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汪坤 王淑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采用数字抽签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采用数字抽签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下肢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下肢血流速度(27.38±5.63)cm/s和血管内径(4.37±0.67)mm均优于对照组的(22.29±5.14)cm/s、(5.81±0.8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D-D(0.31±0.05)mg/L、PT(12.19±1.04)s、APTT(33.61±4.26)s均优于对照组的(0.39±0.07)mg/L、(10.38±0.75)s、(30.08±3.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栓塞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和机体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栓塞 低分子肝素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大鼠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马建华 汪坤 李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对大鼠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分为尿激酶组和PBS组;术后1d每日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尿激酶和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续10d,各组于术后14d获取目标血管段,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血管... 目的 研究尿激酶对大鼠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分为尿激酶组和PBS组;术后1d每日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尿激酶和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续10d,各组于术后14d获取目标血管段,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血管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尿激酶组血管内皮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PBS组(P<0.05),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PBS组(P<0.05)。结论 尿激酶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大鼠受累血管的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增加深静脉血栓段新生毛细血管数,同时促进VEGF表达,抑制血管细胞凋亡,能更好地促进血栓的机化和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急性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在SDF-1/CXCR4趋化下对脑出血大鼠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建华 李鑫 戴宜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讨移植的脐血源神经干细胞(UCBNSCs)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作用下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1)体外迁移实验中,将UCBNSCs置入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下室中分别加入0、30、60和120ng/m... 目的探讨移植的脐血源神经干细胞(UCBNSCs)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作用下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1)体外迁移实验中,将UCBNSCs置入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下室中分别加入0、30、60和120ng/mL浓度的SDF-1。(2)体内实验中,将60只脑出血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CBN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造模后2d分别向2组大鼠颅内移植UCBNSCs悬液10μL和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同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于移植后1d、1周、2周对2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移植后2周处死全部大鼠,进行SDF-1、BrdU、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免疫荧光染色;同时采用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检测试剂盒检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体外实验中,UCBNSCs中能够检测到CXCR4的表达;60ng/mLSDF-1对UCBNSCs迁移作用最大,与其他浓度SDF-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外实验中,移植2周后,UCBNSCs组大鼠室管膜下区BrdU标记的细胞数量增多,BrdU/DCX、BrdU/GFAP细胞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BNSCs移植组脑损伤区神经营养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88.30±7.21)个/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53.20±4.4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P=0.000);UCBNSCs移植组脑损伤区凋亡细胞的数量[(34.30±2.44)个/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47.70±1.98)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P=0.001)。移植后2周时UCBNSCs组mNSS评分[(6.40±0.1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P=0.002)。结论SDF-1/CXCR4可以趋化移植的UCBNSCs到达脑出血损伤区,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发生、VEGF的分泌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 脑出血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