一个海上、陆地的循...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对外开放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南海、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非欧三洲,最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了一个海上、陆地的循环经济圈。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的关键点,南亚和北非是重点,但上述三个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缘政治风险和挑战。东南亚有美国"重返"产生的消极影响,南亚有印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疑虑"和"担忧",北非则要面对美欧等国的能源竞争和战略挤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需要中国妥善处理在东南亚、南亚和北非所遭遇的地缘政治矛盾,规避潜在风险,化解来自各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地缘政治 风险和挑战 应对之策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杨群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66,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理论上可以解析为:"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理论纲领和奋斗目标,"消灭私有制"是特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是...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理论上可以解析为:"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理论纲领和奋斗目标,"消灭私有制"是特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是一个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当前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既要防止和反对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又要防止和反对右的错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地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消灭私有制”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载PDF
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解析与对策探讨——基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杨群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确立,验证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真理性。但是,实践表明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确立,验证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真理性。但是,实践表明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也存在明显的弊端,特别是既得利益格局的阻挠,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的深层原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 系统工程 标本兼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特性——理论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三位一体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维满 《高教论坛》 2012年第4期91-93,共3页
理论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的根本属性;历史属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的基本属性;实践性则是沟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 高校 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特性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中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再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杨群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36期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分配关系最终由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配关系直接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或者说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等重要思想。马克思还提出了按劳分配的科学设...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分配关系最终由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配关系直接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或者说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等重要思想。马克思还提出了按劳分配的科学设想,并作了系统阐述。这些构成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对科学真理的揭示,是中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理论 生产资料所有制 按劳分配
下载PDF
“概论课”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燕兰 《高教论坛》 2011年第12期53-55,共3页
受各种因素影响,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呈现出鲜明、开放的时代特征,对传统单一的"概论课"教学提出了挑战,为此,需要在"概论课"教学中尝试反思式、问题训练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辩论式、学生试讲式、问题对话式等实践教... 受各种因素影响,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呈现出鲜明、开放的时代特征,对传统单一的"概论课"教学提出了挑战,为此,需要在"概论课"教学中尝试反思式、问题训练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辩论式、学生试讲式、问题对话式等实践教学方法,以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概论课 教学方法 改革
下载PDF
肇庆社区老年人文化建设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城西社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颖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对城西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和分析,指出目前肇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场地不足、设施种类单一;文化活动思想性、政治性不高;基础建设资金和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建议政府要建立规范制度... 通过对城西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和分析,指出目前肇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场地不足、设施种类单一;文化活动思想性、政治性不高;基础建设资金和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建议政府要建立规范制度以保障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另外还要相应提高社区文化服务人员待遇,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并大力提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论“两课”教学在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中的作用
12
作者 徐燕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19-120,共2页
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消极方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分析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从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加强师德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探寻提高高校“两课”教学实效的途径,论证发挥“两课”教学在... 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消极方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分析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从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加强师德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探寻提高高校“两课”教学实效的途径,论证发挥“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乃至在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课”教学 道德重塑 经济秩序
下载PDF
从“实体”观的演化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轨迹
13
作者 刘习根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3-38,共6页
"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最初认为"实体"是个别事物,后来认为"实体"是一般的形式,最后认为"实体"是纯粹形式。亚里士多德"实体"观的这... "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最初认为"实体"是个别事物,后来认为"实体"是一般的形式,最后认为"实体"是纯粹形式。亚里士多德"实体"观的这个演化过程表明了他的哲学立场的重大转变,他从最初的经验论立场转变到后来的逻辑化知性立场,"实体"的意义由此得以确立,这为后来的知性形而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 亚里士多德 个别 一般 形式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审美化”维度
14
作者 唐鸿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146-149,共4页
高校"两课"教学既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审美过程,是认知维度和审美维度的和谐统一。凸显"两课"教学中的"审美化"维度,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理想路径,不仅符合当代教学发展趋势,也与... 高校"两课"教学既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审美过程,是认知维度和审美维度的和谐统一。凸显"两课"教学中的"审美化"维度,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理想路径,不仅符合当代教学发展趋势,也与"两课"的理论实质相吻合。"两课"教学中"审美化"维度的基本实践原则主要体现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形象的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 审美化 依据 实践原则
下载PDF
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及其再认识
15
作者 张运松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38-40,共3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将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脑力劳动为主;价值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的。现代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发展了的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它必然要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关键词 活劳动 价值分配 现代意义 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下载PDF
李大钊人学思想研究综述
16
作者 曾丹凤 《党史博采(下)》 2011年第4期23-24,共2页
本文简要概述国外(主要是日本)对李大钊的研究状况,其次是详尽概述国内对李大钊的国民性改造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精神文明思想等人学的研究状况,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李大钊 人学思想 综述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德荣 梁继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中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开辟的一条由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航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中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开辟的一条由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航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体制模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浓郁的中国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道路 社会形态 基本特征
下载PDF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若干问题探析——基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杨群 曹顺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劳动报酬偏低已成为我国初次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劳动报酬偏低对于形成合理的收入结构、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和谐阶层结构的形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原因很多,既有制度、体制原因,... 劳动报酬偏低已成为我国初次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劳动报酬偏低对于形成合理的收入结构、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和谐阶层结构的形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原因很多,既有制度、体制原因,如现行工资制度不合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壁垒等,也有市场自身的原因和政策原因,如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再分配调节功能缺失等。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提高劳动者报酬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在初次分配领域健全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在再分配领域深化税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初次分配 再分配
下载PDF
论高校德育中人性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蕴慧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人性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由于人性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大学生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从德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渗透和加强人性教育,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性、健康的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大学生 人性教育
下载PDF
和谐社会利益诉求下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杨群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34,共3页
和谐社会的真谛,不在于无差别,而在于面对复杂多样的利益格局,能够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合理、通畅地表达自己正当的利益诉求。然而,随着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腐败现象多发、频发,严重侵蚀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 和谐社会的真谛,不在于无差别,而在于面对复杂多样的利益格局,能够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合理、通畅地表达自己正当的利益诉求。然而,随着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腐败现象多发、频发,严重侵蚀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外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诉求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