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化疗静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庄丽萍 何欣 +3 位作者 刘海 张方予 杜宝萍 刘韬 《海峡药学》 2020年第1期217-219,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临床提高抗肿瘤静脉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度本院PIVAS药师审核的183719张住院患者的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在审核的183...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临床提高抗肿瘤静脉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度本院PIVAS药师审核的183719张住院患者的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在审核的183719张医嘱中,不合理医嘱共579份,占比3.15%,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未开具溶媒(35.75%),溶媒剂量不当(22.11%),药物数量剂量不符(19%),赫赛汀剂量错误(7.43%),医师操作失误(5.87%),不符合经济原则(5.01%),溶媒选择不适宜(3.45%),给药途径不适宜(1.38%)。结论药师对不合理医嘱的审核和分析可以为临床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 不合理医嘱
下载PDF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2
作者 凌宝珍 陈利 +5 位作者 张俊 曹新平 叶伟军 欧阳翼 迟峰 丁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79,共7页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分别为基于图形优化的正向计划Gro,基于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1、IPSA2(IPSA2是在IPSA1基础上增加体积剂量限值),以及基于混合逆向优化算法HIPO。比较4组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_(200)、V_(150)、V_(100)、D_(90)、D_(98)、适形度指数CI,以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_(2cc)、D_(1cc)、D_(0.1cc)剂量参数。结果正向计划优化时间相较于逆向优化时间较长,其次是HIPO优化。剂量学方面对比,逆向优化HIPO计划的HRCTVD_(90)、D_(98)、V_(100)参数优于正向优化和IPSA,逆向优化IPSA1、IPSA2、HIPO三组的HRCTVD_(90)、V_(100)高于正向优化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HIPO计划的膀胱、直肠D_(2cc)所受剂量低于其他3组,对于膀胱吸收剂量,正向优化Gro与IPSA1、HIP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IPSA1、IPSA2、HIPO组的D_(2cc)、D_(1cc)参数优于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的乙状结肠剂量参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正向与逆向优化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使用逆向HIPO优化可实现更好的靶区覆盖以及减少膀胱、直肠受量,设计时间也可接受,在计划首次优化时推荐使用,实际临床可结合图形优化人工微调以获得更为个体化的计划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后装放疗 逆向优化 IPSA HIPO
下载PDF
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
3
作者 侯敏 钟文欢 +4 位作者 祁丽萍 陈雨沛 侯斌斌 陈柳 冯惠霞 《护理学报》 2024年第2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及其在临床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7月我院开设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选拔符合资质的专科护士出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胃造瘘护理技术、心理疏缓、营养评估...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及其在临床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7月我院开设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选拔符合资质的专科护士出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胃造瘘护理技术、心理疏缓、营养评估与指导、吞咽评估等内容,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实践效果从工作量、主要专科工作成效、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护士工作投入及职业获益感等方面评价。结果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接诊量561例次,其中鼻咽癌患者257例次,占门诊量的45.8%;服务类型中以3级放射性皮炎处理居多,占总人次69.3%,处理前后放射性皮炎皮炎伤口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为97.1%,医生满意度100%;专科护理门诊开诊前后护士工作投入及职业获益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放疗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和运行满足放疗期间患者多样化的就医需求,能有效管理患者放疗全过程面临的各类护理问题,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为专科护士搭建了实践的平台,提升了职业价值感和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专科护理门诊 放疗 患者满意度 放射性皮炎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远期二次肿瘤
4
作者 吴林南 罗依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85-588,共4页
随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因而对于移植后长期生存患者的远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患者移植后10~30年内死亡率仍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常见死因之一是远期二次肿瘤(SMN)。移植患者... 随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因而对于移植后长期生存患者的远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患者移植后10~30年内死亡率仍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常见死因之一是远期二次肿瘤(SMN)。移植患者实体瘤的发生明显早于一般人群,且发病风险通常是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普通人群的2~4倍。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性别、移植年龄、遗传易感性以及致癌病毒的感染病史)、原发病相关因素(疾病类型、移植前放化疗的暴露史)和移植相关因素(含全身照射的预处理方案、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等。对于移植后长期生存者,肿瘤筛查应该比一般人更早进行且维持终身。在患者、临床医生及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下,关注导致远期SMN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减少皮肤在紫外线下长期暴露等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并根据受者因素和具体暴露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筛查重点,将是改善移植后长期生存者整体预后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晚期合并症 二次肿瘤 继发性实体瘤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余婉琪 邓军 +4 位作者 管惠捷 伍柳红 刘龙珍 李柏慧 蔡瑞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497-1500,F0003,共5页
目的描述恶性肿瘤患儿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过程中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2月—2018年11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肿瘤科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419例恶性肿瘤患儿,... 目的描述恶性肿瘤患儿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过程中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2月—2018年11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肿瘤科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419例恶性肿瘤患儿,查阅病历获取患儿的一般资料、疾病资料、手术资料,并从静脉输液港植入术随访至患儿死亡、拔港或至2022年12月期间导管相关血栓发生情况。描述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和导管使用情况并用χ^(2)检验分析其差异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无导管相关血栓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19例患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中位使用天数为644 d(1~2629 d),导管相关血栓的总体发生率为25.5%。年龄≤3岁、身高≤98 cm、体重≤14 kg、手术时长>30 mi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0%的患儿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时,年龄≤3岁、体重≤14 kg、手术时长>30 mi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无导管相关血栓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时,体重≤14 kg(HR=0.676,P=0.051)、手术时长>30 min(HR=2.075,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0%(HR=0.498,P=0.025)是无血栓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相关血栓是静脉输液港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较少影响输液港使用。体重≤14 kg、手术时长>30 mi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恶性肿瘤患儿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来需重点关注血栓高风险患儿并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儿童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 被引量:31
6
作者 贾守薇 刘韬 黄红兵 《肿瘤药学》 CAS 2014年第1期2-9,共8页
目前已有多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我国上市,靶向治疗药物以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已从中获益。早期快速诊断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 目前已有多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我国上市,靶向治疗药物以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已从中获益。早期快速诊断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靶向治疗效果也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从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多方面对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国内临床医药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以期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抗肿瘤 不良反应 对策
下载PDF
儿童睾丸良性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雪莲 叶云林 +4 位作者 郭胜杰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秦自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4-1385,1389,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后者均为肾上腺睾丸残基瘤。其中35例以睾丸肿块就诊,1例睾丸残基瘤体检发现,1例睾丸成熟畸胎瘤因"会阴坠痛"就诊,均经超声或CT检查,33例行瘤标检测。37例睾丸良性肿瘤中,其中25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12例行保留睾丸手术。结果 37例患者随访3~107个月,中位时间为46个月。所有受访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或者残留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并有3例自然生育。结论良性肿瘤在小儿睾丸肿瘤占有较高比例,应重视良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尽量保留睾丸。术前超声或者CT结合肿瘤标志物(AFP等)可以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对于睾丸良性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组织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睾丸肿瘤 良性肿瘤 睾丸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翦 赵义营 +10 位作者 杨群英 赛克 柯超 张湘衡 陈银生 陈正和 林富华 郭琤琤 张继 牟永告 陈忠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21-2624,共4页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模式及治疗效果,为合理规范的治疗及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收治手术的21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9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神...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模式及治疗效果,为合理规范的治疗及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收治手术的21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9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神经上皮组织来源肿瘤为主,其中主要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5例)和WHOⅡ级星形细胞瘤(21例)。在成年人较多见的脑膜瘤比较少,而在儿童多见的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在本组中分别占8.2%(18例)和11.0%(24例)。在儿童高发的颅咽管瘤本组只占7.8%(1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抽搐、视力下降。219例术后接受单纯放疗31例(14%),单纯化疗16例(7%),放疗+化疗39例(17.8%)。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类型。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予以放化疗可改善恶性肿瘤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综合治疗 儿童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术后超早期CT检查判断颅内肿瘤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正和 王翦 +8 位作者 赛克 牟永告 柯超 张湘衡 陈银生 林富华 张继 蒋小兵 陈忠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后超早期CT检查的意义以及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16例颅脑肿瘤手术后早期施行CT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 216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早期CT检查,9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后超早期CT检查的意义以及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16例颅脑肿瘤手术后早期施行CT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 216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早期CT检查,9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其中4例在术后超早期(6h内)行CT检查即有出血表现。该9例术后出血病患的病理分别为脑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1例,垂体腺瘤1例,转移瘤(鳞癌)1例,少突胶质瘤1例。该9例患者中,3例患者予以保守治疗,6例经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9例患者均好转。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颅内压骤降、富血管的肿瘤病理类型(如脑膜瘤)等是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形成血肿的可能原因。术后超早期CT检查可早期发现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提高患者预后,对其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超早期CT
下载PDF
改良的XELOX辅助疗法治疗Ⅲ期结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一项中国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健宏 李伟豪 +6 位作者 张荣欣 林俊忠 唐京华 温咏珊 卢震海 伍小军 潘志忠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213-225,共13页
背景与目的固定8个疗程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XELOX)治疗方案已成为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然而,整个疗程后,奥沙利铂通常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毒性。为了使患者免于毒副作用,且不影响预期疗效,我... 背景与目的固定8个疗程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XELOX)治疗方案已成为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然而,整个疗程后,奥沙利铂通常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毒性。为了使患者免于毒副作用,且不影响预期疗效,我们改良了XELOX(modified XELOX,mXELOX)辅助化疗方案,采用6个疗程的奥沙利铂和8个疗程的卡培他滨,并评估了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30例符合条件的Ⅲ期结肠癌患者,他们在2007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先接受了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随后又进行了mXELOX、标准XELOX或未完成XELOX辅助化疗。我们研究了相关预后因素,并对不同方案组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与标准XELOX组相比,mXELOX组的神经毒性(39.3%vs. 76.2%,P <0.001)、白细胞减少症(53.6%vs. 69.8%,P=0.017)和血小板减少症(38.1%vs. 56.3%,P=0.011)发生率均较低。标准XELOX和mXELOX辅助化疗方案具有相似的3年DFS率(86.3%vs. 89.2%,P=0.838)和3年OS率(92.7%vs. 97.6%,P=0.227)。与未完成XELOX化疗组相比,实施mXELOX组的T4肿瘤患者[3年DFS:风险比(HR,hazard ratio)=2.184;95%置信区间(CI,confidence interval):1.051–4.540;P=0.036。3年OS:HR=4.529;95%CI:1.245–16.479;P=0.022]和高危患者(3年DFS:HR=1.962;95%CI:0.964–3.993;P=0.044。3年OS:HR=4.193;95%CI:1.182–14.874;P=0.026)的疗效更好。结论 mXELOX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与标准XELOX化疗相当,且毒性发生率较低。因此,mXELOX可以作为Ⅲ期结肠癌高危患者术后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辅助化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XELOX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广东省口腔癌发病特征的单中心50年收治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济 杨中元 +4 位作者 张星 陈树伟 高凡 王溪地 宋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口腔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口腔癌发病的规律,从而为口腔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0—2013年收治的广东地区口腔癌患者资料,符合要求的病例4 097例,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研究广东省口腔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口腔癌发病的规律,从而为口腔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0—2013年收治的广东地区口腔癌患者资料,符合要求的病例4 097例,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且略呈下降趋势。口腔癌高发于45~64岁,并且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口腔癌主要发病部位是舌,舌癌主要发病部位是舌侧缘。口腔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口腔癌患者中O型血型所占比例明显小于正常人群中O型血型所占比例。潮汕地区的男女比例高于广府地区和客家地区,广府地区的发病年龄高于客家和潮汕。珠三角地区的男女比例低于非珠三角地区,而发病年龄高于后者。结论在广东地区口腔癌筛查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中老年、男性、非O型血型者;加大宣传,鼓励来自特殊地区的居民改变相应的不良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流行病学 广东省 舌癌 鳞癌
下载PDF
单中心24年1915例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树伟 杨安奎 +8 位作者 张诠 陈文宽 李浩 李秋梨 陈艳峰 陈伟超 杨中元 张星 宋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8期487-49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分析1990~201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初次治疗和随访的1915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模式及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 目的探讨中国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分析1990~201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初次治疗和随访的1915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模式及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并分别分析1990~1999年、2000~2009年及2010~2013年3个时期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模式、5年DSS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3年该癌症中心收治的全部口腔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4.8±12.6)岁,男女性别比约2∶1;舌是口腔鳞癌最好发的部位,占63.6%;Ⅰ-Ⅱ期和Ⅲ-Ⅳ期病例比例相当;治疗模式中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占80.4%。全部口腔鳞癌的5年DSS为57%;生存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生存率高于男性、吸烟者、饮酒者;唇、舌、口腔其他部位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42%;接受以手术为主、非手术的治疗方法的患者的5年DSS分别为66%、19%。从变化趋势上看,1990~1999年与2010~2013年,发病年龄和男女性别比相对稳定;唇和舌鳞癌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口腔其他部位鳞癌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治疗模式中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所占比例从77.7%提高到91.3%;5年DSS从53%逐渐提高至64%,其中女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从55%逐渐提高至78%,男性患者的5年DSS则相对基本稳定;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的患者的5年DSS从62%逐渐提高至69%。结论1990~2013年该癌症中心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的5年DSS稳步提高,尤其是女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舌鳞癌患者的生存率达到全球发达国家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水平;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的患者所占比例及生存率逐渐提高;口腔其他部位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唇和舌鳞癌患者,提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口腔其他部位鳞癌的治疗与研究,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 疾病特异生存率 治疗模式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在脑肿瘤术后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继 朱正权 +7 位作者 孙叔昕 何振强 符土平 林富华 陈银生 蒋小兵 赛克 牟永告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肿瘤术后患者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临床意义,并对置管要领及治疗作用进行浅析。方法用配套的穿刺针在L_(3-4)或L_(4-5)椎间隙穿刺入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经针鞘导入腰大池3~10cm(成人5~10 cm,儿童3~5 cm)。观察脑脊液流... 目的探讨神经肿瘤术后患者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临床意义,并对置管要领及治疗作用进行浅析。方法用配套的穿刺针在L_(3-4)或L_(4-5)椎间隙穿刺入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经针鞘导入腰大池3~10cm(成人5~10 cm,儿童3~5 cm)。观察脑脊液流出情况,衔接引流系统,设定引流管高度;脑脊液引流量控制在150~350 mL/d,留管时间3~28 d。结果 31例脑肿瘤术后出现发热、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等颅内感染征象的患者中,14例腰大池置管留置皮下隧道的患者,1例出现脑脊液引流管口漏;17例未留置皮下隧道患者中,3例发生引流管管口脑脊液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有无留置皮下隧道引流管口脑脊液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脑脊液漏培养阳性患者,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及持续引流脑脊液后拔管。31例留管时间3~28 d,平均(7.3±0.5)d,住院时间11~46 d,平均(14.6±2.1)d,且并发症少。结论腰大池置管外引流置管创伤小、成功率高,留置皮下隧道可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 置管外引流 脑肿瘤 发热 皮下隧道
下载PDF
颅内脑膜瘤单中心84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超 林富华 +8 位作者 蒋小兵 陈正和 陈银生 张继 张湘衡 赛克 王翦 牟永告 陈忠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734-3737,共4页
目的分析15年间单中心颅内脑膜瘤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例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WHO病理级别、术前KPS评分等临床病理特... 目的分析15年间单中心颅内脑膜瘤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例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WHO病理级别、术前KPS评分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845例脑膜瘤患者中男235例,女610例,年龄(49.96±12.17)岁,总随访时间1~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00个月。57例术后复发,其中WHOⅠ级脑膜瘤复发36例(4.9%,36/732),WHOⅡ级脑膜瘤复发14例(17.1%,14/82),WHOⅢ级脑膜瘤复发7例(7/31)。WHO病理分级高和男性是脑膜瘤复发高危因素。结论 WHOⅡ和Ⅲ级脑膜瘤手术后易复发,对于高危患者需要采取积极辅助治疗并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生存分析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从医学生视角看眼科见习期间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轩伟 邹玉仙 +4 位作者 刘澍 孟子葳 于欣悦 卓业鸿 陈荣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基于医学生视角评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以下简称“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对眼科见习期间的医学生裂隙灯训练达成共识。方法:在中山大学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医学生在眼科见习期间均接受裂隙... 目的:基于医学生视角评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以下简称“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对眼科见习期间的医学生裂隙灯训练达成共识。方法:在中山大学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医学生在眼科见习期间均接受裂隙灯训练。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裂隙灯教学的个人认知、个人需求与建议,并对眼科见习前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得分进行比较。此外,通过眼科见习后的学生主观评价来评估裂隙灯训练的效果。每个条目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采用IBM SPSS软件(版本20.0;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6名(99.1%)医学生完成了调查。见习前的平均得分为19.99±3.03分,显示学生对裂隙灯用途的认知水平高;见习后的得分显著增加至22.97±2.37分(P<0.001)。对于个人需求的平均得分,见习后高于见习前(24.62±3.15 vs 23.60±2.36,P=0.009)。此外,86.2%的学生见习后认为裂隙灯实操训练有助于显著改善见习质量。大于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倾向于增加裂隙灯训练时间(见习前后分别为76.7%和77.6%)。结论:在眼科见习中,医学生更偏好于裂隙灯训练实操;鉴于对改善见习质量的潜在作用,应在眼科见习中推荐该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见习 裂隙灯训练 医学教育 必要性 学生视角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分离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雪 黄红兵 +3 位作者 刘韬 潘莹 黄伟强 刘庆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中分离的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以减少耐药率,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结直肠外科164例患者分离的易感菌株,用VITEK-3...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中分离的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以减少耐药率,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结直肠外科164例患者分离的易感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指导原则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结果判断.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细菌来源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口-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33.2% (115/346),以产ESBL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4% (96/221).在组织黏膜、腹腔液、引流液3组样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总体显示: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率较高,引流液分离菌株敏感率均在80% ~ 100%.结论:样本主要分离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3组样本中逐次增高与产ESBL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增加有关,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第1—4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含β-内酰胺酶药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素类药敏感率较高.建议临床把现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改用能同时覆盖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的头孢西丁等头霉素类药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品种.考虑手术部位存在厌氧菌株,必要时或与甲硝唑联用加强抗厌氧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手术方式 围术期 易感菌株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群英 郭琤琤 陈忠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12-2614,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恶性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率位于儿童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儿童期恶性肿瘤的20%,病死率位于15岁以下儿童癌症的第1位[1]。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逐渐成...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恶性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率位于儿童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儿童期恶性肿瘤的20%,病死率位于15岁以下儿童癌症的第1位[1]。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逐渐成为大多数儿童神经肿瘤的标准治疗模式。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包括新近发展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多学科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肿瘤 儿童恶性肿瘤 儿童癌症 多学科综合治疗 恶性实体肿瘤 室管膜瘤 中枢神经系统 靶向药物治疗 胶质瘤 生殖细胞瘤
下载PDF
第7版阴茎癌病理N分期验证:单中心110例患者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再尚 韩辉 +4 位作者 周芳坚 秦自科 刘卓炜 李永红 尧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3-978,共6页
【目的】探讨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阴茎癌病理N分期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价值。【方法】1999年到2012年共11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第6版和7版UICCAJCC病理N分期系统分期。Kaplan... 【目的】探讨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阴茎癌病理N分期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价值。【方法】1999年到2012年共11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第6版和7版UICCAJCC病理N分期系统分期。Kaplan-Meier法进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测模型比较,概率比卡方检验(LR)、AIC标准和c-index一致性系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估标准。【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第6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55.2%和32.5%,pN2与pN3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按照第7版病理N分期标准,旧版pN2期患者中16例升期为pN3,6例pN3期患者降期为pN2。第7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65.0%和31.2%,各组之间的D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结外侵犯和结内转移患者,3年DSS分别为73.1%和23.9%(P<0.001)。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第7版病理N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准确度。【结论】UICC-AJCC第7版病理N分期能更好地预测阴茎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 预后
下载PDF
PI3K抑制剂XC302连续给药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娅 詹靖 +4 位作者 吴跃翰 邹本燕 李志铭 李苏 姜文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420,共7页
【目的】确定PI3K抑制剂XC302连续口服给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估其耐受性并初步观察XC302治疗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分别进入4个组别接受XC302每天1次或每天2次口... 【目的】确定PI3K抑制剂XC302连续口服给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估其耐受性并初步观察XC302治疗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分别进入4个组别接受XC302每天1次或每天2次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50 mg/d,按"3+3"模式进行剂量递增或根据前一阶段试验结果调整。根据NCI-CTCAE 3.0版毒性评定标准评估不良反应。按RECIST 1.0版标准进疗效评估。【结果】共入组30例晚期肿瘤患者。XC302连续给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23.3%)、血红蛋白下降(30%)、恶心(20%)、谷丙转氨酶(ALT)升高(63.3%)及谷草转氨酶升高(AST)(50%)、碱性磷酸酶升高(ALP)(23.3%)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GGT)(26.7%)。DLT为可逆的3度ALT和AST升高。MTD为100 mg每天一次(空腹)及75 mg qd(餐后)。23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价,12例(52.5%)达到稳定(SD)。有1例软组织肉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64周。【结论】PI3K抑制剂XC302连续口服给药总体耐受性良好且治疗晚期实体肿瘤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抑制剂 临床试验 耐受性 肿瘤
下载PDF
肝肿瘤消融穿刺路径规划数字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天奇 王穆荣 +1 位作者 江艺泉 黄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影像引导下经皮消融是肝脏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式之一。为实现精准、安全的消融治疗,基于影像的术前穿刺路径规划尤为重要。然而不同医生的穿刺路径规划经验不同,导致消融的疗效与并发症参差不齐,限制了消融的推广应用。通过数字化技... 影像引导下经皮消融是肝脏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式之一。为实现精准、安全的消融治疗,基于影像的术前穿刺路径规划尤为重要。然而不同医生的穿刺路径规划经验不同,导致消融的疗效与并发症参差不齐,限制了消融的推广应用。通过数字化技术量化专家经验、制定穿刺路径规划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望制定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穿刺路径规划。本文从数字化技术方法角度综述近年来消融穿刺路径规划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 穿刺路径规划 数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