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唑啉型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由庆 王业飞 +2 位作者 魏勇舟 吴鲁宁 赵福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以棕榈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型缓蚀剂YQ-01,与YQ-02复配后得到能有效抑制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体系YQ-03。应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YQ-03抑制二氧化碳腐蚀的电化学特征... 以棕榈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型缓蚀剂YQ-01,与YQ-02复配后得到能有效抑制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体系YQ-03。应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YQ-03抑制二氧化碳腐蚀的电化学特征,分析了腐蚀前、后及加入缓蚀体系YQ-03后A3钢的表面产物,探讨了YQ-03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主剂YQ-01和助剂YQ-02组成的复配缓蚀体系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腐蚀产物膜有3层,能有效抑制饱和CO2的高矿化度盐水对A3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型缓蚀剂 二氧化碳腐蚀 复配体系 缓蚀机理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超稠油降黏特性与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玉星 张建 李曼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298,共5页
超临界条件下CO2和原油互溶性强,可使得原油黏度降到1/10。因此采用超临界CO2实现稠油长距离降黏输送是可行的。利用试验环道通过实验的方法对CO2稠油降黏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压力温度对降黏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超稠油降黏特... 超临界条件下CO2和原油互溶性强,可使得原油黏度降到1/10。因此采用超临界CO2实现稠油长距离降黏输送是可行的。利用试验环道通过实验的方法对CO2稠油降黏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压力温度对降黏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超稠油降黏特性,并推荐了溶解后稠油黏度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超稠油 降黏 计算模型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在稠油中的溶解度以及体积系数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玉星 张建 李曼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超临界状态的CO2对稠油或原油进行降黏,进而实现长距离管道输送是一项全新的稠油降黏输送工艺。采用实验手段和流体相平衡模型相结合对CO2在稠油中的溶解特性以及超临界CO2稠油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CO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特性。... 采用超临界状态的CO2对稠油或原油进行降黏,进而实现长距离管道输送是一项全新的稠油降黏输送工艺。采用实验手段和流体相平衡模型相结合对CO2在稠油中的溶解特性以及超临界CO2稠油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CO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特性。且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误差较小,并确定了适用于超临界CO2在稠油溶解度计算公式和体积系数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稠油 溶解度 体积系数
下载PDF
新型低温高效破乳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鲁宁 由庆 刘慧英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11期12-15,共4页
以多胺、多元醇聚醚为主要成分,用交联剂进行交联扩链,研制出适合孤东4#联合站原油物性和油水处理工艺的低温高效破乳剂SLDE-01。室内评价表明,SLDE-01破乳剂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指标均明显优于MPR-2。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LDE... 以多胺、多元醇聚醚为主要成分,用交联剂进行交联扩链,研制出适合孤东4#联合站原油物性和油水处理工艺的低温高效破乳剂SLDE-01。室内评价表明,SLDE-01破乳剂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指标均明显优于MPR-2。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LDE-01破乳剂对孤东4#联合站原油破乳沉降脱水效果显著,加药量由250降至200kg/d,外输油含水基本控制在10%左右,满足现场要求,解决了孤东4#联合站原油脱水难题,并且年节约资金79.3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高效破乳剂 研制 应用 脱水 稠油
下载PDF
界面性质表征二元驱驱油剂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玮 李美蓉 +3 位作者 毛雷霆 李浩程 赵娜娜 黄漫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通过破乳脱水实验及界面性质研究了HPAM、吡咯林及其二元驱体系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100mg/L不同驱油剂后均使破乳剂BSE-238对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降低15%以上,SV值均增大,不同驱油剂均增强了原油乳状液的... 通过破乳脱水实验及界面性质研究了HPAM、吡咯林及其二元驱体系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100mg/L不同驱油剂后均使破乳剂BSE-238对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降低15%以上,SV值均增大,不同驱油剂均增强了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含驱油剂的乳状液体系破乳后水相电导率增大、Zeta电位负值增大,破乳脱出水中含油量增大、油滴粒径减小。不同驱油剂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不同:HPAM对体系界面张力无明显影响,是通过增大体系黏度增强其稳定性;吡咯林对乳状液体系黏度无影响,大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增强乳状液稳定性;两种驱油剂协同作用,使二元驱采出液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脱水率 界面张力 ZETA电位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