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肝脏外科时代肝癌多学科治疗 被引量:22
1
作者 荚卫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肝切除是目前肝细胞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历经盲目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局部肝切除和解剖性肝段切除等阶段,现已进入精准肝脏外科时代[1]。精准肝切除不仅倡导外科技术的精细准确,而且注重以肝病和肝切除相关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状... 肝切除是目前肝细胞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历经盲目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局部肝切除和解剖性肝段切除等阶段,现已进入精准肝脏外科时代[1]。精准肝切除不仅倡导外科技术的精细准确,而且注重以肝病和肝切除相关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状态为依据指导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处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精准肝脏外科 多学科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精准外科诊治 被引量:4
2
作者 荚卫东 陈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第4位肿瘤相关致死性疾病,一直被列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至2030年将有100万病人死于原发性肝癌[1]。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无论对于早期HCC还是...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第4位肿瘤相关致死性疾病,一直被列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至2030年将有100万病人死于原发性肝癌[1]。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无论对于早期HCC还是进展期HCC,尽管目前存在大量治疗方式,但手术根治切除仍是最有效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精准治疗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3D虚拟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逊 许戈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在肝切除术中,术前重建肝脏与肝内血管、胆管解剖关系及详细评估有功能的残肝体积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三维(3D)成像开始在术前规划中广泛应用。3D虚拟肝切除系统可以在3D的空间... 在肝切除术中,术前重建肝脏与肝内血管、胆管解剖关系及详细评估有功能的残肝体积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三维(3D)成像开始在术前规划中广泛应用。3D虚拟肝切除系统可以在3D的空间里直观地提供传统二维(2D)成像难以显示的信息以及进行模拟肝切除操作。术中导航系统的应用将术前计算机规划的数据用于术中实时操作,从而让精准肝切除手术的开展更加安全和标准。该文综述3D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并讨论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肝切除 计算机辅助手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期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强 朱成林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03-406,共4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fineneoplasms,pNENs)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pNEN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2017年SEER数据库分析显示NENs的发病例在...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fineneoplasms,pNENs)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pNEN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2017年SEER数据库分析显示NENs的发病例在过去的30年增加了6.4倍,其中胰腺的发病率约为0.8/1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分期 外科
下载PDF
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5
作者 余安 黄强 邵峰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总结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29例胰头部SPT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男4例、女25例,男女比例... 目的总结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29例胰头部SPT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男4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6.25;平均年龄为29.3(11~39)岁.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血清学胆红素及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行胰头部肿块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随访率为86.2%.随访时间2~180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头部SPTP患者临床罕见,多见于年轻女性,术前鉴别诊断困难,手术完整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案,总体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部 实性假乳头状瘤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早期进食促进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护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玲 黄家丽 +5 位作者 乔晓斐 李艳 陈璐 李建生 马金良 荚卫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对促进肝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早期进食组30例(A组),常规进食组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营养费用、睡眠质量...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对促进肝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早期进食组30例(A组),常规进食组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营养费用、睡眠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进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25.51±4.64)h、肛门排气时间(36.22±5.71)h以及首次排便时间(51.32±7.93)h与常规进食组(41.63±6.16)h,(58.44±7.94)h,(72.83±9.91)h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早期进食组谷丙转氨酶(63.22±18.76)U/L、总胆红素(20.12±5.76)μmol/L和直接胆红素(12.46±5.28)μmol/L水平较低,白蛋白(36.43±4.55)g/L水平较高,与对照组[(78.31±20.56)U/L,(25.33±6.26)μmol/L,(16.51±7.35)μmol/L,(31.91±3.66)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睡眠时间(7.9±1.6)h对(6.0±1.2)h、胃肠道不适(10%对50%)、感染率(6.67%对26.67%)、术后营养费用(1000±433.5)元对(2200±493.4)元、住院时间(7.21±2.21)d对(8.98±3.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饮食营养护理计划是更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进食 肝癌患者 术后康复 临床护理 统计学差异 并发症发生率 首次排便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下载PDF
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盛茂林 许戈良 +4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刘文斌 张传海 周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用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的表达。结果 EB108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同时,EB1089增加MHCC97H细胞中ERαmRNA表达,下调NF-κB p65和MMP-9 mRNA表达。结论 EB1089可能通过ERα途径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肝癌 雌激素受体Α
下载PDF
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腾 许戈良 +3 位作者 刘文斌 张传海 荚卫东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内皮相关分子VE-cadherin、CD31及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①HCC97H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VM;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不形成VM;②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成功捕获目的细胞;③各组中V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在肝癌细胞中不表达。CD133 mRNA和CD34 mRNA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和CD34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肝癌细胞VM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内皮相关分子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叶勇 马金良 +3 位作者 余继海 许戈良 李建生 荚卫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接受断流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选择性断流组和传统断流组,对比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接受断流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选择性断流组和传统断流组,对比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选择性断流组手术时间延长,FFP术后降低明显(P<0.05),出血量和输血例数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性断流组术后ALT和AST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断流组(P<0.05);选择性断流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断流组缩短(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能够更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食管旁静脉
下载PDF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荚卫东 刘文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9-862,共4页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手术疗效评价。认为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建立个体化多学科治疗模式,可能是肝癌伴PVTT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外科手术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胆管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振 黄强 +4 位作者 刘臣海 林先盛 谢放 朱成林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mics组(Cell-21M)及转染microRNA-21 inhibitor组(Cell-21I)。运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croRNA-21的表达;通过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聚集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Cell组相比,microRNA-21在Cell-NC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Cell-21M组表达增加,在Cell-21I组表达降低。黏附实验显示:与Cell组相比,Cel-NC组细胞聚集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聚集能力增强,Cell-21I组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示Cell-NC组细胞迁移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示Cell-NC组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侵袭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5)。结论 microRNA-21可增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提示microRNA-21可能在胆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MICRORNA-21 侵袭 转移 MICRORNA-21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的表达意义及与p-STAT3、STAT3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晶晶 葛勇胜 +7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荚卫东 马金良 余继海 刘文斌 张传海 任维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用白介素4(IL-4)和IL-13极化刺激成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在Transwell小室中进行共培养48 h,未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肝癌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株中p-STAT3、STAT3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TNM分期相关(P<0.05)。在共培养实验中,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SMMC7721,HepG2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细胞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M2型巨噬细胞与肝癌恶性行为相关,可能通过上调p-STAT3的表达进而推动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M2型巨噬细胞 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 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 转移
下载PDF
胆管损伤治疗的时机与术式选择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强 刘臣海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03-405,共3页
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一旦治疗不当,将迫使患者接受多次手术,而且治疗难度不断增大,疗效逐渐降低,最终发展为淤胆性肝硬化,肝衰竭,出现较高的病死率[1]。同时也给造成损伤的医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一旦治疗不当,将迫使患者接受多次手术,而且治疗难度不断增大,疗效逐渐降低,最终发展为淤胆性肝硬化,肝衰竭,出现较高的病死率[1]。同时也给造成损伤的医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如何才能将胆管损伤处理好一直是胆道外科界努力探索和急需攻克的难题之一,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也是目前讨论最多、争议最大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损伤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下载PDF
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正磊 任维华 +3 位作者 荚卫东 许戈良 马金良 盛茂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 Eg5 肝细胞肝癌 转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晋 马金良 +4 位作者 许戈良 荚卫东 余继海 葛永胜 曹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526-5532,共7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预后情况,阐述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7-01/2009-08收治的2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材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 e i e 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预后情况,阐述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7-01/2009-08收治的2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材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 e i e 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单因素分析行Log-rank检验,多危险因素采用C o 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整体1、3、5年生存率为90.1%、70.1%、26.3%,中位生存时间为37 m o.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水平、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术前Child分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低、肝硬化、肿瘤大小、数目、包膜是否完整、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理脉管癌栓、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辅助治疗与肝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Child分级、术前ALT值高低、肝硬化、术前血清H B V D N A水平、A F P、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理脉管癌栓、围手术期输血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术后患者预后受多因素影响,术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术中精细操作以及术后积极复查并积极行相关辅助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辉 葛勇胜 +5 位作者 许戈良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张传海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73个结节)行MWA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16例、直肠癌肝转移9例、胃癌肝转移14例、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8例。肿瘤...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73个结节)行MWA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16例、直肠癌肝转移9例、胃癌肝转移14例、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8例。肿瘤1.5-13.0(6.2±3.5)cm。观察完全消融(CA)率、局部复发率、再发率及生存率。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 test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判断局部疗效的CA率为89.0%,其中,结节≤3.0 cm、3.0 cm〈≤5.0 cm及〉5.0 cm组的CA率分别100.0%、92.0%和76.9%,〉5.0 cm组CA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节局部复发率为15.4%,其中结节≤3.0 cm、3 cm〈≤5 cm及〉5.0 cm组的结节复发率分别4.5%、13.0%和30.0%。肝内新发部位出现新转移灶的再发率为42.5%。随访时间为1-36(25.1±8.2)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8.9%及27.7%,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的原发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有无肝外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数目和原发肿瘤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WA治疗对单个结节的结直肠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对复发或再发病例可以反复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微波消融 预后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凡龙 荚卫东 +3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王伟 孙其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b用于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病组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06b区分肝癌与正常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2%、74.2%,区别肝癌与肝硬化患者时AUC为0.79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3%、77.3%。结论 miR-106b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显著上调,是潜在的肝癌诊断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EMT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晋志远 黄强 +3 位作者 刘臣海 刘振 林先盛 谢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microRNA-21(miR-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microRNA-21(miR-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EMT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QBC939-miR-21组移植瘤体积大于QBC939组(P<0.05),且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Vimentin、N-cadherin相对表达量增加。结论 miR-21促进了裸鼠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和EMT进程,为进一步研究miR-21在胆管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MICRORNA-21 上皮间质转化 移植瘤
下载PDF
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华星 葛勇胜 +6 位作者 侯昌龙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 目的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Kindlin-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ndlin-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Kindlin-1阳性表达率为5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和正常肝组织的0%(χ2=26.456、5.560,P<0.05)。Kindlin-1表达水平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χ2=7.857、4.076,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有无包膜、Edmondson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Kindlin-1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Kind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提示Kindlin-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作为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dlin-1 肝肿瘤 转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程 黄强 杨骥 《腹部外科》 2019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使用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的术后效果。方法系统检索2019年1月1日之前有关比较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在胆总管一期缝合中应用的试验以及观察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0篇,包...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使用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的术后效果。方法系统检索2019年1月1日之前有关比较单向倒刺线与传统缝线在胆总管一期缝合中应用的试验以及观察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0篇,包含84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中应用单向倒刺线较传统缝线可明显缩短胆管缝合时间(I 2=98%,P<0.05)、手术时间(I 2=93%,P<0.05)和住院时间(I 2=91%,P<0.05);降低术后胆瘘并发症的发生率(I 2=0,P<0.05);但术中出血量(I 2=82%)和住院费用(I 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使用单向倒刺线较传统缝线明显减少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 单向倒刺线 传统缝线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