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感染因素与护理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玉简 叶丽宜 +1 位作者 谢少玲 叶向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1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358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32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静脉次之,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随...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358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32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静脉次之,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应用单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重视无菌操作规范,加强穿刺局部皮肤消毒,尽可能的选用单腔导管,避免不必要的装置,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深泉 黎鉴飞 +1 位作者 陈以明 吴保忠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3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基础上结合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比较...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基础上结合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肾功能及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在48 h后基本趋于稳定,感染检测指标与SCr均有下降,治疗72 h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为11 d,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尿源性脓毒血症重在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前应规范抗感染治疗,术中密切观察,出现血压下降、寒战或创面异常出血等应立即终止手术,及时采取液体复苏并应用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可降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血症 连续血液净化 液体复苏 血液灌流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红丽 卓友光 +2 位作者 潘朝勇 刘宜青 叶丽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钠、血钾、血糖等指标变化和代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钠、血钾、血糖等指标变化和代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12例,对照组死亡21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高血钠5例,对照组13例,两组出现重度高血钠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12mmol/L 10例,对照组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高血糖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水、电解质代谢及血糖的调控更为平稳,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急性期液体管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红丽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液体管理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治疗监护过程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存活25例,存活率为55%,死亡20例,病死率44%。患者多合并骨折及肺部损伤,24h入量及出量较大,大部分患者合并大量额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液体管理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治疗监护过程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存活25例,存活率为55%,死亡20例,病死率44%。患者多合并骨折及肺部损伤,24h入量及出量较大,大部分患者合并大量额外肾外液体丧失,丢失胶体成分多。入院时合并休克6例。入院时CVP低者占58%(26/45),入院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数值与第7d相比减少者占72%(28/39)。结论:存在体克、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必须24h内纠正休克,补足血容量,但应注意胶体液输入的量及时机、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分配,避免加重脑水肿、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休克 液体复苏 晶胶比例 重症监护
下载PDF
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
5
作者 刘红丽 卓友光 +2 位作者 潘朝勇 刘宜青 叶丽宜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APACHE-评分系统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钠、钾、血糖等指标变化、代谢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死亡率出现高钠情况的几率,发生重...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APACHE-评分系统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钠、钾、血糖等指标变化、代谢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死亡率出现高钠情况的几率,发生重度高钠的几率,出现血糖>12 mmol/L情况的几率,出现高血糖症患者的死亡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APACHE-评分系统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水电解质及血糖的调控更为平稳,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个体化营养支持 APACHE-Ⅱ评分系统
下载PDF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廖梅嫣 曾汇霞 +2 位作者 吴海宾 李朝辉 梁燕媚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并被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IC分为实验组(22例,合并DIC)和对照组(78例,不合并DIC)。测定两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并被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IC分为实验组(22例,合并DIC)和对照组(78例,不合并DIC)。测定两组患者确诊为脓毒症24 h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9.16±3.58)s、(18.18±3.19)s、(40.63±8.60)s、(1.79±0.93)g/L、(199.00±80.80)×10~9/L,对照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26±3.00)s、(17.71±2.54)s、(36.51±7.67)s、(1.70±0.89)g/L、(240.50±76.43)×10~9/L;实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致DIC的发展过程中,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可作为脓毒症合并DIC的预测指标,提示在确诊为脓毒症24 h内低凝状态越明显的患者越容易出现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纤溶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螺旋型鼻肠管和普通胃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玉简 钟友娣 赖晓凤 《当代医学》 2010年第9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和普通胃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持续静滴供给营养,对照组采用普通胃管间断供给营养,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中,25例均自主置管成...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和普通胃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持续静滴供给营养,对照组采用普通胃管间断供给营养,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中,25例均自主置管成功,4例通过纤维胃镜直接将鼻肠管带至十二指肠或空肠,普通胃管按常规操作。鼻肠管组发生并发症2例(6.9%),均为腹泻,给予及时治疗后缓解,普通胃管组发生并发症13例(44.8%)。结论鼻肠管操作及护理简便、管饲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为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型鼻肠管 普通胃管 危重患者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祥裕 尹梅祥 +4 位作者 罗发强 卓友光 刘红丽 李世闻 钟建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以寻找更好的防治对策,减少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2年12月—2004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患者56例,... 目的探讨进行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以寻找更好的防治对策,减少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2年12月—2004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患者56例,发生VAP31例,发生率为55.4%,发生VAP平均时间(7.2±3.9)d。经鼻插管VAP发生率为70.8%,置管≥6dVAP发生为75.0%,单一高危因素者病死率11.1%,3个或以上高危因素者病死率60.0%,首位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6.3%),G-杆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敏感,G+球菌则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不高。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选择合适人工气道留置方式,可减少高危因素且减少VAP的发生,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对VAP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学 抗生素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效果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廖梅嫣 潘朝勇 +2 位作者 吴家圣 吴海宾 曾汇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6期27-28,共2页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CRRT治疗,对照组使用IHD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脏指数(CI);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包括尿素氮、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R均明显减慢,MAP及CI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有较好的效果,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间歇性血液透析 重症急性肾衰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行气通腑贴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汇霞 廖梅嫣 张卫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行气通腑贴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重症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8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行气通腑贴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重症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8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联合行气通腑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指标,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5.62±1.03)d、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7.84±1.31)d短于对照组的(8.20±1.41)、(9.10±1.65)d,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9.03±1.69)分、28 d病死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2.60±2.71)分、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76.52±6.31)次/min、呼吸频率(17.49±3.20)次/min低于对照组的(80.60±7.45)、(20.65±4.16)次/min,平均动脉压(74.48±8.10)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70.24±7.0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 PCT、WBC、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行气通腑帖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明显,可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血必净 行气通腑帖
下载PDF
提高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宜青 邓红环 叶丽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1-632,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二种单腔静脉导管为98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到锁骨下静脉交角处有阻力时先后采取:①内旋患者穿刺侧上肢并加压于肩头;②旋转导丝;③旋转导管。结果三种手法实...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二种单腔静脉导管为98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到锁骨下静脉交角处有阻力时先后采取:①内旋患者穿刺侧上肢并加压于肩头;②旋转导丝;③旋转导管。结果三种手法实施后,不论是国产管还是进口管全部获得成功。结论本操作成功的关键是导管能否顺利通过颈外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的锐角处,只要穿刺静脉有回血,在送导丝遇阻采取上述三种手法就能确保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深静脉 置管 成功率
下载PDF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梅嫣 黄滔 +4 位作者 曾汇霞 吴海宾 潘朝勇 吴家圣 钟友娣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究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入院的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弥... 目的 探究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入院的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数、死亡数、凝血指标最差值变化情况,判断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数、死亡数并未与对照组产生差异,P>0.05;凝血指标最差值变化情况统计结果中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均处于正常范围值内,但治疗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仅在凝血指标调整上发挥少许作用,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有所调整;在抑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死亡上并未看到效果,实现其广泛应用还有待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脓毒症
下载PDF
益气扶正法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IL-6、IL-10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汇霞 潘朝勇 吴海宾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3期2186-2188,共3页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法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18年12月—2020年7月接受诊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2组均为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法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18年12月—2020年7月接受诊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2组均为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扶正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清IL-6、IL-10、PCT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67.50%;相较于治疗前,2组患者PT、TT、APTT、血清IL-6、PCT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益气扶正法可有效缓解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扶正法 脓毒症 凝血功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院内心脏性猝死初级心肺复苏策略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红丽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性猝死初级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详细回顾性分析71例患者治疗监护过程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复苏成功28例,复苏成功率为39%(28/71),其中存活15例,存活率为21%(15/71),早期除...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性猝死初级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详细回顾性分析71例患者治疗监护过程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复苏成功28例,复苏成功率为39%(28/71),其中存活15例,存活率为21%(15/71),早期除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延迟除颤组有明显区别(P<0.01)。及时插管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延迟插管组有明显区别(P<0.01)。结论心脏性猝死初级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主要有三点:①确保“四早”(早期识别求救、及早CPR、及早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有效实施。②现场复苏的基本程序的合理安排。③熟记现场复苏的操作要点,进行正确的复苏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术 除颤 人工呼吸 院内心脏性猝死 初级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复苏成功率 早期除颤 现场复苏
原文传递
心肺脑复苏与临床实践模拟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宜青 冼丽娟 叶丽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能否灵活运用心肺脑复苏(CPCR)知识,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抢救。方法把人体模型拟做为一个住院的危重患者,此“患者”被抽考的护士拟为晚上的值班护士,在巡视病房过程中发现此“患者...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能否灵活运用心肺脑复苏(CPCR)知识,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抢救。方法把人体模型拟做为一个住院的危重患者,此“患者”被抽考的护士拟为晚上的值班护士,在巡视病房过程中发现此“患者”心跳呼吸骤停,考察护士抢救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被抽考的70名护士中,有48名能第一时间判断患者心肺骤停,并能大声求助床旁陪护去叫值班医生,自己则单人实施CPCR,无人实施首先进行除颤;有15名护士在判断患者心肺骤停后,第一反应是建立静脉通路;7名护士只叫患者姓名,见无反应后即自己跑去叫值班医生。实施CPCR的48名护士无人实施把床头放平、气垫床放气措施;人工呼吸全部采取口对口,无人使用床头柜上放置的面罩呼吸球囊;无人意识到把氧流量调高。结论CPCR与临床实践完全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临床实践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