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强 褚耀南 +1 位作者 杜鑫 张国恒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对高危冠心病(CHD)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CHD患者153例被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环组(70例,接受非体外循环CABG)和体外循环组(83例,接受...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对高危冠心病(CHD)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CHD患者153例被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环组(70例,接受非体外循环CABG)和体外循环组(83例,接受on-pump CABG)。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目,术后住院时间,LVEF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232.36±82.25)min比(298.70±76.36)min]、出血量[(453.69±62.65)ml比(634.75±96.87)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24±0.32)d比(6.32±0.25)d]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体外循环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NF-α[(35.34±8.29)pg/ml比(45.95±7.58)pg/ml]、IL-6[(41.88±5.54)pg/ml比(59.96±4.85)pg/ml]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9.08±2.24)×10^9比(11.36±3.21)×10^9]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on-pump CABG不能显著改善高危CHD患者心功能,且会使炎性因子水平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行on-pump CABG时应注意控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褚耀南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13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急症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预后有无显著影响。结果:抽吸导管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13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急症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预后有无显著影响。结果:抽吸导管的应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应用抽吸导管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明显改善,预后明显优于未应用抽吸导管组;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手术途径、再灌注时间窗、心源性休克情况等均与存活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开展急诊PCI时,为了保证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我们有必要在手术中应用抽吸导管,并将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手术途径、再灌注时间窗、心源性休克情况等作为主要关注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再灌注时间
下载PDF
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褚耀南 宋强 +2 位作者 于媛媛 盖东和 刘明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005-3007,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降低SSI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10月在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降低SSI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10月在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发生SSI 43例,感染率20.48%;发生浅表切口感染占60.47%,显著高于深部感染的34.88%及纵隔感染的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h、术后3d高热、术后住ICU>3d、术后高血糖及切口实施皮下连续缝合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浅表切口感染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SSI的主要途径,而手术时间>3h、术后3d高热、术后住ICU>3d、术后高血糖及切口实施皮下连续缝合是导致SSI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